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灵异>代周> 第一百七十六章

第一百七十六章

  赵匡胤急声道:“二哥是你兄弟,我也是。周国与明国同盟,宋国也能。大哥为何偏向二哥?”
  百里无忌道:“三弟执拗了。此事与兄弟之情无关,只关乎天下。”
  赵匡胤道:“正因为关乎天下,我才宁愿背负骂名,取周代之。难道大哥以为,周国能在一个七岁孺儿的治理下兴盛么?”
  百里无忌喟然一叹,赵匡胤还是没有明白,这天下分久必合之理,他更不明白,明国欲得周国的迫切之心。
  这一切还真与情感无关,明国只有将周国纳入囊中,才能真正地倾力北伐。
  百里无忌决然道:“你面前只有两条路,降或逃。”
  赵匡胤闻言嘿嘿冷笑,道:“大哥怎么不说是降或死?”
  百里无忌眼睑低垂,道:“我不想杀你,你我终究结义一场。”
  赵匡胤愤然道:“我坐拥四十多万大军,明军不过二十万人,依仗京城坚固,固守几个月不是难事。大哥可曾想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北方辽国、阻卜正希望看到你我兄弟想残。”
  百里无忌依旧没有抬眼,只是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摇晃道:“一,向训、郑恩已经弃暗投明,你手中最多不过三十五万人,况且军心不稳,藩镇节度各怀鬼胎,战力不言自明;二、辽国已经被明国击败,如今正内乱不断,数十年间,想再度为祸中原难如登天;三,在明军火炮面前,任何坚城,都将是一堆废墟。”
  百里无忌用火炮恐吓着赵匡胤,他知道赵匡胤无疑最担心的就是明军火器。而赵匡胤不知道的是,百里无忌也最担心的是火炮的破坏力。
  百里无忌甚至愿意用一镇节度与赵匡胤换开封府的完好无缺。
  赵匡胤闻听百里无忌的话,心中知道他说的属实。但自己到了今天,已经骑虎难下。背负了忘恩负义之名,没吃到羊肉却惹了一身sao,赵匡胤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赵匡胤宁愿拼死一战,也不想拱手将这个还没捂热的帝位让出。
  赵匡胤声嘶力竭地喝道:“杀人不过头点地。难道大哥真要将我赶尽杀绝不成?难道大哥就不明白,兔子急了还咬人之语?”
  百里无忌冷哼道:“你放眼看看,我二十万新军可是怕人咬的?再说了,恐怕此时京城内没几个愿意随你与明军血拼的将领了吧?”
  大冷的天,赵匡胤额角开始滴汗。他知道百里无忌所言非虚,他太了解这些节镇将领了,顺利时一个个表决心,一旦发现情况不妙,这些人逃得可是比兔子还快。真能与他同生共死的,恐怕也就禁军那些义社兄弟了。
  可仅凭这几万人,想与二十万新军硬拼,结果可想而知。
  赵匡胤已经绝望,他只是愣愣地盯着百里无忌,他实在想不明白。百里无忌为何能容忍柴荣的周国,却不能容忍他的宋国。
  百里无忌见赵匡胤表情,知道火候已经差不多了。百里无忌不怕赵匡胤耍狠。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耍混都不足一提。
  百里无忌只所以如此地“狂妄”,就是击碎赵匡胤心中唯一的一丝幻想,如此,赵匡胤才可能接受他的提议,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
  百里无忌道:“三弟,我倒是为你想好了一条生路,只是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走。”
  赵匡胤冷笑道:“要我投降?我宁愿拼死一搏。”
  百里无忌道:“投降?不,我没有意思让三弟投降。”
  赵匡胤闻言一激灵。赶紧问道:“大哥何意?我洗耳恭听。”
  百里无忌道:“我愿意给三弟一个去处,三弟可以去那地方做个君王。”
  赵匡胤一愣。问道:“不知大哥所说何处?”
  百里无忌令人取来地图,指着逻些城道:“我说之处就是这。”
  赵匡胤大惊。道:“吐蕃势力强大,岂是说去就能去的?”
  百里无忌道:“三弟放心,我自然会帮助你扫平吐蕃之地,到时,你就是明国朝廷册封的吐蕃王,你可以在这片比周国大一倍的国土上施展你所有的抱负,我绝不干涉,此提议,不知道三弟可有兴趣?”
  赵匡胤想了半天,突然抬头问道:“大哥会不派明军驻防?”
