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都市>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706节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706节

  在准备申遗材料的时候,河野山俊也查过这本古籍正史。
  在看到书中记载的这种口含蚕茧抽丝的方式时,他就已经明白,霓虹国至少在当时之前,都还是没有掌握抽丝剥茧之法的。
  因此,在材料中,他刻意的忽略了这件事,甚至没有提到《霓虹书记》这本书。
  可他没想到,李逸居然连这本书都看过,还一针见血的找到了命门。
  人家华国祖先早在六千年前就已经在用织机织造丝绸了,而霓虹国这边在一千多年前还在用嘴含着蚕茧抽丝。
  这还用比较吗?
  深吸了口气,他定了定神,暗自安慰自己。
  争论起源没有用,看的是技术发展。
  就算霓虹国丝织技术发展比较晚,但凭什么就不能通过霓虹人自己的聪明才智,后发先至,发展得比华国人更先进呢?
  上个世纪,霓虹国的纺织业还超过华国了呢!
  不慌!一点都不慌!
  台上,李逸单手插兜,一手拿着激光笔,走出了讲台外侧。
  他已经进入了状态,用激光笔指着幕布上的照片,侃侃介绍:“这件丝织物出土自豫省小屯村的殷墟遗址,遗址所处的时期,是我国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
  注意看丝织物的表面,看到上面的花纹了吗?那是用提花技术织造出来的。
  这说明,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商朝人就已经可以熟练使用织机,制作这种精美的提花面料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度,各国都开始进行富国强兵,发展农桑。
  于是,丝绸纺织技术再次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
  当时已经出现了流水线作业,用于生产兵器,工具,同样的,纺织业也进行了分工。
  于是,丝绸纺织技术开始分化,形成了绢、绮、锦三大类丝织物产品。
  而这里的锦,就是这次我们申遗的金陵云锦的前身了。”
  随着李逸的讲解,现场各国代表都听得入了迷。
  很多小国代表看着一张张照片中展示的丝织物文物,已经被震撼得无以复加了。
  这些丝织物虽然大都破损了,可从残存的部分中显露的花纹,以及纹理的细腻程度,同样可以看出它们完好时有多精美。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来自两千多年前的丝织物啊!
  而很多国家和地区在两千多年前,都还在茹毛饮血,身穿兽皮过活。
  看着照片中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各国代表都不由得肃然起敬。
  这是一个古老文明强大而又璀璨的文化啊!
  站在讲台一侧,此时的李逸像是在给一群小学生上课的老师。
  “西施,我国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在被献给吴王夫差之前,就在家乡苎萝村养蚕织帛,并且常常在村旁江边洗纱。
  后世的曲牌名《浣溪沙》,就是出自这一典故,并且诞生了无数名词。
  到了秦汉时期,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汉代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西汉时期,我国的丝绸的生产重心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从东汉时期开始,西南地区的蜀锦就成了我国最著名的丝绸产品了。
  也是在这个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蜀锦被售卖到了欧洲,成为了比黄金还要珍贵的顶级货物。
  为了加强对蜀锦的管理,东汉政府在蓉城成都设立了蜀锦管理机构,设置锦官进行管理。
  所以,蓉城成都才会有锦官城的别名,就是出自此时。”
  晃动激光笔,ppt上照片切换,一件件丝织物照片轮番出现,李逸逐一介绍:“在战国时期和汉代,当时流行的织锦,主要以二色或三色经轮流显花的经锦为主。
  1959年,在西域省民丰尼雅遗址里发现的万事如意锦,就是东汉时期典型的经锦。
  经锦和纬锦在我国出现的时间都比较早,但因为经锦的纬密比较低,只用一把梭子就可以生产,效率比较高。
  而纬锦织造比较费时,但可以使用两把以上的梭子,容易变换色彩,色彩丰富。
  所以,在六朝以前织造的织锦,大多都是以经起花为主的经锦。
  隋唐以后,就有大量以纬起花为主的纬锦出现了。”
  说到这里,李逸再次看向了霓虹代表团那边。
  看到李逸看过来,河野山俊心里顿时咯噔一声。
  这家伙每次看过来都没好事,这次又想干嘛?
  他预料得不错,果然李逸马上就开口说道:“这一点,从霓虹国代表刚刚展示的资料里就能找到例证。”
  第826章 怼得合情合理!
  刚刚展示的资料?
  河野山俊闻言一愣,随即就捏紧了放在膝盖上的手。
  在开会之前,他对自己亲自准备的资料还是很有信心的。
  但在听到李逸几次引经据典,甚至引用霓虹国的典籍来佐证己方论点后,他就有点心虚了。
  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年轻人,难缠程度有点超出了他的认知。
  华国历史、考古领域崭露头角的新秀他都有所了解,为什么此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李逸这个名字呢?
