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其他>盛唐风华> 盛唐风华 第551节

盛唐风华 第551节

  “王某不能对不起良心。”
  “可惜他未必领情。”
  “良心是给自己的,又何必旁人领情?”
  徐乐没再言语,而是点点头,随后飞身上马。
  王伯当道:“王玄应已经在城外等候了,乐郎君只管带走就是。
  至于是否还给王世充,全凭你处置。”
  “无用之人我要他作甚!我还有许多要紧事做,顾不得他。
  让他自己回去吧!”
  说话间徐乐双足点蹬,战马奔向城外。
  王伯当一声叹息,自言自语道:“这才是真好汉,只可惜相遇太迟了。”
  随后他不再说什么,径直朝军帐走去。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瓦解(二十九)
  和来时相比,玄甲骑离开时,已经是脱胎换骨变了个模样。
  原本只有八百多人赶到洛阳,以先锋骑兵身份迎战瓦岗。
  离开时却是浩浩荡荡铺天盖地。
  步兵骑兵一应俱全,旌旗蔽日铠甲耀眼,车仗辎重更是一眼望不到头。
  大队人马如同一条长龙,自洛阳城外徐徐而过。
  洛阳城虽然同样挑着李唐旗号,却是关门闭户如临大敌。
  城墙上站满手持强弓硬弩的兵士,两眼瞪得如同铃铛。
  哪怕眼睛早已经酸涩难当,也不敢眨眼。
  生怕一个错神,下面的大军就会突然发动攻势杀入城中。
  王世充、王仁则都在城头上。
  两人也是满身披挂全副武装,手按着垛口眼睛紧盯城下,周身上下肌肉紧绷,那架势简直和面对瓦岗军时没什么分别。
  这倒是也不怪他们,要知道之前他们面对瓦岗大军时,就是无力抵抗,只能请李渊出兵救命。
  现如今固然兵力得到了增强,还有一万多骁果军战俘被编入军中,成为王世充麾下精锐。
  但是城下的兵马,也不是瓦岗军所能比。
  总数超过七万的骁果军,以及原本瓦岗军六成以上的兵力,再加上玄甲骑所部骑兵、高世雄的步兵乃至那些自愿加入玄甲的洛阳青壮。
  以现在城下这支队伍的规模以及实力,别说一座洛阳,就算是整个中原也未必就占领不下来。
  随着李密向大唐投降瓦岗倒戈,中原的局势似乎已经稳定。
  洛口、黎阳两座粮仓易手,原本被瓦岗军控制的城池,也大半归了大唐所有。
  洛阳王世充名义上同样归附于唐,不过依旧存着割据心思,准备来个听调不听宣。
  也就在此时,长安方面终于来了正式圣旨,命令徐乐率兵返回长安。
  改由大将盛彦师镇守潼关遥制中原之地,而对于王世充则只字未提。
  李渊不知道是不是忘记了王世充的存在,还是另有其他打算,至少就当下而言,既没有往洛阳派员,也没有调王世充入京的打算。
  如果真是这样,王世充当然求之不得。
  不过正因为待遇太优厚,他才信不过。
  生怕是李渊用得诡计,表面上撤走徐乐,实则借着撤兵的机会下毒手暗算。
  是以今日洛阳高度戒备,城头密布弓弩,已经做好和徐乐舍命一战的准备。
  这次最大的赢家当然是大唐,不过王世充也不是没有收获。
  除了一万多骁果军之外,就是瓦岗五虎里,居然有两人被收罗帐下。
  除去甘愿留下的单雄信,居然还有五虎之首裴行俨。
  这是王世充做梦都没想到的好事,本以为裴家父子不是战死乱军,就是也跟着投奔徐乐。
  没想到裴仁基居然带着裴行俨以及数千内军来投,一下子让王世充乐开了开花。
  有了裴行俨这员虎将以及数千精兵,他的胆子也大了不少。
  就算和徐乐真刀真枪对上,他也有了几分把握。
  就算我打不过你,起码也能崩掉你两颗牙。
  城下,队伍最前面的徐乐、徐世勣、韩约等人,对于城头的王世充根本连看都没看一眼。
  大家已经打过交道,知道王世充是什么成色,这种人根本就不被自己纳入眼中。
  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和玄甲骑做对手的,就王世充那点本事,还不够资格入选。
