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其他>晚明霸业> 第839章 抄家之祸2

第839章 抄家之祸2

  大明建兴二年,三月。
  本该春暖花开的江南,却多了几分春寒料峭。
  徐梁的存在,就像是一座大山一般,压得所有权贵抬不起头来。
  君主重掌大权,对于权贵来说,那就是灾难一般的存在,因为他会直白的撕掉权贵贴在身上的遮羞布,将他们的无耻与丑陋,直白的公布于天下。
  尤其是,如今印刷术的快速发展,在皇权的加持下,报业更是跑步前进。
  几乎便是一夜之间,在徐梁的命令下,那些不得不公布财产的勋贵开始将他们的财产清单公之于众。
  徐梁不会无理取闹到直接抢夺良善之家的财产,每一家权贵,都有相应的罪状公布,他们的财产则是他们的赎买金。
  当然,徐梁比谁都清楚,人性的贪婪和卑劣。这些人不会真心实意的曝光自己的家产。
  但徐梁依然让他们这么做,因为徐梁要让某些人输得心服口服。
  这叫师出有名。
  一个欺君罔上,便是灭门大罪。
  这个时候,就要考验一个家族的离职与否了,愚蠢者如灵璧侯,据说家里落魄至极,连礼器都置办不全,聪慧者也大有人在,被徐梁吓破胆的抚宁侯,直接报上了一个五十万两的天文数字。
  一时间,灵璧侯的勇敢与抚宁侯的怯弱,在南京城成为最热烈的谈资。
  当然,这些惊弓之鸟,囚笼之鸟,也只配做老百姓的谈资。
  因为他们的存在根本影响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可笑可叹这些人还妄图跟皇帝掰掰手腕。
  “钱财乃是我等立家根本,没有钱财,要这爵位又有何用?”灵璧侯坚定的说道,“他虐待武勋,将来谁还肯跟他徐梁卖命?”
  灵璧侯的话,一时间成为勋贵最强烈的壮胆药。
  倒不是说灵璧侯说得对,而是此时他们宁可相信谎言,也不愿意相信徐梁会要他们命的大实话。
  人在困境之中,总是抱有几分侥幸,几分困兽犹斗的。
  当年李自成兵困京师,徐梁血战居庸关,数不尽的将士血染疆场,无数明智之士,劝说崇祯南迁,这位皇爷却抱着几分侥幸,最后吊死在煤山。
  如今的金陵勋贵亦是如此。
  无疑,这些人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他们期望徐梁饶他们一回,他们更希望,他们有机会直接翻盘。
  可是大势早已不在他们这里,徐梁这座大山,压制的岂止是文武百官,便是金陵一带的中层军官,更是一个敢动的都没有。
  当初军中有见识,优秀之辈,早就进了帝国军校培训,成为徐梁手下最忠诚的爪牙。
  剩下的酒囊饭袋,就算是依然在军中,又有几个敢对君主动心思?
  诚如徐梁所言,锦衣卫派几百人就解决了金陵大营,除此之外,你们这些勋贵还能靠什么?
  靠那些被你们逼的活不下去的家奴吗?
  如果这群人真的控制了皇帝,跟京师撕破脸,没准那些心理念着皇明皇帝好的人呢,还有可能一咬牙跟着他们敢。
  可是看看现在一个个软的跟爬虾一样的勋贵,徐梁又占据着金陵城,手下新一师直接开进,控制城内中枢,那些心念前朝的人,又如何敢轻举妄动?
  要知道徐梁本人,都是铁杆的挺徐派,大家又跟着凑什么热闹?
  “这些勋贵的脑回路实在是太过于愚蠢,让人无言语对。”徐梁在身边的官员面前丝毫不加掩饰,“国家发展至今,这群人其实就是让人讨厌的米虫,偏偏这群废物,看不清楚形势,屁股都是歪的,跟着一群江南集团的文官一起合起伙来,跟朕对着干!铲除了文官,朕还担心没有人替国家处理政事,处理了他们,与国家可有半分坏处?”
  早些年,勋贵之后,还出过不少人才,比如西南的沐英之后,再比如徐达的儿子徐辉祖,再比如朱能,这些优秀的勋二代,往往可以挂总兵印,拜大将军,替皇帝南征北战。
  如今的勋贵呢?
  他们大多数除了在抚宁侯一样,在青楼狎妓之外,还能有什么用处?
  如果脑子灵透一点,站在皇帝身边儿,为皇权摇旗呐喊,成为皇帝的手下人,再派几个优秀的后生出来,只要表现优秀,徐梁也不会让他们断掉绵延的富贵。
  可偏偏这群脑子不好使的,被文人三言两语忽悠的便找不到北。
  这群废物,人家皇明三百年都未曾看得起你,遇到困难了,就是真的看得起你了?
