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穿越>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656章 真正的万众一心

第656章 真正的万众一心

  尽量吧,在现在这个时代,赵曦这样已经算是极致了。
  赵曦让吕公弼调阅滑州城外的资料,是尽量得到这一片被水溢满处的数据,尽量的计算出水量。
  让韩绛巡查低洼处周边情况,是尽量让这一处,在将来不仅仅是泄洪,更能灌溉一方农田。
  让朝廷调集水利能臣,是尽量在自己不成熟的设想下,借水利臣工的手,把这个设想变成现实。
  而测量这处低洼的深度和长度,更是想尽量计算出它的容量。这也是召集贾宪的原因,不知道这数术大家,会不会计算不规则体积的面积。
  或许是真的被官家影响了,也或许是实在厌烦在滑州的生活,知道官家在解决泄洪后,肯定会回朝,这一次的所有行动都很迅速。
  到第二天一早,所有相关的人员,全部抵达了官家驻跸的地方。
  说实话,赵曦也想回朝了。
  虽然今天停了雨,可这几天一直披雨衣,在这样潮湿的环境里,各方面条件都很糟糕。赵曦也感觉自己身上要发臭了……
  贾宪对不规则体积的计算,真的一无所知,看到李诫手绘的图形,根本无从下手……
  “切割,挪移,把图形分割变换,最终形成你最拿手计算的形状。滑州城外也如此操作……”
  就差这一点,点一下就完全清楚了。
  贾宪兴奋的开始运算了,好像官家又给他在学问上打开了一扇窗……
  不求贾宪能计算的准确,这也不可能。
  赵曦已经开始带着李诫、侯叔献等一帮工匠,开始选择合适的爆破路线……来不及人工挖掘了,至于泄洪斗门的事,那是随后的事。
  侯叔献是被临时抓丁抓过来的,算是被朝臣认可的水利专家……
  工程上不需要他,但赵曦打开通道,要替后期营造泄洪斗门考虑,在选址上需要他的意见。
  专业的事,让专业人士来做,赵曦一直遵循这点。这就算赵曦离开滑州的最后一哆嗦了。
  从低洼处开始,选定了线路和方向,顺着一条线,用开山炸石的方法,在地面上打眼,填充火药……
  先充分考虑后期人工营造水利枢纽的方便,炸眼的定位都需要侯叔献的指导。
  在接近滑州围水的一端,保留近三尺的厚度……这是不能一次性炸开的,否则这个通道将无法修整。
  “官家,如此泄洪,滑州是解围了,但是这一边蓄水处终将还是一滩死水。为何令侯叔献主导?”
  做这一切,赵曦没有跟人详细说过心中的想法。
  韩琦是诚心诚意求教的。
  “朕有意将此处作为黄河在滑州的泄洪地。在解围滑州水患之后,侯叔献将常驻于此,建造此处与黄河堤坝的泄洪渠。”
  “同时,他需要考证这一片作为灌溉源头的可能性,争取将滑州这一带,营造出大片区的水田。”
  “将来,滑州泄洪不仅仅是可以避免黄河对滑州的威胁,同时,对于滑州以东的沿河一带,都有很大的益处。”
  赵曦心情很好,最起码从现在看,侯叔献认为方案相当可行。也就跟韩琦多说了几句……
  ……
  赵曦是在滑州百姓跪拜中离开滑州的。
  由于朝廷处置及时,除了被大水冲走,第一天溺水的,所有在水中挣扎的滑州人,都得救了。
  得救的百姓知道了官家在溃坝当日便亲临滑州,知道了滑州知州被滑州惩处了,知道官家在调集全国朝的存粮来保证滑州灾民的用度……
  这些不用专门宣传,整个灾民营地都在流传。这也让滑州百姓,真心的认同他们的君父。
  用最虔诚的礼节,送君父回朝。
  那个场面是感人的,甚至赵曦都有些鼻酸……
  没有哭泣声,但所有人都流泪了。王安石不管不顾的用带着泥浆的手擦泪,把整张脸都涂花了,他能感觉到,却不去管他。
  这一刻,王安石也是虔诚。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是韩琦在看到这场景时所想的。
  这一次救灾,从本意上,韩琦是根本不屑的。而看到官家离开时的场景,再想想官家出汴梁时的情形…~自己确实走眼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格局不够,眼界不宽。
  这时代的百姓,比后世更容易收买……虽然这个词不妥,却最能契合赵曦心里所想的。
  君王只是做了作为君王该做的,收获的却是滑州,京畿道,乃至整个国朝百姓的忠心……一点都不浮夸,确实是这样。
  赵曦进汴梁,是悄悄的回宫的。有些事过犹不及,他不需要做给谁看,也不想再一次被百姓感动…~
  官家休整,没人说什么,恐怕这时候就是赵曦想选秀,臣工们也会一致同意的。
  对于这样的君王,朝堂还能苛求什么?
  这也是第一次,王珪王禹玉的谄媚文章,没有被朝臣们不耻,反而纷纷效仿。
  一时间,《时论》天天可见到从内阁到参政,赞颂官家的文章。
  不需要添加,即便用最朴实的文字写出来,一样感动着整个大宋王朝。
  所有的一切都是事实。
  官家丑时召集臣工,官家寅时部署救灾,官家卯时出发……
  官家亲临溃坝边缘,官家调集各路支援,官家谋划泄洪渠,官家谋划灌溉田…~
  整个国朝,在这一段,是自开朝以来,民心、军心、臣心,最为凝聚的。
  这才是真正的万众一心!
  富弼也撰写了文章,署名的。按说做到内阁首辅的程度,他没必要去谄媚官家,但富弼觉得很有必要。
  因为,他能感觉到这样的文章,在这时候对于朝廷的作用。
  而且,他的文章,完全是在详细的罗列这一次救灾,朝廷调集的人员、物质以及所耗费的钱粮……
  不增不减,就单纯的告知子民,为滑州,朝廷付出了什么。
  最后有一句……一切用度,从内务府出!
  也是这一篇文章,让国朝所有的商贾,在老六家的响应下,无偿向滑州捐献……
  一句:国朝是大宋人共同的国朝足够了。
  这真的是真正的万众一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