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都市>于归> 于归_分卷阅读_134

于归_分卷阅读_134

  她踱着步子,控制着脚下的节奏,一步一步像踩在头人们的心上,带得他们的心也跟着一下一下地跳动,几乎要跳出腔子了。气氛再度紧张了起来,卫希夷逼近了他们,再度发话了:“你们没有一点表示,便想凭这几句话,让公主任何你们?为你们向王求情吗?”
  王是那么好骗的吗?你们傻了吧?阿莹要是就这么轻易地为你们求情,王对她的评价也要降低的!
  头人们正是打的“先投了年轻好说话的小公主,再由小公主向王进言,以免责罚”这样的主意,如今被戳破,脸上都挂不住了。又不敢翻脸,因为卫希夷说的是实情,他们必须能够最终取信于王。
  由老头人代表众人发问:“以君之见,该当如何?”
  “盟誓!”虽然这些人也曾效忠南君,又效忠了荆伯,发誓反悔像吃饭喝水,但是盟誓还是比其他的办法更有效的。何况,卫希夷师从风昊也很精通祭祀巫祝之事。命这些头人截发、沥血为誓,血液、头发出自人身,是巫蛊、诅咒、祭祀十分有用的材料。绝非弄牛马之歃血可比。这是卫希夷给女莹支的第一招——借神灵之力。她厌恶大祭司,却不代表不会用这样的手段。
  众头人颜色大变,又不得不遵从。
  然而,事情还没完,这只是第一步,卫希夷又向女莹建议:“既然各位家中皆有俊彦,又有心为公主效力,公主何不收之,编作亲卫?”
  第二招,收取人质。
  双管齐下,头人们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了。不认,现在就要死。认了,以后若女莹不能成事,他们还有反水的余地。虽然头发与血焚在神前,令他们心中十分惶惑。可活下来,总是好的。
  女莹便即下令,设立祭坛,与诸头人“盟誓”。祭坛筑好之前,头人们便在原荆伯之宫,现女莹行宫里“做客”了。
  ————————————————————————————————
  筑坛之时,女莹命人邀来卫希夷,又请来姜先。在荆伯新营的宫殿里,女莹郑重地向二人请教:“我意与荆伯对阵一场,不知你们意下如何?我是想,我们取得城池土地的手法,会有人想不通,想要震憾愚人,唯有武力。”
  卫希夷与姜先相视一笑,由卫希夷说:“我和阿先也是这样想的。”
  “我和阿先”?嗯?女莹眯起了眼睛,直觉得不对劲儿。再一看姜先,打这四个字从卫希夷口中说出来,姜先那个样儿,故作矜持里又恨不得将得意写到脸上,他要是只孔雀,尾巴毛这会儿已经全掸开了!
  女莹抽抽面颊,问道:“可是我们新取数城,人心浮动,兵马虽多,却不能不顾背后。战当如何战?荆伯早往决战之广原而去,纵在其后追赶,也来不及啦。他若溃败,也不知他走哪一条路。如何战?”
  卫希夷估算了一下,道:“赶是赶不及了,将力气全放在追赶上,追上了,也不剩什么力气可以决战啦。这场决战,咱们是赶不上最大的一场了。他们现在也打不起来。我算过了,从现在开始,再过大半月,是他们决战的时候。决战……唔……算他们能打上九天,一方败退,多半是荆伯败了,他的后续辎重可都在我们手里呢。我的想法,先放最先几日的辎重给他,令他不起疑,继续往前赶路,后面的辎重拦下来,让他走到无法回头夺城,只能决战的地方,他必败。”
  女莹苦笑道:“还是没有打一场呀。”皆是算计。
  卫希夷道:“不然,荆伯此次兵力足有两、三万,以两千对两万,不到逼不得已,我是不打这样一场仗的。勇敢与鲁莽不是一回事,要消耗掉对我们来说多余的兵力。侵占这许多城池,荆伯并非凡人,我料他败后回来,也能收束数千兵马,去往荆国。我们与他战这一场,若能一举成擒,大事定矣!”