  看着李逸在台上闲庭信步的悠闲姿态,河野山俊心中不由升起了一股莫名的慌张。
  他有种预感,李逸接下来要说的话,很可能会彻底断绝他们的西阵云锦申遗项目通过的可能性。
  台上,李逸向负责播放ppt的工作人员示意:“请播放员把刚刚霓虹国代表的发言材料调出来,打开,往后翻,对,继续翻,好,停,就是这里。”
  用激光笔指向ppt,李逸就对着霓虹国的发言材料讲解了起来:“霓虹国项目团队所列举的证据链从这里开始,河野山俊代表认为,霓虹国的丝织物出现于公元前一千年的绳纹时代。
  材料中列举的证据,是当时的陶器碎片上所存在的布纹痕迹。
  但大家可以看到,这些纹路的密度,只有每平方厘米6-12根不等。
  说句不太客气的话,我认为这不应该叫布,而应该叫蚊帐。
  在刚刚我所列举的材料中,同样处于公元前一千年的我国周朝遗址中,出土的丝织品已经是有着提花纹理的精美丝织物了。
  这其中的差距,不用我多讲,大家心中应该有所评判。
  往后翻,接下来罗列的弥生时代物证,是在霓虹下关市绫罗木遗址出土的织物图片。
  但照片中的织物根本就不是丝织品,而是苎麻布片,而且每平方厘米只有18根经纱,20根纬纱。
  这种织造水平,和六百年前的绳纹时代相比,好像进步并不明显啊!
  另外,根据《霓虹书纪》、《古事记》、《古语拾遗》这些霓虹国文献记载,弥生时代当时的服装大都采用楮布、棉粗布、麻布和藤布等植物纤维材料制作,丝织物并没有形成规模。”
  说到这里,李逸看了眼在台下面色铁青的霓虹国代表团众人,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弥生时代处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但在公元2世纪中期之前,霓虹国都是没有掌握丝织物技术的。
  公元2世纪晚期,我国正处于西晋时期,当时的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就记载了我国和霓虹国的一次织物交换。
  公元238年,也就是我国三国时期曹魏明帝景初二年。
  这一年,霓虹国内有一个名叫邪马台国的奴隶制国家,女王卑弥呼派出使节来到了魏都洛阳,想要和魏国建交。
  当时使节所献的礼品中,有班布二匹二丈。
  所谓的班布,就是一种粗疏杂色的麻织物。
  作为国礼,邪马台国拿出的礼物,只是一卷麻布。
  这说明在当时的霓虹国内,即便是国主,都拿不出像样的丝织物来,可见当时的霓虹国内根本就没有出现丝织技术。
  而魏明帝当时回赠的礼物中,有绛地交龙锦五匹,绛地绉粟十张,蒨绛五十匹,绀青五十匹。
  另外还单独赠送给卑弥呼女王绀地句文锦三匹,罽细班华五张,白娟五十匹。
  这个礼物清单里,就出现了两种织锦。
  绛地交龙锦是以绛色作为铺地锦,上饰交龙花纹。
  绀地句文锦是以绀色作铺地锦,上饰句曲花纹。
  这是公元2世纪末,一千八百多年前记载的史料。
  足以可见在当时,霓虹国是没有掌握丝织技术的,织锦技术就更不用说了。”
  听着台上的李逸毫不留情的开启着火力模式,霓虹国代表团众人坐在位置上,只觉如坐针毡。
  但面对李逸的论点,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只能看向了最前方的河野山俊。
  河野山俊坐得笔直,默默的看着台上,努力做着表情管理。
  他知道,这种时候绝对不能失态。
  一旦失态,那就真的没希望了。
  而华国代表团这边,朱厅长则已经按捺不住激动之情,满脸眉飞色舞。
  如果不是前方领导回头用眼神示意,他就要按捺不住,直接跳起来欢呼了。
  对!就是这样!一定要怼得合情合理!怼得小鬼子屁都放不出来!
  “那么霓虹国是在什么时候掌握丝织技术的呢?《三国志》里也是有记载的。”
  李逸示意切回项目资料,就指着上方截取出的《三国志》内容,解释:“魏齐王正始四年,也就是243年,卑弥呼女王再次派遣使节来魏国,并且再次献上了礼品。
  这一次,她献出的礼品有倭锦,绛青缣,锦衣,帛布等织物。
  也就是说,霓虹国是在公元238年之后,才从我国学习并且掌握了丝织物织造技术的。”
  听着李逸的解释,在场各国代表都露出了恍然的神色。
  前方的评委席上,各个评委委员也都连连点头。
  和河野山俊的巧舌如簧,遮遮掩掩的发言相比,李逸的发言有理有据,有事实,有证据,有确切的数字,发言质量和水平不知道强出了多少倍。
  看着评委们已经被李逸的发言征服了,霓虹国代表团也慌了神,纷纷焦急的翻找着资料,想要寻找反驳的论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