  将来不是那波文人掌权,只要你是废物,依然被人看不起。
  眼前这些中书舍人,都是出来拔萃的年轻人,有文有武,都是各行各业表现的极其优秀的人。
  往往在徐梁身边儿培养一段时间,就可以外派为官。说到底就是内朝的储备官员,将来要跟外朝的大佬们分庭抗礼的。
  众人听了皇帝的话,纷纷暗自惊醒,认准皇帝这颗大树,比什么都重要。
  “锦衣卫加快搜集罪证,报刊开始刊印这些勋贵的罪证,一条条都不要漏下,尤其两条最为重要,第一勾结党营私,祸乱朝政,第二,蓄养死士,意图谋反。”
  徐梁站在众人面前:“往死罪里论,一个都不要漏!”
  众人精神一振,知道这场战役之后必然又有一个长假,而且多半会影响到日后的授官。
  《江南文报》率先开炮,他们进攻的目标,就是江南勋贵的实际首领徐文爵。
  报刊上整整一个版面,左边是他自己汇报的财产,而右边是他实际的财产。
  两者相差将近百倍!
  这只是一府所得之动产,另外的不动产因为田皮田骨的契约名记,不能算是铁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凡是不在徐家名下的田产,日后也不可能再归于其家所有了。
  两相差额如何解释?大明国公食禄最高五千石,最低只有两千五百石。魏国公府要几代人不吃不喝才能积聚那么大的家业?徐文爵敢说自己家里还有机房,还有丝行。还有海贸所得,还有空饷兵血么?
  即便敢说也晚了。
  除此之外。朝廷控制下的各种地方小报也纷纷跟进,无不对这些勋戚的贪婪进行剥皮。
  许多这次反皇帝风波中成立的小报,一改之前的论调,同样站在国家朝廷公义的角度上批判勋戚,逼得所有报刊只得跟风逼近,否则就销不出去。
  虽然江南报社的主人们不在乎这点报钱。但他们对销量的看法就是影响力。销量下降就是影响力下降,这是他们不能容忍的事。烧这么多银子,要的不就是这个影响力么?
  此时此刻,他们真心觉得识字的人多了,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文人的势力非但没有壮大,反倒是皇帝那边越发强盛了。
  大明建兴二年,三月十六。
  皇帝基本完成了对勋贵的抄家清产。因为这些勋戚本身如天家一样,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所以大宗必然是宗族中势力最盛的一支,以这支大宗为纲领,可以轻易梳理出远近亲属的名单,以及他们的财产。
  要做就要做得彻底,五服之内,一个都不能跑。
  徐梁在整个行动中,搜罗出的金银珠宝、田契身契、许多商行的股份、红利和债券——整个获益金额在两千万两以上。
  而且这个数字只是保底数目,是基于金石古玩、字画珠宝等物件的起拍价上计算出的数据。
  建兴二年,三月十八日,南京皇城奉天门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筵席。
  参与筵席的都是从全国各地市舶司中活跃的东家。
  除了辽东方向的市舶司全部属于朝廷,从天津以降,一直到闽南、两广,凡是出了银子购买市舶司股份的人家,无一遗漏地收到了皇帝在凤阳时就发出请柬,使得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的赶到南京,参与盛会。
  筵席的前半段就如传统的君民同乐,只是膳食实在有些简单,符合皇帝吝啬的名声。
  后半段却是让人血脉贲张,呼吸急促。
  数万件稀世珍宝,被一一摆上展台,任由这些股东靠近查看。
  这些都是勋戚之家百余年,乃至二百余年收罗的宝贝,等闲放出去一件两件出去,都能卖个天价。
  至于许多小物件,譬如唐寅的扇面甚至都是十张起卖,起拍价只有五千两两,比市价低了一半。
  为了打消买主的顾虑,徐梁还安排了内宫懂行的太监,以及南直、浙江有名号的商家掌柜,前来做了鉴定。每一件宝贝都有来同去脉的文书,上面印了国家博物馆这个罕见的公章。
  “这个是缅甸在天顺年间进贡的翡翠玉观音,其质似冰如糯,透光而稠,只是雕工一般,不如我中土名匠的手艺。不过嘛,这东西放在家里又不吃饭,所以若非此番变故,想来也不会为外人所得。”一个中年文士抚须对着一尊玉佛侃侃而谈,身边聚了一帮豪客,听得如痴如醉。
  “那这个观音值多少银子?”有人问道。
  “五百金就如捡了宝一般。若要我出手,三千金都是舍得的。”那文士悠悠道:“若是有信佛的居士,那就更不得了了。这尊是男身观音,在我中土并非没有,却着实不多见。”
  “三千金,太贵了……对了,先生如何称呼?”又有人问着,兴起了结交之心。
  “在下张葆生。”
  “我出三千金!”有人听得张岱家叔的名号,当即喊出了报价。
  这个报价一出,当即有人围了过来。但凡越是贵重的东西越是为人所喜,价格自然也能抬得越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