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都市>我在洪荒植树造林> 44.第 44 章

44.第 44 章

  察觉到莲子的动静后, 镇元子转念便将全部心神投入了莲子之内。
  镇元子没有完全的把握通过讲道,就能将疯魔了的蒙岐等妖唤醒。
  莲子此时在丹田中颤动不已, 说不准是有方法能解决镇元子的燃眉之急。
  就算无缘生出灵智, 先天灵宝都是有些灵性在的。
  须臾之间,镇元子的元神又来到了那一座高山之上。
  日映岚光,云蔚霞起。
  山上还是一副春暖花开的景象。
  镇元子缓步走在山里。
  环顾左右,只见山上处处皆是青松翠柏挺拔, 古树怪藤盘梗。
  地上则是奇花布锦, 瑶草含香。
  行走间, 还能望见身披彩色羽毛的灵鸟振翅翱翔, 鸣叫声直入九霄。
  山林间,数只活泼好动的小兽互相追逐嬉闹,不断戏耍。
  镇元子略感困惑, 这山上还是一片草木成荫,山清水秀的景象, 与他平时所见没什么不同呀?
  他正疑惑着,山上美景却有了些许变化。
  原本平静的天空中, 无故飘来了几朵乌云。
  乌云在空中奔腾汇涌,很快形成连绵不断的一大片, 将整座山都罩于其下。
  没多久,乌云中传来阵阵闷雷之声。
  山中生灵在这片乌云之下, 不禁胆战心惊地折服于地。
  乌云滚滚, 寒风朔朔, 不安与恐惧在山上曼延开来, 生灵们在天地之威下皆有一股窒息之感。
  没酝酿多长时间,天空的乌云中一声声“轰隆”之音响起,随后一道道银白色的粗壮闪电掺杂着千军万马的气势,朝着这座山狂奔而来。
  雷声震耳欲聋,电光闪烁刺眼。
  山中的小动物们全身战栗,在山中慌忙地四散逃亡。
  雷龙电蛇好似一只只张牙舞爪的凶猛野兽,在山中不断肆虐,将一切能看到的尽皆吞噬。
  山林燃起赤红火焰,生灵们发出道道悲鸣。
  电光倾泻之下,世外桃源一般的山林在一夕之间毁于一旦,连地下的灵脉也不曾幸免。
  满山只留下一地焦黑,没有任何生灵存活下来。
  镇元子略感遗憾。
  这山色只是一片幻境,并不是现实,他却是无法出手做出什么改变。
  收敛心神,镇元子又继续观察下去。
  日升月转,斗转星移。
  又是不知多少万年过去,这座山渐渐从焦土变成荒芜的黄土大地,正是镇元子初次在不周山感悟莲香时所看到的景象。
  而数千万年之后,几只口中含着细小果子的鸟儿飞过。
  空中风势颇大,吹拂在这些鸟儿身上,使他们飞地摇摇晃晃的。
  其中一只小鸟一个不慎,竟将果子掉落至此山。
  果子在山上渐渐失去果皮果肉,化为一颗种子被风沙埋于黄土之中。
  光阴快速流逝,四季不停变化。
  这座山如当初镇元子在不周山看到那般,只因一颗种子,便一步一步地走向繁华,现如今又是绿意遍地了。
  看着看着,镇元子蓦然发现一个被自己一直忽视的问题。
  山中又有了树林之后,各种动物不断迁徙而来,数量一天天增加,而其中竟有几只飞禽走兽生出了灵性。
  可是镇元子在那场电闪雷鸣中,清清楚楚地看到这整座山的一切,包括地脉都被雷电摧毁。
  可过去那么多年,这山上居然重新产生了一条地脉!
