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其他>换命后的美好生活> 换命后的美好生活 第91节

换命后的美好生活 第91节

  “早就说好了,要……”秦管家嘟囔。
  “待会儿再说这些。”秦瑶道。
  秦管家不情不愿地挥了挥手,后面的人立刻行动起来,搭粥棚,熬粥。他们早有准备,所以瞬间搭起来十数个粥棚。
  一代代白花花的大米、高粱米倒进锅里,不一时,就有清香的粥味飘出来。
  所有灾民都盯着那些大锅,不时地咽着口水。
  西边,有个孩子忍不住,哇哇地哭了起来,他好饿,想吃粥。
  “等下,再等下粥就好了。”他的母亲小声地安慰着他。
  孩子太小了,不太明白这些,只是哭。
  母亲除了哄,也没办法。
  这时有人递过来一个饼,“先给孩子吃吧。”是秦瑶,她见这孩子哭,便忍不住拿了个饼给他。
  妇人当即哽咽不已,“多谢姑娘,多谢姑娘。”她连连给秦瑶行礼道谢。
  “快起来,不用谢。”秦瑶摆手。
  妇人这才接过饼,喂给孩子吃。
  “姑娘,求你也给我一个饼,我娘真的不行了。”一个瘦弱的男人过来,噗通跪倒,求秦瑶。
  离他不远的地方,一个老妇躺在那里,呼吸微弱。
  秦瑶赶紧给他一个饼。
  男人顾不上道谢,赶紧拿着饼回去喂给老妇吃。
  越来越多的人向秦瑶求饼,秦瑶只恨自己没多带些干粮。
  这时粥熬好了,秦管家领着人开始舍粥。
  一边舍粥,他一边嘟囔,“每人每天只能领一碗粥啊,若是想多领,就去旁边种树,种五棵树,能再领一碗粥,种十颗,能领两碗,也可以折算成银钱。”
  有人听了他的嘟囔,立刻来了精神,问他这种树是怎么回事?
  秦管家便解释,去旁边的山上便可以挖坑种树,等种好,有人验收以后,就能拿到一张条子,再来这里领粥。也可以折算成银钱,种五棵树两文钱,多劳多得。
  在荒山上种树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尽量挖一个比较大的坑,免得土地太过坚硬,以后树苗不好生长。
  但这活,没人逼你,你也可以慢慢磨,不像去矿山,那一百多斤重的矿石,你要一直搬,不是精壮青年,根本干不了。
  所以立刻有很多人决定去种树。
  这时大家也都领到了粥,秦瑶舍粥用的米是高粱米加大米,虽然粥有点稀,但用的米都是好米,可比官府发的那些粥强多了,起码这粥闻着就有一股香味。
  有些寒冷的春天早上,喝这么一碗热粥,只觉得身上暖洋洋的,似一下子有了力气。
  喝完粥,立刻有人去种树,没听管家说吗,多种多领粥,粥吃不完,还能换成银钱。
  人最重要的是有希望,有了希望,就能坚持下去。
  山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孟知县见此,欣慰地笑了。当然,他也有要做的事,那一千二百两善款,还是要用到灾民身上。有那些连树都种不了的,便由官府负责舍粥。
  双管齐下,武陵县的灾民虽多,却很少有饿死的,这在以往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一天两顿、三顿的粥喝着,这些灾民的身体慢慢也有了起色,就有人去各处谋出路。
  种树能吃上饭,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找个合适的活计干才行。
  这也是姜云珠的意思,种树只是给这些灾民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们可以慢慢适应这里。
  大多数灾民其实缺的也是这个缓冲的机会,骑驴找马,起码不用担心饿死。
  而且从始至终,灾民都像正常人一样劳作吃饭,他们就不会有那种被割离、被抛弃的感觉,他们想要再融入社会,就会容易很多。
  不像以前官府舍粥救的那些人,他们慢慢的,自己就放弃自己了,每天只等着领那一碗粥,生如同死。
  这是孟知县开始没想到的,等他发现以后,对秦瑶敬佩有加,他之前还纳闷,秦瑶为什么让这些灾民种树,原来是这样!
