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其他>官路红人> 第164章 历史时刻

第164章 历史时刻

  吃过饭,回乡镇,之前通知的人陆续到来,聚集在乡正府。他们相互之间在探问,不知为什么会有这么急的会议。
  具体的工作安排是陈晓在负责,他让河岔乡秘书统计人数,安排车辆。从河岔乡到双沟村没有直达的公路,但稍微绕道,就可并接到双沟村入村公路上。杨再新对这条路是熟悉的,河岔乡这边的人更熟悉。
  乡镇干部有私车,也可在村里叫车来用,村干如今也有不少人有车,因为到乡正府来开会,名堂也比较多,有车跑乡镇跑县城或遇上游客要求带一带路,车都是可用上的。
  杨再新、米米和田茂平在办公室吹空调,等陈晓进来说人员已经到齐,是先开会还是先往双沟村走。
  田茂平说,“杨镇长,你说该怎么做。”
  “在田哥这里,当然是田哥说了算。”杨再新这时候哪肯出主意,田茂平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那好,我们先去双沟村看那边的种植基地,陈乡长,记得让秘书多拍一些坡地的照片,以后我们做工作不需要总往那边跑。”
  上了车,田茂平自然陪着杨再新和米米。这时候,田茂平安排人过来开车,他坐副驾驶座,要杨再新和米米坐后排,以示尊重。
  商定好要去双沟村看刺梨种植基地时,杨再新就道好联络了向军,同时也和村里的主干们电话联络。毕竟河岔乡的村干、干部和乡镇主要领导去双沟村,那边最起码的接待,还是要搞的。
  双沟村村主任龙秀国得知杨再新要走双沟村,自然高兴,省农院那边对刺梨种植扩大规模的情况,早有跟这边沟通。龙秀国也知道,除了双沟村外,在最短时间里,会有更多的村、乡镇或以县级为基础的单位参与刺梨种植。
  如此一来,横折县、长坪县等地将会是刺梨种植基地的核心,双沟村虽说偏远,成为刺梨种植最开始的始发地,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今后,可发展刺梨苗木,往其他地方运送刺梨苗木,都可发展好几年。
  车随着山势而转,与双沟村进村公路接头点,是在村外上山之前的路段。双沟村进村公路已经硬化,比起一开始也扩宽了。
  河岔乡的车队才要上坡,有几辆摩托车从后面追来,却是向军等人得知消息,横折县扶贫办和包寨镇主要领导过来了。
  这种乡村公路,摩托车比小车要便利,赶上这边车队时,也不超车,跟在后面走。
  顺着山坡上到山顶后,公路分岔,一条下坡进双沟村,绕到下河三组那边;另一条顺着山脊走,直接去刺梨种植基地那片山坡,一直到观景台处,才修建一个停车场,用来囤积刺梨种植所需的物质。
  在停车场边,有两房子,既有休息室,更多的是用于囤积物资。
  车队到这里停下,龙秀国、张兵、丁慧云等村主干已经在这里提前等了,准备有十几个大西瓜,放在流动的山泉水里冰着。见杨再新等人下车,龙秀国笑呵呵地老远就说,“杨镇长,欢迎你回双沟村来视察工作。”
  丁慧云更是笑嘻嘻地说,“杨镇长,你一离开,双沟村好多婆娘们都睡不着觉了,想你啦,当了领导也不说过来看看。”
  杨再新拿丁慧云没法,大家对这些语言自然不较真。龙秀国和丁慧云见米米也在,有些好奇,看他们时带着疑问,但不敢乱说。杨再新在村里威信高,米米的声望也不差。
  嘻哈一阵,杨再新说,“别乱说了,今天我和米米校长过来是有正事。”随即同向军见面,说一通,包寨镇和河岔乡的主要领导们都聚集过来,杨再新便给两边介绍,相互表示久仰之类的。
  等见面这道程序走过之后,丁慧云等村里主干将大西瓜破开,分到每一个人手中。吃瓜降温,然后杨再新站出来,对着两乡镇的人说,“河岔乡和包寨镇是亲邻,虽然是不同的两个县,可山水相连,两地的人也是血脉相连。
  今天,两地的乡镇主要领导聚集起来,两地村里当家人也聚集在一起。这是一个盛会,也是我们两地发展的契机。
  我相信,过得几年、十几年甚至更远,会有记录今天盛会的书,让人们明白我们山乡发展的历史,当然,也会记住今天在座的各位,你们的努力,山乡会记住你们,历史也会书写你们。
  下面,我隆重地给大家介绍一位河岔乡、包寨镇两地发展经济的重要人物。有请米米老总。”
  等米米站起来,杨再新说,“对于米米老总,双沟村和包寨镇的人都认识她,非常尊重她。米米老总目前还是双沟村村小校长,但她有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江上省省城‘新畦食品’发展公司的柳河市分部老总。
  我们欢迎米米老总、米米校长来介绍她带来的最新好消息。”
  米米先自我介绍,然后介绍“新畦食品”的情况,新畦食品与省农院合作,大力推动刺梨种植,开发刺梨果产品的情况。有省农院背书,对与双沟村而言,那是完全可信的,对横折县的扶贫项目办而言,也先一步得到消息的。
  米米这时候宣布出来,说道要在包寨镇、河岔乡进行扩大规模种植刺梨,甚至在两县范围内、柳河市范围内种植刺梨,使得到会的乡镇干部们都受到不小的震撼。
  消息有些突然,但也说明了省农院对刺梨果研究有了很大推进,才有这样的举措。既然省农院有信心,乡镇这边不可能有什么质疑,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操作这个种植项目,对农户而言会有多少收益而已。
  心中有很多疑问,但乡镇干部、村里主干都不会冒失发问。等米米说得差不多时,杨再新站起来,笑着对两地领导们说,“米米老总说得很清楚,刺梨种植前景非常好,产量也大。当然,我们如何将这个项目引进来,落实到具体农户去,还需要准备哪些工作?”
  稍停,杨再新又笑笑,说,“以我个人的理解,要做好以下几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