  莲子似乎很高兴镇元子想起这个问题,幻境不断摇晃变化,一刹那间就改换了一副天地。
  而后镇元子看到了一个宏伟的巨人站在他的面前。
  那巨人顶天立地,浑身赤果。
  他身上的肌肉十分发达,如拳头般一鼓一鼓的,青筋突出,一见就让人感到无限的力量。
  镇元子与这巨人相比,就好似沧海一粟。
  自看见巨人的第一眼,镇元子就明白这是谁了。
  莲子乃是十二品净世青莲留下的,而十二品净世青莲又是从混沌青莲中诞生,势必见识过盘古开天辟地的景象。
  此时,莲子正是在给镇元子展示十二品净世青莲传承给它的记忆。
  盘古撑着天地,不断叹气。
  就这样,镇元子亲眼见证盘古周身金光闪烁,万千瑞气涌出,肉身一点一点化为天地万物。
  而其中有数千道玄奥的紫气从盘古手中脱身而出,在助四大元素衍化五行灵气后,便一分为二。
  紫气有一半朝着天上而去,没入日月星辰。
  而另一半紫气则沉入大地海洋,化为地脉海眼。
  见状,镇元子猛地一拍额头,终于明白那座山为何能够重新拥有一条灵脉。
  答案很简单,就是灵根两字!
  那数千道紫气必定就是鸿蒙紫气,乃大道之基。
  天地间的灵气一开始是有数的,而鸿蒙紫气与周天星辰、地脉海眼融为一体,就是为了源源不断地给洪荒世界提供灵气。
  那座山的地脉虽然被毁,不能再产生灵气。但天上的日月星辰还在产生日月精华,星辰之力呀。
  灵根每时每刻在汲取的日月精华,不就是上天所赋予的灵气吗。
  一些自身属性受星辰影响的灵兽,也能利用日月精华修炼,但那只是一小部分。可几乎所有的灵根都能取用日月精华。
  灵根是灵木、灵花和灵草的合称。
  而灵根与一般植物最大的区别,便是能不能吸纳灵气。
  若是一株植物能将日月精华转化为灵气储存,它便能被称作灵根了。
  那颗掉入黄土山的种子虽是凡物,但一代代繁衍下来,日子一长,总有几率生出些灵根出来。
  这些灵根不断积累灵气,而食草的动物吃了这些含有灵气的果实,就能存下些灵气。
  食肉的动物再吃了食草动物,也能积存点灵气。
  当这些生灵最后化为一抔黄土的时候,又能给大地带来养料。
  如此这般,无数岁月过去,一条新的地脉便逐渐生成。
  灵根不仅仅在食物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灵气链中也是关键。
  莲子通过幻境,是在向镇元子传递它所代表的法则大道。
  它之所以在魔气出现后产生剧烈反应,是因为除了蕴藏灵气,灵根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功效,那便是净化。
  就好像汽车尾气能被植物吸收一般,魔气也能被灵根吸收消化。
  只要魔气的含量不超过灵根所能容纳的极限,灵根就能慢慢净化魔气,使之消散。
  西方大地又被魔气所毁,地脉十不存一,许多地脉从灵脉转为魔脉,正是需要灵气来净化的时候。
  身为灵根所化的镇元子,已然明白这条大道是什么。
  以己之身,温养大地,净化浊世。
  这是十二品净世青莲留下的净世之道。
  混沌青莲所出的四颗莲子,实际上是两两相对的。
  功德金莲与业火红莲,一个代表功德之道,一个代表业力之道。
  而灭世黑莲则与净世青莲相对,一个主张毁了这世界,一个致力于净化世间,保护尘世。
  灭世黑莲此刻便在罗睺手中,被其催生出浓厚魔气。
  莲子被魔气一激,才在镇元子丹田中抖动着。
  十二品净世青莲化为四件灵宝被人取走后,自身的大道被它留在了莲子中。
  时隔数千年,镇元子总算感悟到了这条法则。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镇元子要不要走这条净世之道了。