  女莹掰掰指头,点头道:“好!”
  卫希夷起身道:“我这便整顿兵马。”
  姜先却说:“且慢。”
  “阿先?”
  “二位,既然决战,便要将旗号立好。公主打的,还是王的旗号?要再立自己的大旗了。希夷虽是打了自己的旗号,却是在中山时的旧旗,也需要换个新的啦。”
  “要怎么换?”
  姜先胸有成竹,这事儿他想过好几回了,对女莹的事儿比较敷衍,对卫希夷就比较上心:“公主的旗号,还请自决,要鲜明,又能看出与令尊的相似来。令尊以蟒为旗?公主不妨做个变化。希夷你呢,唔,王的白虎明明是你猎的,可以绣白虎为徽,唔,光秃秃的白虎不够威风,虎生双翼,如何?”配我家旗上长翅膀的凤鸟,可以一起飞!
  女莹听了,眼睛一亮,道:“希夷旗上有翼,我也要与她一样。”她俩从小就是一样的东西互通有无的。卫希夷也没有多想,笑道:“羽蛇?也好。”
  姜先:……我还能说什么?我不答应你就不会干了吗?
  两个姑娘已经开开心心地讨论起翅膀要怎么安了,什么样的形状比较好看,羽毛要几层的……之类的。
  又过两日,祭坛筑成,无论愿与不愿,诸位头人都被换上了南君改制过的服饰,站在了女莹的下首。放血之前,老头人一脸“死也要死个明白”的模样,将心一横,问卫希夷:“子是何人?”
  卫希夷踏上一步,未及回答,女莹便使右手握住她的右手,高高举起:“她便是我,我便是她,在我的国度里,她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她的话,就是我的话。”卫希夷待她说完,很平静地报上了自己的名字。
  老头人心道,这是谁?并没有听过。
  若是报上屠维的名字,他或许便知道了。然而无论女莹还是卫希夷,都没有再多提屠维,近乡情怯,不外如此。卫希夷攒着劲心,只想,只要将荆伯拿下了,与南君会合,就能得到父亲的消息。姜先的建议有些张扬,而她赞同了这样的提议,打出自己的旗号,也是为了屠维能够看到,或者知道屠维的人看到,可以找到她。
  老头人心里有些不太服气,然而形势比人强,心中带怯地“盟誓”,眼见自己的血滴入祭火,老头人的心都被揪住了。紧接着,女莹毫不犹豫地伸出手腕,割腕取血,也与他们一样,滴入祭火。老头人才稍稍放心了些。如果南君父女能够复国,效忠就效忠!他们有这样郑重的祭祀盟誓,反而可得任用。
  祭祀完成之后,女莹便笑吟吟地邀头人们赴宴。荆伯养的侏儒又重为女莹的宴会演滑稽戏,两个侏儒皆着深深浅浅的蓝布碎料拼成了衣衫,头上的小冠反戴着,用的还是说与荆伯的段子。听过多次的头人们却知道的,侏儒不过是将台词里的“蛮王”换作了“荆贼”而已,都是拿对方取乐。
  在荆伯的宫殿里,蛮王是一个身高丈八的魁梧蠢货,米饭里搀进了砂石,告诉他是豆子,他便嚼嚼吞了下去。被侍臣告发之后,便将厨子撕作两半,生饮其血的野蛮人。
  如今,这个人设被安到了荆伯的头上。侏儒又让荆伯在自己的笑话里,再出了许多丑。诸如不识文物,以为钟为头盔之类。
  忽然左面侏儒讲到“荆伯以钟为头盔,夫人以拂尘击之,荆伯便跟着‘嗡——’一声,叫唤得活似钟了”,右面的侏儒该捧场大笑。右面的侏儒忽然掩面伏地,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左侏儒:……=囗=!这跟说好的不一样!“你哭的什么呀?”
