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3”!】
  司马懿悄眼看向曹操,正巧对上了曹操似笑非笑的眼神。
  “仲达,‘废一帝、弑一帝’?君之后人,可比董卓矣!”
  然而他们不知道,司马家比董卓猖狂多了,人家是当街。
  1出自《晋书》,这段话是否是司马懿说的有争议,这里采用是。
  2语出赵翼
  3《三国志·魏书》
  ?不知其可也:真不知道他(你)还可以(做成什么事)。
  第35章
  魏帝曹髦
  【如果说高平陵事件揭开了司马代魏的序幕,那么司马师废曹芳,另立高贵乡公曹髦,则表明了司马家族代魏的进程已经加快了步伐,司马氏的獠牙更加迫近曹氏的脖颈。
  曹髦,自幼聪慧敏学,明礼知事。作为曹魏的第四任君王,也是司马氏为了维护自身权力拥立的傀儡帝王,他并不甘心坐视皇权旁落,展开了一系列拯救曹魏统治的举动。
  他即位不久,就“遣侍中持节分适四方,观风俗,劳士民,察冤枉失职者”,向民众和臣下宣告自己的到来。同时,他减少靡费和后宫用度,不用“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丽无益之物”,像曹丕那样崇尚节俭。此外,曹髦还多次下诏,对战死的将士进行慰劳,给饱经战火蹂.躏的地区减免赋税。
  年轻的曹髦在向世人宣告,他是曹氏王朝的帝王,是帝国的掌权者,而不是司马氏手中可以随意欺辱的傀儡。
  可惜,年轻的曹髦一番动作,在宣告了自己存在感的同时,也给司马家族敲响了警钟。
  侍中荀顗对司马师评价他是“权道非常”,而更广为人知的评价则出自钟会:“才同陈思,武类太.祖”。
  ——曹髦的才思如同陈思王一样,他的武艺可以与太.祖相比。
  陈思王是谁呢?曹植。
  太.祖又是谁呢?曹操。
  说曹髦与曹操、曹植相比都差不多,是多么高的评价!
  怪不得司马师咬牙切齿言不由衷地说了一句“若如卿言,社稷之福也”。看看,能有这么好的曹氏帝王,真是国家的福气啊。
  但这不是司马氏的福气。】
  曹操慈爱地看着这个小皇帝,这是他的……曾孙。好一个烈性的小子!
  东汉末年的几位小皇帝,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一个唯唯诺诺;一个虽然有点小聪明但却懦弱自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也曾在心中暗暗感谢小皇帝的无能,却也生出几分对光武帝“子孙不肖”的同情。
  看看,看看,他的后代,多么肖似他这个祖先!
  可是随即曹操又暗中摇了摇头,不着痕迹地叹了口气,曹髦的性格弱点也很明显。
  他转头看向自从光屏开始播放就一直沉默寡言的荀彧,试探着问道:“文若,你怎么看曹髦?”
  荀彧自从知道了汉室将亡,对光屏内容一直兴致缺缺,但是,听到曹操的问话,还是强打起精神,回答道:“高贵乡公(曹髦)文武双全,聪慧通达。只可惜少年气盛,未经雕琢,恐有轻躁之举,功业难竟。”
  厅中许多人都诧异地看了荀彧一眼。
  往日的荀彧不管是为主公献策还是与同僚交往都是温言细语、君子皎皎,今天怎么这么直白?也不怕主公恶了他。
  曹操意味不明地“喔”了一声,算是答复。
  荀彧半垂着眼帘,他能感觉到曹操难辨的眼神落在他身上,厅中众人躁动诧异的低语,身旁荀攸担忧地动了一下身子,但是他都不想管。
  荀君子有些恼火地想,他又不是圣人,突知汉室大变,还能面不改色声不改调。
  【司马师看出了曹髦的威胁,更加严密地防范他。司马势大,曹髦不得不屈从,赐予他“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
  司马师死后无子,司马氏的权力网出现了继承上的破绽。曹髦大喜,想趁此机会剥夺司马氏的兵权,于是诏令司马昭驻守许昌,不许返回朝廷,避免其承继兄长之位。
  曹髦又诏令司马集团中的尚书傅嘏率领大军返回洛阳,想让其掌权,与司马昭相抗衡,分化司马氏的集团势力。散整为零,从而打散司马氏笼罩在曹魏上空的阴云。
  但是,可惜的是,傅嘏并不为这样的权力所动心。他与钟会一起劝说司马昭抗旨,立刻与大军返回洛阳,拿到司马师的政治遗产。司马昭听从了他们的劝告。
  曹髦的计策失败了。
  在此之后,曹髦还进行了多次反抗。借诸葛诞淮南叛乱的机会收拢权力、作《潜龙》诗影射司马昭……但是都失败了。
  司马昭一天天越发地飞扬跋扈,他不再推脱曹髦对他过度的封赏,逐渐表露出自己废立皇帝的意图。
  终于,在多种措施都没有取得效果的情况下,曹髦铤而走险,不计后果,亲自率众讨伐司马昭。】
  光屏上出现了几个人在皇宫里密议的身影,那是皇帝曹髦、侍中王沈、尚书王经和散骑常侍王业。
  曹髦愤恨地说:“司马昭心里的想法,连街上的路人都知道!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废掉我,侮辱我。现在,我想要和你们一起去讨伐他。”
  散骑常侍王经劝阻曹髦道:“现在朝廷的大权掌控在司马家族手里,朝廷上的人都为他们效命。司马家族的人不顾尊卑逆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您没有什么兵力,用什么来讨伐他们呢?还是更详细地谋划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