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穿越>独断大明> 第1237章 朱栩要保人

第1237章 朱栩要保人

  靖王的话落下,汪乔年接着道:“我也这么想,这件事必须压一压,现在朝野沸然,需要降温了。”
  几人说着,目光都看向毕自严,这封信是来自乾清宫,毕自严是第一个看到的。
  毕自严对内阁现在的微妙气氛是心知肚明,稍稍一顿,道:“只怕不可能,京城好说,陕西那边肯定早就传开了,龚鼎孳在那边按兵不动,想必是查出了什么,温体仁这份自白书,当是迫不得已。”
  陕西的情况在座的都清楚,从万历二十年以来,这几十年民乱就没停过,在崇祯初更是规模浩大,朝廷动用了二十多万大军,包括禁军才算暂时压住。
  李邦华在陕西推行‘农庄策’,虽然目的是为了对抗日益严重的天灾,未尝没有遏制民乱的意图。
  陕西是错综复杂之地,‘农庄策’想要推行,都是在一系列的强权之下,各种手段基本上都是不合法度的。
  这些是在朝廷的支持下,或者说默许下进行的,这些年陕西的各种反弹都被压着。
  现在有人借着朝廷换血之际将这件事揭开,整个朝廷都陷入了尴尬境地。
  众人听着毕自严的话,没有立即开口。
  这件事不能揭开,至少不能完全揭开,否则不断会牵扯广泛,难抑善了,还会影响陕西的‘农庄策’,继而影响全国的‘新政’。
  因此,温体仁不能处置,或者处置他一个人还解决不了这件事。
  又压不下,怎么办?
  众人心思千转,不管内阁气氛怎么微妙,政务不能受到影响,一群人心思如电。
  好一阵子,傅昌宗开口道:“第一,内阁要辟谣,毕阁老没有致仕的打算。第二,陕西的事情,不能诿过于下,我会去议会公开检讨,去除大学士头衔,暂留内阁。第三,陕西巡抚衙门全部主动请辞,内阁批准。”
  众人神情各异的动了下,目中尽皆诧异。
  他们都没有想到,傅昌宗会做出这样的牺牲。到了他们这个程度,相当爱惜羽毛。要是有了这样的‘污点’,基本上就要告别仕途了。
  傅昌宗即便还能留在内阁,之前想要接任孙传庭的计划是彻底落空了。
  孙传庭将傅昌宗视为最大的助力与左右手,不想这么废弃,直接抢话道:“不可!内阁现在本就是焦点,若是主动揽过上身,无异于烈火烹油,更难善了,还需稳妥一点。”
  靖王与傅昌宗,汪乔年都算是帝党,两人近乎不约而同的出声,道:“我反对!”
  靖王看了眼汪乔年,道:“如果傅阁老出头,怕是会引起更大的麻烦,陕西还好说,要是牵扯到户部,事情就更麻烦了。”
  户部掌管了朱栩十年的国库,其中有多少隐秘,现在的尚书张秉文都未必了解,要是被人盯上,很可能牵扯出朱栩早年的一些事情。
  靖王对这些,是知道一鳞半爪的,心里颇为警惕。
  汪乔年到底是新人,不是很了解朱栩早年的事情,但是他不希望再将朱栩牵扯进来,沉色道:“毕阁老不宜出面,不如督政院与大理寺担下这件事。”
  督政院负责督查政务,大理寺受理案件,这些年或明或暗的按下了不知道多少事情,汪乔年与靖王担下这件事,倒是合适。
  毕自严瞥了眼靖王,汪乔年,傅昌宗三人,又看了眼孙传庭,转头看向孙承宗,道:“孙阁老,你怎么看?”
  孙承宗现在对于内阁是洞若观火,将这些人的心思是看个通透,心里不由得轻叹一声。
  这件事是毕自严将要致仕的引起,却也不是乾清宫的刻意谋划。
  毕自严六十多,他七十多,确实是该致仕的年纪。他们俩在朝廷多年,看似朝廷离不开他们,实则上他们已经成为某种阻碍,不管是人事还是‘新政’,都迫切的需要‘革新’。
  孙传庭能猜到毕自严的想法,无非是担心他离开后朝政会失去控制,堪堪维护的朝局,‘新政’会崩塌。
  故作沉吟了一阵,孙承宗道“事迟早会迸发,早点出早点好。”
  毕自严听的眉头一皱,这话看似说的陕西,实则是暗示他,早致仕早好。
  毕自严不这么认为,不动声色的点头,以总结性的语气说道:“温体仁在陕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他又上了自白书,我们内阁不能寒了天下士人的心,这样吧,内阁发文,让他进京详细叙述,陕西总理大臣余大成就地免职,陕西巡抚衙门一干人待罪候审,傅阁老亲自带人去陕西,将事情查个清楚,公示天下。”
  众人先是皱眉,继而微微点头。
  用陕川六省总理大臣余大成来顶雷虽然显得有些勉强,但傅昌宗亲自去安抚,应该能交代过去。
  只是,这件事真的能这么结束吗?