  右侏儒曰:“明明,拿钟当帽的,是蛮王!我们就在这殿里,吃荆伯的米,穿荆伯的布,取笑蛮王。没有荆伯养着,我们早饿死了。如今,却要取笑荆伯,侏儒本就可笑,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可笑过啊。你们!都是听过我们的笑话的,现在还笑得出来吗?”
  场面大乱,头人们大惊!一齐喝斥,再纷纷嚷嚷,表一回忠心,讲得比先前还要急切。又有要杀侏儒以证清白的。
  女莹抬起手来,冷冷地道:“你们清不清白,与侏儒的性命有何关系?”低头再问侏儒,所言可是属实。左侏儒急得要命,结结巴巴地辩解,全没了说笑话时的伶俐劲儿,辩解到最后,已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
  右侏儒却梗着脖子,一副活够了的模样。
  女莹问卫希夷:“该怎么办呢?”
  卫希夷道:“听你的。”
  女莹道:“杀!”
  “好。”
  “厚葬!”
  “好,我的公主,”想了一想,卫希夷又添了一句,“即便侏儒,忠于故主,也令人尊敬。再令人尊敬,敌人也还是敌人,再不讨人喜欢,朋友还是朋友,对吧?”
  女莹微笑点头,头人们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侏儒被绞死了,装在一口小棺里。卫希夷为他选了葬址,在一块高地上,即便大水,也不会浸坏他的棺木。
  接着,便按女莹的想法,命各头人进子女为贡,择其机敏者充编入伍,由卫希夷亲自看着督导,与女莹心腹蛮人混编。其中能言者,派往各城、各部族,招降。
  被委派了任务,各头人之心暂安,女莹对荆伯所定之制并未做大的变动。原是何等品级,还是何等品级,只是将各人职务略作了调整。
  待这些做完,已是一个月后。算算时日,荆伯与南君,差不多该打完了。卫希夷整顿兵马,行将出发时,却收到了庚碾转送来的一封信,两片竹简相对,以细牛皮条扎紧,封上火漆,印子是庚的三角形的印模。
  卫希夷比过封印,拆开了一看,是庚的字迹,上面写着:小心公主身世。
  ☆、第93章 遇到了
  女莹的身世?
  女莹的身世是光明正大的,南君与许后所生……等等!南君与许后所生?许后?
  明白了,问题就出在了许后的身上。那可是一个在龙首城里自认罪妇的人啊!“罪”在坐视南君僭越而不阻止。卫希夷的脸色难看了起来。女莹在龙首城,能够聚到这么多忠心耿耿的人,随她不远千里、不畏艰难南下,正因她出身。到了现在,给她带来麻烦的,也是她的出身。
  思忖片刻,卫希夷袖着竹简,去找到了姜先。一则近来姜先总在左右,且头脑灵活;二来姜先生长的环境,对这些事情应该更娴熟才是。以卫希夷简单粗暴的作风而言,身世又怎么样?挺过来就行!不服的都打死算完!
  可是,那是南君,在两个姑娘的童年里,是一抹亮色。能够不起正面的冲突,哪怕是卫希夷这样爽快的姑娘,也希望可以维持一个和平的局面。
  姜先似乎保有这样的智慧。
  【若是他的办法也不够周到,那就只有硬扛了!】并非她对南君的智慧没有信心,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总会回想幼时的事情。有时候,也不免想到了贯穿整个童年的反派——阿朵夫人。初时以为阿朵夫人是个纯粹的,破坏南君家庭和谐的人。知道得多了,才会发现,她的经历也是坎坷,南君也不能说对她没有丝毫的亏欠。
  南君其人行事,由此可见一斑。
  姜先听完卫希夷的顾虑,问道:“我疑他,因为他是君王,你们心中既觉得他是一个不错的长辈,他的无情又非对你们,为何还有此顾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