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穿越>七零年代青云路> 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144节

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144节

  话落他又举个例子,“市里还有专门的农机商店呢,他们难道不是你们供销系统的?”
  “不是!”
  “……”
  崔主任又笑道:“他们是由市综合公司开办的,跟我们供销社可没关系。”
  “……”
  被供销社的崔主任拒绝以后,宋恂也没心思在柜台买东西了,匆匆回了工业办。
  刚进办公室,秦川就跑了进来,将供销社那边的情况又给他详细学了一遍。
  宋恂没多说什么,只询问了他下一步的打算。
  “既然农机的销售权在综合公司,咱们就只能找综合公司合作了。”秦川边思索边道,“我上午找人打听过了,综合公司只在市里和下属各区县开办了农机商店。市农机商店的规模是全市最大的,基本上所有型号的零部件都能在他们那边买到。要是缺货的话,还能由他们负责跟外市的商店打电话调货,在社员间的口碑极好。”
  宋恂在常队长那里已经听过了他们去市农机商店买三角皮带的经过,这会儿再听秦川所说,心知人家的好口碑不是虚的,确实是用实打实为人民服务换来的。
  “既然他们这个商店口碑这么好,之前怎么从没听说过?”
  “一方面是因为咱们与农机商店打交道的机会不多,平时没注意。另一方面就是他们这个农机商店开在市里,但是客户群体又是农民,城里人谁会去买农机呀,所以在市里没什么人帮他们宣传。”
  宋恂感慨:“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不过,我觉得市农机商店的规模有点太大了,他们未必看得上公社这点市场。我刚才问过机械厂的刘厂长了,他们经常去县里购买零件,认识县农机代销点的同志,要不咱们跟县里合作一下?”秦川建议。
  宋恂心里有点看不上县代销点的规模,县里的要是够大够全,社员就没必要跑去市里了。
  不过他也知道这件事不好办,现在不是挑三拣四的时候,先拿到农机零部件的销售权再说其他吧。
  “那就辛苦你跟老刘去县代销点那边谈谈吧。”
  *
  秦川和刘海涛跑去县代销点谈了,但县里的商店本就是一个代销点,没权利再往下发展代销点了,这件事最后还得着落在市农机商店身上。
  工业办的人为了这件事分头行动,秦川又亲自跑去了市里谈合作。
  宋恂在家也没闲着,给市综合公司的领导和市农机商店各邮寄了一份在团结公社设立农机供销门市部的申请。
  信件一来一回肯定是需要些时日的,宋恂耐着性子等回信,顺便照顾家里怀了孕也不安分的孕妇。
  “已经十点了,你现在必须上床睡觉。”宋恂将手放在电灯的开关线上,作势就要将书房的电灯关了。
  “诶诶,再给我五分钟,再有五分钟就能写完啦!”项小羽急忙出言阻止。
  还像哄苍蝇似的,伸手冲着门口的方向挥了挥,让他别来打扰自己。
  “有什么工作不能在白天做?非得在晚上熬夜?”宋恂踱进来,坐到她身边盯着她笔下的内容。
  “白天我没时间,还得赶稿子。”项小羽笔下速度飞快,“最近电台收到好几封听众的感谢信,其中有三封是点名给我的。一个是临万县渔民写来感谢‘渔业百事通’栏目做得好的,另两个是通过我们电台的‘广告’联系到生产厂家,买到合适的渔网和玻璃养殖水槽的。我得认真给人家回信。”
  “要不你先睡觉去,我帮你回。”
  “人家写给我的感谢信,你回什么呀?”想起了什么似的,项小羽哈哈笑出声,“我上小学那会儿,放学回家追着我二哥玩,经常忘记写作业。我爹就让我睡觉去,他在大半夜打着手电筒帮我写算术题。哈哈哈……”
  “……”宋恂耿直道,“所以你长大以后,数学成绩不怎么样。”
  项小羽的笑僵在脸上。
  夫妻聊天咋还带揭短的呢?
