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穿越>汉道天下> 第1316章

第1316章

  他们继承了老臣们的遗志,却又不循规蹈矩,受到了天子极大的影响。将来与天子配合必然也会更为默契。
  盛世,将他们在手中变成现实,而且比之前的文景、昭宣更为强盛,甚至有可能实现儒门期待了几百年的王道。
  “陛下深谋远虑,非我等所能及。”赵温幽幽说道:“依我看,士孙君荣或许早就看破了这一点,所以他对太尉之位也没什么执念。”
  “他毕竟年轻些。”杨彪意味深长的笑笑。
  ——
  刘协对张松的工作也很满意。
  他建议司徒府将这次商洽的经过写成文章,发布在邸报上,让更多的人知道原委。
  以理服人的好处不言而喻。张松开了个好头,不仅解决了问题,也让人看到了朝廷的诚意。
  那些一直嘲讽朝廷度田是与民争利的终于可以闭嘴了。
  如果仅仅是为了利,沽榷显然比度田容易实现目标。
  事实胜于雄辩,就算还有人坚持这种论调,能他们影响的人也会越来越少。
  除了名,朝廷还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
  豫章船官接到了几条大海船的订单。
  在增加了人手之手,海船研发的进度大大加快,但费用也直线上升。在有真正的产品出现之前,这些都是靠朝廷拨钱支撑,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算在军费中的,要由刘协亲自筹措。
  伏寿、荀文倩等人控制的织坊、印坊赚的钱,除了一小部分留作宫里的日常开支,大部分都投到了豫章船官那个无底洞。
  有了订单,增加了新鲜血液,连刘协都松了一口气。
  刘协爽快地答应了蔡瑁等人的请求,安排豫章船官准备生产。
  新式海船投入使用,不仅可以建立起通往交州、辽东的海上航线,还可以大大缩短与刘备的联系距离,为融合三韩、东倭做好物质上的准备。
  为了避免孙策担心,刘协派人给孙策送了一些美酒去,并做了说明。
  先制造商船并不是推迟海外征伐的步伐,相反是为了海外征攻做准备。商船随行,既能为大军提供物资运输服务,还能提供一部分军饷,减轻进行的负担。
  从长远来看,任何远征都离不开商业,亏本的生意是做不久的,能带来利益的征伐才可以持续。
  有了商船随行,你可以走得更远。
  西域都护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没有商路带来的利益,他们根本不可能走得那么远。
  ——
  除了名和利,刘协还有更大的收获。
  七月中,刘先送来了消息。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江南四郡的世家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与朝廷配合,接受度田。
  现在的问题是,今年的耕种是他们负责的,眼看着秋收在即,他们舍不得放弃即将到手的利益,希望在秋收完成之后再度田。
  为此,他们愿意按照实际占有的土地数量交纳租。
  也就是说,对朝廷来说,与度田无益,该收到的田租一粒不少,只是本来该给百姓的那部分收益要留给他们。
  这当然是很滑头的说法,按照进行的租赋标准,需要交给朝廷的田租其实不多。
  但是,刘协与杨彪等人商量之后,还是接受了这个方案。
  兵不血刃的解决问题,比那些田租更重要。真要动武,收来的田租根本不够大军消费。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祸伏相依
  理智上接受了江南世家的方案,刘协还是意难平。
  反复考虑后,他增加了一条内容。
  江南世家要将今年收获的粮食借给朝廷,朝廷以他们每年应纳的田租偿还,直到还清为止。
  这部分借来的粮食一部分送往益州,作为骠骑将军张济部的军粮,一部分发放给当地贫困百姓,作为他们过冬的粮食和明年春耕的种子。
  除了给他们土地,还要给他们足以生活到明年秋收的物资,否则那些衣食没有着落,不得不遁逃入山的百姓出了山也活不下去,反倒可能会饿死。
  考虑到为的是江南百姓,希望他们都能积极主动一些。
  还有,这利息就免了吧。
  接到司徒府的回复,刘先也是哭笑不得。
  朝廷为了恢复生产,安抚百姓,实行三十税一的低田租。要还完今年借出的粮食,少说三五十年,甚至可能上百年。
  但他不敢不接受这样的条件。
  否则来的不仅有骠骑将军张济,还有成千上万的流民。
  刘先又废了一番口舌,总算说服了那些世家代表,接受了天子的条件。
  江南四郡宣布度田,相关工作渐次铺开。
  ——
  接到刘先回复的时候,皇后伏寿顺利产下一子,重十五斤一两,身体结实,哭声宏亮。
  据接生的女医说,这孩子一看就知道先天完足,将来必然福寿无双。
  皇嫡子的顺利诞生,解决了一个悬而不决的问题。
  皇后的地位不可动摇,其他人都不要觊觎了。
  这也意味着,在可预见的将来,出现强大外戚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不论是颍川荀氏还是汉阳马氏,又或者是五原吕氏,哪怕他们在军中的实力再强,也不可能成为能够影响朝政的大将军。
  甚至可以说,大将军这一职务注定要空缺很久,甚至从此不会再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