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穿越>宋朝大官人> 第四百零五章 饥民涌现

第四百零五章 饥民涌现

  “陈直讲太过谦虚了。”中书省内众人都是拱手劝道:“巡学之事,不同于其他庶务,巡学首重查学风,其次寻找遗贤,若有贤良方正之人,还当举荐。”
  众人这么一劝,陈初六就知道了,此事非自己莫属,只不过十九路地方,就看挑什么地方去了。
  担心的灾情没有出现,反而捞了这么个好差事,陈初六心情大好。众官先退出去了,陈初六还得去冯拯面前谢他的提携。此时,还有不少官员在中书省内。方才议事(吵架)累了,要喝一口茶,歇一会儿才各回各的衙门。
  本以为谢了冯拯之后,就得重新回到检详房去坐办公了,却听得外头传来嘈杂的声音:“不好了,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一个吏员跌跌撞撞闯了进来,大喊道:“冯相,冯相,大事不好了,有人造反,有饥民造反,已经打进汴京城了!”
  陈初六一惊,是灾情!打进汴京城了?不可能!
  不少正在喝茶的官员都是当下喷了,差点没连同苦胆一起喷出来,都得站起来,慌乱不知如何是好。倒是王曾还算镇定,从堂上站起,斥道:“都给我坐好,大内之中驻扎着御林军,慌什么!那报信的,你仔细说来。”
  那小吏哭丧着道:“汴京城中,不知哪里突然涌出来了很多饥民,如有策划一般,涌来了东华门外,期间还夹杂着不少兵丁,似乎,似乎有兵变!”
  “什么?兵变?”一众文官更是慌了,大宋有陈桥兵变开国的先例近在眼前,当时也是大周的孤儿寡母坐朝,与此同时何其相似!
  可宰相毕竟是宰相,冯拯王曾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变化,陈初六也没动,因为他知道历史!
  王曾沉声问道:“那些饥民和兵卒,为何无缘无故围了东华门?饥民是哪里的饥民,兵卒是哪营的兵卒,有无将官?”
  “没有将官,兵卒只有小多半。那些饥民皆是应天府的饥民,应天府今年数县大旱,田地早已经皲裂,今年百姓颗粒无收!”
  “混账!应天府离京不过一二百里,那边大旱,这里如何不知?!就算大旱,那为何没有官吏层层上报?那些饥民,如何又是一日之内涌出来的!?”
  “相爷,我小的不知道,小的只看见乌泱泱的人围在了东华门外要朝廷赈济。东华门进来,便可冲入大内,还请相爷早早定夺,解朝廷之危!”
  “这么说,就算一群走投无路的饥民喽?”冯拯终于开口了:“哪里有造反?哪里有兵变?你说!来人,将此人拖下去,重责八十杖!”
  重责八十杖啊,那还不得把人打成肉饼?那吏员急忙哀求:“相爷,下官一时心急,把事情说重了一些。下官只是为了朝廷着想啊!”
  “为朝廷着想?你难道不知中书省是何等重要之地!若是因你一句话,惊扰了皇上与太后,你该当何罪!”
  “啊?小,小的愿罚。”小吏叩首在地,惊扰皇上,那是死罪啊,如今至少还可以乞求执行杖刑的人轻一点。
  众官吏听了冯拯的话,也逐渐镇定下来了。事情没那么严重,是这吏员报重了。
  同时,冯拯这么一说,自将外头的事情定了性。不是造反,不是兵变,只是一群饥民走投无路,来有求于朝廷,有求于皇上,他们可是皇上的子民呢。
  不是敌我阶.级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一句话,可以救活外面不知道多少性命。陈初六心里也是瞪了一眼那小吏,此人愚蠢至极,此等紧事要事急事,竟然夸大喧哗,是摆明活腻了。
  那小吏被拉了出去,王曾又吩咐道:“今日凡是听见这事的人,皆不可再乱传。出去之后,就和别人说这小吏心中积怨,欲扰乱禁中。”
  “喏。”下头官吏拱拱手,又有人站出来道:“相爷,此事就算是误报,那也是大事。若是处理不得当,东华门外闹起事来,真的容易引至宫中。”
  “此事甚是奇怪。”冯拯拈须道:“其一,往日皆不闻有饥民出现,更没听说有灾情,如何突然涌入如此多的饥民。其二,其中有兵丁参与,这兵丁又如何何饥民裹挟在了一起?”
  “唔……冯相,此事背后颇有些故事,但应先解燃眉之急。”王曾启禀道:“东华门收关的那些丘八,指不定与城外的饥民愤卒给冲突起来了,到时候出了刀兵,事情可就大了。”
  冯相点点头:“此事急重,若是偏重,那旁人处置不轻。也罢,那老夫便往东华门去一趟,亲自平息此事。”
  “哎呀,首相,万万不可啊……”众官一并站起来拦着道:“首相执朝廷魁柄,是朝廷依靠,万不可以身试险。”
  底下官员一并拦住,王曾眉头一皱,开口道:“冯相身份尊贵,万不可有一点闪失。此事又非一重臣可平之,还是本官去吧。”
  “哎呀,王相坐不垂堂,我等恨不能为相爷分忧。”众官又是一并相劝,可没一个人肯站出来去。
  王曾也是看透了这些人的心里,说什么也要去,要是这事没处理好,他和冯拯的相位很快就要被罢免了。那些劝的官员,要么是期望他们俩下台,要么就是纯粹的怕死。
  这个时候,就要有主见了,不能随大众的意见。王曾果断地接下了这桩麻烦事,冯拯年迈,还不一定如王曾。
  冯拯吩咐道:“孝先,你去东华门稳住大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勿要激化矛盾,本官前去延福宫请天命降恩。”
  王曾微微颔首,脸上是凝重之色,环顾四周,点了数名官员,意思是随他过去。但看那数名官员脸上,都是为难之色,似是不愿去。王曾见此,脸上更是凝重了。
  刚要出门,一直未开口说话的陈初六开口道:“王相,末属愿为朝廷尽绵薄之力,虽王相同去。”
  陈初六说完,众官都是看先他,眼中尽是惊讶。王曾冯拯打量一番陈初六,露出赞许的眼神,但话来不及多说,二人都是道:“不错,那知应便随同前去,谨记上不负皇恩,下不负黎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