  她暗自轻哼一声,冲着宋恂抛个媚眼,意有所指道:“有了小宋老师的辛勤辅导,我现在的数学成绩已经很不错啦!”
  说着还装模作样地拍了拍肚子,“怎么着也能打个一百分吧?”
  “……”什么题也做不了的宋恂,惹不起她,就只能转移话题劝道,“大夫说了,孕妇要保证睡眠充足。你明天还得早起上班,赶紧睡吧。”
  “哎呀,大夫说的话大概听一听就行啦。大夫还不让孕妇干重活呢,大家不是照样下地?偶尔晚睡一两天没事。”
  她小宋哥简直比教导主任还严厉,严格遵照医嘱执行。
  宋恂不再跟她废话,将人拉起来就推向正屋,顺手关了灯。“明天早上继续写。”
  *
  宋恂没能帮媳妇代写感谢信,但是翌日早上,去办公室点个卯,他就跑去了新城大队,找上常队长嘀嘀咕咕了一通。
  听了他的请求,常队长将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行不行,这不是弄虚作假嘛。”
  “这怎么是弄虚作假呢?要是弄虚作假,我何必找你呢,我自己写一份,或者在任何一个生产队找个社员代笔,不比找你方便?”宋恂将人拉回来,问,“你们那个脱粒机的三角皮带坏了,确有其事吧?”
  常队长点头。
  “去县里和市农机商店买皮带缺货,是人家农机商店的售货员帮你们联系外市农机商店调货,才买到了匹配的三角皮带,也是事实吧?”
  “嗯。”
  “既然都是事实,那你给人家商店写一封感谢信,怎么能算是弄虚作假呢?”宋恂问。
  “那已经是去年的事了,要想感谢人家,当时怎么不写信感谢?拖了一年才感谢?这也太假了!”常队长觉得这事不靠谱,哪有时隔一年给人家写感谢信的。
  “咱们没有及时写感谢信也是有原因的!社员们都比较淳朴,有感谢的话都搁在心里,不知道如何表达。我也是看到有渔民给广播电台写感谢信,才受到了启发。”
  常队长还是不太乐意,“我平时勉强算个账,做个记录还行,让我正经八百地给人家写感谢信,我哪有那个能耐!有些字还写不全呢,发出去不是丢人嘛!”
  “字写成什么样不要紧,你要是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这样更显得咱们农村社员真实淳朴!”宋恂极力劝说,“而且,现在给人家写感谢信正当时。就像咱们公社里一样,市里的单位也是要在年底评先进的,市农机商店在咱们农村的口碑极好,但在城里并不出名。咱们在年底评先进之前给人家写封感谢信,给他们的成绩单增色一笔,没准可以助力人家得个先进集体什么的。”
  常队长猜测,他突然搞这出感谢信的名堂,肯定不是单纯地为了感谢人家。
  但是市农机商店在卖货这方面,确实做得还不错,人家做得好,他们写个感谢信也是合情合理的。
  他捻着烟沉默了一会儿说:“写就写吧,不过,我水平有限,写不好你可别怪我。”
  “写了就是好样的,我还得感谢你帮公社解决问题呢。”宋恂将工业办正在争取在公社开办农机门市部的事,跟他讲了。
  “你倒是早说是为了这件事嘛,早说我早就写了。要是能在家门口买到农机零件,可真是给我们省事了。”常队长答应下来,看一眼天色就往外走,“不过,感谢信的事得先放一放,队里昨晚死了一头牛,我还得过去处理一下呢!”
  死了牛可不是小事,在没有拖拉机之前,耕牛就是农村最宝贵的资产了。
  闻言,宋恂也顾不得感谢信了,一面跟着他走出大队部,一面问:“牛是怎么死的?病死的还是意外?”