  百里无忌含笑答道:“绝不派一兵一卒。”
  “当真?”
  “君无戏言。”
  赵匡胤问道:“大哥就不怕我在吐蕃强盛之时,挥师东进?”
  百里无忌笑道:“三弟,若真有那么一天,我会三弟贺。”
  赵匡胤问道:“汴京城内有我无数麾下将士,不知道大哥如何处置他们?”
  百里无忌闻听赵匡胤如此问,心中一松,看来汴京是有兴趣去吐蕃当大王了,真要能兵不血刃地拿下汴京城,那就是胜利,只要搞定赵匡胤,那就为将周国疆土纳入囊中开了个好头。
  至于吐蕃之地,百里无忌原本就想给明国留下一个对手,一个卧榻旁不轻不重的对手,将成为明国不停向前发展最好的磨刀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要统一了全天下,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圆满,在某些时候不一定是值得庆幸的事。
  吐蕃地广人稀,人口一直以来就是它最大的弊端,所以,百里无忌并不怕赵匡胤据其作乱,而有赵匡胤这只猛虎盘踞在吐蕃,将对明国朝野都是一种压力。
  百里无忌答道:“京城内,凡三弟麾下将,全归三弟,甚至攻下逻些城之后,三弟可以将他们及家眷全部带往吐蕃,西征之时明国将资助三弟战马五万匹,粮食三千万斤,足够三弟十万大军一年之用。”
  赵匡胤有些心动,与其在汴京和百里无忌拼个鱼死网破,不如听百里无忌所说,去吐蕃当个安乐王。
  赵匡胤思忖之后,道:“我需要与城内兄弟们商量一下,还请大哥宽限此时间。”
  百里无忌道:“可以。以三天为限,若三天还未答复,则明军就会攻城,还望三弟能把握好机会。”
  赵匡胤无奈道:“我晓得。”
  此次会晤之后,前来归附的原周国官员、将士越来越多,职务也越来越高,而汴京城中的赵匡胤似乎也没有阻止的意思。
  三天后,百里无忌规定的最后一天,赵匡胤率着他的心腹之臣们,出汴京城北门,向百里无忌献城归附称臣。
  由此赵匡胤成为五代中的第六代,也是在位时间最少的一个皇帝,总共在位十四天。
  当百里无忌率军进入汴京城后,第一件事就是安抚原周国臣民;第一道旨意就是所有官员皆保留原官职不变;第一道政令就是自此百姓税赋全部参照明国。
  次日,百里无忌下旨,册封赵匡胤为西域征讨使,挟十万之众,驻兵渭州,即日起出兵征讨吐蕃。由此将赵匡胤一干人等全部驱出开封府周边。
  为了迅速稳定政局,百里无忌特意成立南北两院,做为临时过渡,保留原周国朝廷格局,以待慢慢演变。
  百里无忌特旨加授王朴为北院承旨,这是个临时官职,但权力很大,甚至高过了范质等原周国四宰相,因为王朴由此可以直接代百里无忌处理原周国疆土内的一切事宜,而无须向百里无忌禀报。
  王朴为人正直忠诚、刚毅而长于辩才,非常投百里无忌的脾气。
  明年就要北伐,金陵府有徐世铭、孙光宪等人坐镇,百里无忌不担心,但刚鲸吞下的原周国疆土,还来不及消化,唯有破格提拔王朴镇守。
  留下王朴坐镇后方,其有才且忠心不二,百里无忌非常的放心。
  更可以由此来证明百里无忌并没有轻视原周国旧臣之意,显示出大胸怀、大气魄。
  百里无忌下恩旨,册封柴宗训为幽州王、柴宗让为云州王。百里无忌册封柴荣二子为幽、云王的心意是为了感念柴荣当初与自己在迁州一起渡过的日子,而也为告慰柴荣那一番托孤之情。
  但柴家兄弟都是遥领王爵,并不亲赴属地治理,百里无忌将柴荣家人全部集中在了金陵府皇宫侧殿。倒不是百里无忌不信任柴荣家人,只是刚将周国纳入囊中,为避免节外生枝,被居心叵测之人利用,所以,将他们控制在金陵府,是最保险不过的事了。
  百里无忌同时授向训灵州防御使;授郑恩夏绥防御使;王景凤翔防御使……,即日率兵返回原驻地。
  光复十年春,明国终于统一了中原所有故土,一个新生帝国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四卷完(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