  思索片刻,镇元子迅速决定接受这条大道。
  目前镇元子走的是土行大道,然而想要证得此道,却是太难了。
  洪荒中土行最厉害的,当有三人。
  一个是吸收了先天第一道戊土之气的镇元子。
  另一个是得到九天息壤,日后用息壤捏小人捏出造化之道的女娲。
  最后一个则是现在不知道在哪里窝着的祖巫后土。
  女娲未来是通过土行证了生生不息的造化之道。
  后土是由于自己是盘古精血所化,脚踩大地便能掌握土之法则,本身没有元神,实际上是证不了道的。
  但从此也可以看出,单纯地去证五行属性的大道是十分困难的。
  就连庚金之气所化的接引,不也是证了佛道,而不是金之大道。
  镇元子如今便打算将土属性当做跳板,学习女娲那样另行证道。
  他有地书在手,加上自己便是灵根所化,净世之道可谓是为镇元子量身定做。
  心神一定,镇元子开始静静体悟莲子中的法则。
  …………
  五庄观中,阿天着急地来回走动,时不时用灼热的视线盯着盘腿而坐的镇元子。
  镇元子坐下后已是过去了几个刻钟,蒙岐他们在那里吼叫地越发暴戾,镇元子却还是一副入定的状态。
  蒙岐是为了救阿天才被魔气打中,阿天此时心里充满内疚,恨不得以身相替。
  阿天正焦急着,入定许久的镇元子终于有了动静。
  只见镇元子双目一睁,黑眸中便有闪耀的青光四射而出。
  随后,一朵清正雅和,葱翠欲滴的硕大青莲自镇元子丹田中飞出,悬在镇元子上空,旋转中飘洒着无数仙灵之气。
  这朵青莲自白玉色的莲子中萌发而来,乃是十二品净世青莲的延续,是为三品净世青莲。
  十二品净世青莲绝大多数的力量都化为三清和女娲的法宝,这莲子只是单纯的大道法则所凝聚而成,在品级上差了那四件先天灵宝许多。
  莲子能孕育出三品净世青莲来,还多亏它在镇元子丹田中酝酿了数千年。
  这五件法宝都是可成长性的灵宝,假使镇元子能够证得净世大道,这朵青莲的品级说不准还能提升。
  在青莲所散发的青光中,镇元子周身被氤氲之气环绕着,头顶浮现朵朵祥云,飘飘然恍若神人一般。
  镇元子的气势一路攀升,一身修为忽的晋升至大罗金仙中期。
  他左手掐诀,右手食指朝天一指,大喝一声道:“净!”
  悬在空中亭亭而立的青莲,随之溢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伴随着这股幽香,五庄观中青莲遍涌,金花坠地。
  镇元子的身后有一高大挺拔的树影擎天而立,正是他的本体,人参果树的道像。
  五庄观中的小妖们闻到这股芬芳,内心不由地安宁下来。
  阿天内心的焦躁也被一丝丝抽走。
  无论是蒙岐这些被魔气入体的,还是神智入了魔障的小妖,面色皆在这股莲香下逐步趋于平静。
  蒙岐身上骤然出现一道隐约的黑气。
  黑气一现身,就像冰块在温暖的阳光下被融化掉一般,眨眼间便在青莲的光芒下化为虚无,不复存在。
  这时,镇元子嗅着淡淡清香,心神舒畅地沐浴着这片青光,已是决定他要在这洪荒如何证得净世之道。
  既然被损坏的地脉需要灵根来产生新的灵脉,而西方的魔气又需要净化。
  如此,镇元子要做什么便很清楚了。
  那就是——植树造林!
  …………
  须弥山上。
  罗睺周身黑气弥漫,痛快地大笑着。
  忽而,几道破空声响起,四种光芒气势磅礴地直射而来,“嘭嘭嘭”地打碎了须弥山的护山阵法。
  四道光芒落于半空,显出他们的身形出来。
  一瞬间,须弥山上竟是有五个准圣遥遥站立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