  “意外。”常队长背着手叹气,“那还是一头小牛呢,平时可活泼了,干活也肯出力。结果昨天半夜起了风雨,把牛棚刮塌了,那牛犊子也不知道躲一躲,被砸死了。”
  “那怎么办?咱们队里的牛上保险了没有?”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省里曾要求全省包括人民公社在内的所有单位,必须进行财产保险。
  “我们当初上保险的时候,这头小牛犊还没出生呢。”常队长嘟哝,“再说保险公司都找不到了,去哪里要赔偿?反正已经死了,干脆给社员们分吧分吧,吃口肉吧。”
  两人赶到牛棚的时候,不少社员在清理倒塌的屋顶,还有一部分人端着盆提着桶,站在不远处,等待分牛肉。
  另有几个小男孩蹲在牛犊子身边,摸着它的耳朵掉眼泪。
  “大娃,你在那干嘛呢?赶紧过来帮我排队,我跟你爹还得上工去呢!”
  “我不帮你排队!”叫大娃的小男孩抹着眼泪回头喊,“我才不吃小牛的肉呢!”
  “你是不是傻?队长已经说了,每家能分到一斤肉。”那妇女跑过来将儿子从小牛身边拉起来,低声道,“你不吃就是便宜了别人!吃一口肉多不容易!”
  “那我也不吃!”大娃说完就甩开手臂,蹬蹬蹬跑了。
  那妇女愣在原地好半晌,想重新回去排队,又有些犹豫。
  “每家一斤肉,想多买的,可以花钱,一块钱一斤!”常队长组织社员们排好队。
  闻言,那妇女赶忙问:“队长,我不要肉了,可以给我家一块钱不?”
  “不行,想什么好事呢!”常队长摇头拒绝,“这牛死了本就是队里吃亏,你还打算让队里再给你贴点钱啊?”
  妇女被他呛得面红耳赤,端着盆往队尾磨蹭。
  宋恂追过去问:“嫂子,我跟你换这一斤牛肉怎么样?按照队里的统一价,一块钱一斤。”
  对方眼前一亮:“你说真的?”
  “真的,要是其他人也不想吃牛肉,你也可以帮我多联系几个人。”
  “你要那么多牛肉干什么?这玩意可放不住,几天就坏了。”妇女善意相劝。
  “我媳妇怀孕了,吃不下海鲜,我得想办法给她补补。”
  对方知道宋恂是公社的干部,小声说:“宋干部,一会儿分完了牛肉肯定还有剩的,你跟队里直接买也是一样的。”
  宋恂跟她道过谢,站到宰牛的摊子跟前,眼巴巴地等着买牛肉。
  于是,当天去单位接媳妇的时候,他的三轮车厢里多了二十斤牛肉和一堆牛大骨。
  项小羽掀开盖帘,看到里面红彤彤的鲜牛肉后,立马眉开眼笑。
  “你怎么买了这么多肉?从哪来的?这得花不少钱吧?”
  “没花多少钱,算是项前进那小子送的礼。”反正他把那些横财都霍霍没了。
  果真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
  没过几天,市综合公司革委会主任的案头上,多了一封来自南湾县团结公社工业办的挂号信。
  而这封信的旁边,是秘书送进来的,今天的剪报本子。
  摆在最上面的,《海浦晚报》刊载的一篇文章,吸引了她的注意。
  题为《店开在城里,心系着农村——致海浦市农机商店的一封感谢信》。
  文章作者,海浦市南湾县团结公社新城生产队大队长常存善。
  第86章
  早在两天前, 市综合公司的业务科就收到了来自团结公社的这封挂号信。
  陈科长对着那份设立农机供销门市部的申请仔细翻看两遍后,就暂时将其压在了抽屉里。
  直到今天在报纸上看到那封感谢信,他才重新将那份申请找出来, 连带着报纸一起送给了杨主任的秘书。
  果然不出他所料, 还没到午休时间,杨主任就将他叫去了办公室。
  他进门的时候, 计划科的刘科长已经到了。
  杨主任还在翻阅那份报纸,听到声音便头也不抬地问:“今天的晚报上有一封写给农机商店的感谢信, 你们看了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