  就算有再多的兵或者再坚固的城池,也照样不是三合之敌。
  众人目不斜视缓慢前行,马队在前步兵在后,队形如同刀裁斧剁般齐整。
  这样做就是为了给洛阳兵马留个印象,日后若是疆场相遇,遇到玄甲骑就该知道是自己惹不起的人,躲得越远越安全。
  徐世勣低声说道:“裴行俨也是不世出得豪杰,若是能加入玄甲骑,必然是了不起的豪杰。
  真不知是怎么想的,偏生辅佐这么个主。
  若是裴家父子真的忠于大隋,当日就不该投奔瓦岗。
  既然入了绿林,就和官兵没了关系。
  现在突然做忠良,未免也太奇怪了。”
  徐乐也是一声叹息,脑海中又浮现出裴行俨赠马得情景。
  虽然最后的胜利和那匹马没什么关系,但是这个人情自己是要认的。
  依自己本心,也希望能够和这等豪杰并肩作战,只可惜人各有志,对方既然不愿意,自己也没必要强求。
  再说裴行俨为什么不想加入,自己多少也能明白。
  除了不愿意在自己手下为将这一点外,裴家父子对于李渊,显然是没什么好感。
  当然,这不是说他们就认可王世充,更大可能是以王世充为过度另寻明主,又或者存着其他心思。
  这一点自己也不好断定,但是不久之前和裴行俨那次比武之后,从对方的眼神中,自己能够看出些不一样的东西。
  那种眼神不属于武将,更像是刘武周或者李世民这种,想要割据一方开创霸业的人才有的眼神。
  裴行俨固然不是这个性情,可是裴仁基可说不好。
  再说人是会变的,说不定正是因为瓦岗大军进入关中,中原地区势力消长发生变化,给了他们野心也不一定。
  再说他们的选择,也未必就是错的。
  自己不喜欢用计,不代表自己真的不懂谋略。
  李渊这次的布置,在自己看来,其实有很多值得商榷处。
  别的不说,就说大军入关中的安排。
  名义上看,盛彦师坐镇潼关遥控中原,进退都在其掌握之中,在战略上处于优势。
  可问题是,你把大队人马撤走,那些原本被瓦岗控制的区域不是都空出来了?
  饶是李渊也安排了大军留驻洛口、黎阳仓,也控制了金墉城。
  可是这不过是几个战略要点,还不足以把整个中原串起来。
  大部分的城池依旧是因为这种调动而变成空城,可想而知很快就会被新的豪强所控制。
  这些人或许会在名义上遵奉你李渊为天下主,心里怎么想谁知道?
  一旦时局动荡,这帮人的立场谁又能保证?
  总之,在徐乐看来,李渊就是故意如此。
  他宁可承担这种风险,也不愿意让大批精兵处于自己绝对控制外。
  如此庞大的兵马来回调动,耗损的钱粮就不是个小数目。
  与其让自己回去,还不如让二郎过来。
  难道李渊连自己儿子都信不过?
  心里这些话自然是不能对徐世勣说的,徐乐也只能装作不以为然:“三郎有他自己的心思,咱们也不必多虑。
  反正凭他的本事,在哪都不会吃亏。
  日后说不定还有并肩作战的机会,先做好眼下的事情再说。”
  “说起来此番乐郎君立下不世之功,回朝之后必有重赏。
  我也知道,乐郎君并不在意这些。
  可是身为武人,立功受赏也是无上荣耀。
  况且我等今后都是乐郎君部下,你得了功劳,我们面上也有光彩。”
  徐世勣这话是没错的。
  他们之所以叛离瓦岗归顺徐乐,除了人品才具方面的考虑外,也必然有前途方面的考量。
  一两个人可以无视功名富贵,只为安定天下或者追随豪杰。
  成千上万人自然不会都这么想。
  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封妻荫子功名利禄。
  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并不需要指责。
  水涨船高,只有徐乐先得到重赏,这帮人才有可能跟着提高待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