  这些日子,随时舍出去的粥越来越多,秦瑶的名声也越来越大。灾民都知道她,一个菩萨心肠的姑娘,也都对她感激不已,甚至,有不少因她才活命的人给她立了长生牌位,早晚替她祈福。
  这中间,秦管家也会挑一些脑子灵活或者勤劳肯干的人留下,一是管理众人,二,以后这些灾民走了,还要有人留在这里照顾这些桑树,然后养蚕抽丝。
  他留下的人还不少,于是大家越发看到希望。
  一切有条不紊,有人从荒山离开,也有新的灾民加入,北大河跟四指峰就像两处灾民临时安置点,迎来送往,而旁边的荒山、荒地则慢慢开始变绿。
  县里卖人、打架的乱相顿时少了很多,日子似又恢复了平静,武陵县百姓也不那么排斥这些灾民了,所有事情,似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孟知县现在每天都能睡个好觉。
  不过其他县的知县可坐不住了,灾民问题无法解决,眼看着县里就要出大乱子了。
  华阳县知县首先找到秦瑶,希望她也能去华阳县舍粥。他华阳县,也有很多荒山、荒地,秦瑶要是需要,他也可以八折,不,七折卖给她。
  秦镇这时已经联系好了一切,本来他也想往其它县发展了,这正是瞌睡有人给送枕头。
  当即,他就决定去华阳县舍粥造林。
  这还要秦瑶出面,而这时,已经到了三月底,谢忱等县里的学子,都要收拾东西,准备上京了。
  很神奇的,以前秦瑶每天想的都是谢忱要离开的事,但自从开始主持舍粥的事,或许是太忙了,或许是那种被人需要的感觉,她竟然很喜欢这个工作,也少了很多对离别的伤感。
  她以前特别害怕谢忱考不上,那她跟他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但现在,她觉得,无论他考试的结果如何,他们都能一起努力。
  这或许就是成长,从一个闺中少女,到昌源粮行少东家的蜕变,她变得更开朗,更自信,更干练了。
  秦镇见此,又见到秦瑶经常跟姜云珠黏在一起,后知后觉明白姜云珠当时为什么一定要秦瑶出面做这件事了,她全是为了她好,不然,选别人出来也是一样的。
  他哭笑不得,被算计了,现在秦瑶已经成了灾民心中的活菩萨,他可不能再逼她嫁人了。不过也感觉不错,他只有秦瑶并秦路一对儿女,秦路年纪还小,他打算让他走科举之路,那么秦瑶如果真能有所成就,他也乐见其成。
  只怕他的傻姑娘还不知道,她是多么幸运,遇见姜云珠。
  就为了这个,他决定过些天送姜云珠一份礼物。
  姜云珠不知道秦镇的想法,这天,她却收到一份请柬,是许青山送来的,原来过两天,他就要成婚了,邀请她以及姜家所有人去参加他的喜宴。
  第75章
  “娘,许大哥要成婚了?”姜云珠问陈氏。她已经很久没回长石村了,陈氏却经常回去,她应该知道一些情况吧。
  陈氏道,“是啊,我早看出那姑娘对青山有意思了,没想到这么快。好像是你许伯希望两人能快点成亲,毕竟青山的年纪不小了。
  正赶上顾宴州要进京,就想在他离开前,把事情办了吧。”
  姜云珠明白了,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这么突然。
  “那姑娘?”她问。
  “叫惠娘,姓苏,他们一家也是长丰府逃难过来的。”说起苏惠娘跟许青山的缘分,陈氏来了兴致。
  大概二十天前,苏惠娘跟父母一起逃荒来到武陵县。那时天上下着冷雨,苏老爹却病倒了,躺在荒野里,苏老娘跟苏惠娘站在路边守着他,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这时许青山赶着驴车路过,苏惠娘母女立刻过来,求他帮忙。
  许青山本看苏老爹的情况不好,立刻让三人上了车,送苏老爹去了医馆。
  大夫说,幸亏送来的早,不然苏老爹这条命可能就没了。
  苏惠娘母女对许青山感激不尽。
  只是抓了药,去哪里熬?还有,他们今晚住哪里?
  苏老娘便问许青山,附近可有便宜的房子出租。
  长石村就有很多空屋子,现在来逃荒的外地人多,官府也不管那么多了,许青山便帮他们租了一处房子。
  这一来二去的,两家人便熟了起来。
  苏惠娘今年十七岁,苏家两口子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本来想招个上门女婿给他们养老,这才迟迟没给她定下人家。
  这次是苏惠娘自己看上了许青山,苏家两口子觉得许青山人品好,长得也端正,又是个勤劳肯干的,家里只有一个老爹,人口也简单,便改了主意,同意苏惠娘出嫁。
  许青山今年都二十了,许老爹一直发愁他的亲事问题,这次苏家主动提,可把他乐坏了。
  当即,两家就决定定亲,并商量着尽快给两人完婚。毕竟两个孩子都年纪不小了,他们可急着抱孙子、外孙呢!
  “苏老爹是个秀才呢,苏惠娘我见过几次,人长得白净,又文文静静的,听说还读过书,青山能娶到她,也算他的福气了。”陈氏说到这里,忽然又道,“不对,青山也很好,惠娘能嫁给他,也算嫁对了人。”
  “就是天作之合呗。”姜云珠笑道。
  “可不是。”陈氏感叹,然后看向姜云珠,目光幽幽,许青山都成婚了,她呢?
  姜云珠赶紧转移话题,“娘,那咱们送什么贺礼好?”
  “咱们逃荒来的路上,许家可没少照顾咱们,我的意思,送一匹布,两袋米。”陈氏道。
  这礼可真不轻了,姜云珠点头,觉得自己也该送一份礼。
  按照这里风俗,儿女只有成婚分家了,亲朋有喜事,才需要单独出一份礼。姜云珠觉得自己虽没成婚分家,但她做着生意,有房子有铺子,且都挂在她的名下,她也算自立了,该出一份礼。
  至于送什么?她很快就有了主意。
  下午,她去了趟金银楼。
  很快到了许青山成婚的日子,这天正好休沐,姜云珠带着姜霖等人早早回了长石村。
  好长一段时间没回来了,他们走的时候,这里还到处光秃秃的,一片冬天凋敝的景象,现在,山上有了绿色,路边各种颜色的小花开得正盛,春风徐来,阳光正好,好一副山间春意图。
  栖山居的院子算开阔的了,可是众人到了这里,还是有种爽心豁目的感觉。
  姜武当即下了马车,在路边来回奔跑。
  姜霖入学一段时间,已经有些稳重的样子了,他盯着姜武,免得他跑丢了。
  姜云珠坐在马车上,她一边欣赏远处的美景,一边不时从路边摘一朵小花,只觉得心旷神怡。忽然,她想,以后她是不是该换个目标,城里虽好,可却没有外面这么美的景色,不然,以后她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买个庄子住?
  不对,天天住在庄子里,也会腻的。
  所以为什么要做选择,她可以全都要啊!等过几年种桑养蚕的分红下来,说不定她两个梦想都能实现了呢?
  这么想,她对未来又多了两分期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