  众人眼神里有凝色,心里有些忧虑。
  朝局的不稳来自于毕自严的致仕,只要毕自严在一天,百官的心就不定,内阁里的气氛会越发奇怪,一些争斗或许会渐渐浮出水面,不再那么遮掩。
  这些不是谁大公无私就能控制得住,也由不得毕自严与孙传庭去决定。
  人心,最是难测!
  毕自严见众人不说话,起身道“那我去见皇上,白谷,你拟文吧。”
  “好。”孙传庭道。
  其他人起身,各自忙碌。
  一如过去。
  毕自严与孙承宗并肩出了内阁会议室,上了楼梯,漫步走向三楼。
  楼道里今天格外的安静,毕自严与孙承宗谁都没有限开口,一级一级台阶慢慢的走着。
  不知道走了多久,毕自严开口道“你觉得,我们走了,朝局还会这般稳定吗?”
  伴随着脚步声,在楼道里响起,格外的空旷,隐隐还有回音。
  好似毕自严的心情。
  孙承宗对于这位一心为国,两鬓斑白的同僚心生钦佩,笑着道“为什么是一样?为什么不能更好?我们做了这么多前无古人的事,怎么能一直这样?”
  毕自严看了他一眼,忍不住叹了口气,道:“孙白谷威望不足,对皇上言听计从,你我一去,内阁尽是帝党,皇上无人规劝,匡扶,我实在放心不下。”
  面对当今这样一个皇帝,哪个臣子能放的下心?
  孙承宗抬头看着近在咫尺的三楼,停下脚步,看着毕自严,沉吟一声,道“你我追随皇上少说也有十年,十年了,你对皇上就没有一点信任?不管多少人想亡我大明,皇上不会。不管多少人想要朝局崩坏,浑水摸鱼,第一个不答应的一定是皇上。景会,你老了。”
  景会,毕自严的字。
  苦心孤诣十多年营造的朝局,国政,付出了多少心血,哪里是孙承宗一句话就能安抚的。
  “你说的对。”
  毕自严看着三楼不远处曹化淳等人的班房,点头又摇头,道:“稚绳,听说你近来不舒服,要不要休息一阵子?”
  稚绳,孙承宗的字。孙承宗今年已经七十七岁了,依旧老当益壮,精神矍铄,前些日子偶感风寒,咳嗽了几天。
  孙承宗看着毕自严,神色微凝,道:“你要做什么?”
  毕自严脸上陡然露出笑容来,道:“关心好,好好养身体,咱们这岁数,多活一天都是赚的。”
  说着,就迈步上了三楼。
  孙承宗看着毕自严的背影,心里有些不安。毕自严这是要在离开前作些什么吗?怕他妨碍?
  毕自严在朱栩班房门前等了等,与孙承宗一并入了门。
  朱栩如往常一样,招呼他到小客厅,一边煮茶,一边笑着道:“对于温体仁的自白书,内阁有处置办法了?”
  毕自严坐在朱栩对面,道:“是,臣等打算问罪余大成,让温体仁先入京,然后傅阁老去陕西安抚,应当勉强可以交代过去。”
  朱栩煮茶的手一顿,旋即如常的拎起来,给毕自严倒茶。
  他做了十年皇帝,居高临下,对于官场权谋看的是一清二楚。
  毕自严这个办法,明显就是堵,而不是疏,看似是毕自严一贯的风格,可在这个时候,就显得扎眼了。
  毕自严无所觉,孙承宗一直盯着朱栩,看到他手明显一顿,眉头动了下,心里更加不安。
  毕自严要在离开之前作些安排,这些安排到底是不是皇帝所喜?眼前是何许人,显然已经从毕自严的话里察觉到什么了。
  孙承宗想要调和,还没有开口,朱栩茶杯已经到了唇边,突然抬头看着毕自严,微笑着道:“毕师劳苦功高,为国辛苦半生,一个太子太傅的虚名不足以彰显,朕打算破例封侯给毕师。”
  孙承宗清瘦的脸上有了一丝丝凝重,转向毕自严。
  眼前这位皇帝不止察觉到了,还明言封爵,就是要阻止毕自严,以令君臣能有个好结果。
  毕自严对于朱栩突然的封爵很是意外,有些猜不透朱栩的意思。
  是暗示我尽快致仕,还是为了安抚朝野人心?
  毕自严想不明白,依着习惯道:“臣谋国事,非为名禄,不敢受皇上如此恩典,请皇上三思。”
  朱栩见毕自严没听出他的话外之音,看着这位须发皆白,面容苍老的老大人,若有所思的点了下头。
  这位老大人一心为国多年,付出了太多,到了这个时候,朱栩决定保他,要给他一个好结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