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都市>诗酒趁年华> 诗酒趁年华_分卷阅读_330

诗酒趁年华_分卷阅读_330

  好了,虞喆小朋友,我们来谈谈人生吧
  。
  作者有话要说:坟里的颜启:……躺枪躺得好冤枉!
  嗯,挖坟这事儿,是真有这么干的。比如隋末,李渊起兵反隋,阴世师把李家在长安的小儿子给砍了,刨了李家祖坟。后来,阴世师的闺女,给一个叫李世民的人当了小老婆,还给这个人生了个儿子叫李佑,这个儿子还封了齐王。嗯,李佑最后以谋反入罪。
  不过当时李渊是真的起兵了,这里只能说水货们太心急了。
  大家的留言我都看了,也解释过一些了。
  上面那一段剧情已经揭过,下面就是走剧情了。
  写这一段,主要是为了给昂州一个不跟朝廷混了的正当理由。想看小变态的报复的,大概还需要几章,因为……她现在还不知道京城里发生的事情。预告一下,反击的内容存稿已经写到了,并不久。
  ☆、189·大幕拉开了
  能被颜肃之相中了选来做使者,南宫醒同志也不是个什么善茬。
  这一位,乃是颜肃之的师兄。
  此君家里先前也风光过一阵儿,只是时间很短,也算不得什么有名的世家。家里在他祖父那一辈儿就衰败了,到了他这一代,干脆就剩他一个光杆儿司令了。靠着所剩无几的那么一点祖上余荫,家里倒是还能供他读书。
  南宫醒书读得相当不错,只是这性格并不很讨人喜欢。出了名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谁面前都能装,你都弄不清楚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相当地……会精分。
  江湖人称:影帝兄。
  他们的老师时常感叹:南宫醒是生错了时候,搁到现在比较平和的、思想已经基本统一了的环境里,怎么看他怎么不顺眼,整一个有文化的二流子。可要是将他放到乱世里,绝对是一张利口可合纵联横的嘴炮巨巨。
  有口才的人,一般都有一颗不安份的心。心眼儿不够灵活、反应不够快,是不可能跟人打嘴仗打得无往不利的。心思既灵,又有些学问眼光,颜肃之来忽悠人去上山下乡的时候,他就跟着来了。颜肃之看中他的忽悠功,他想拿昂州的原始股。
  两人一拍即合。他和颜肃之这个中二不能说脾气十分相投,倒也是合作愉快。颜肃之跟他闺女,坑人是一把好手,南宫醒觉得,他跟颜神佑更投缘那么一点儿。这丫头厉害呀,放流言的本事可不小。可惜了,要是个男孩子,他倒好与这小朋友天天聊天儿,商量一下怎么坑人。谁说嘴炮部队不能立功的?
  这一回,南宫醒接的任务是表明立场。他用实际行动向组织证明,他是一个水平颇高的编剧、导演兼演员。到了京城,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个忠厚老实的人。什么花言巧语都不用,什么华丽的词藻都不提,也不四下活动,也不串连送礼。
  爱说笑,颜肃之把证据都整齐全了,他何必画蛇添足呢?
  于是,勤政殿里就站了这么一个人儿。照道理来说,南宫醒作为一个信使,是不怎么够资格跑大殿上论政的。然而“颜肃之附逆”之事影响太大,必须搞明白了。于是南宫醒与门桓就都被唤到了勤政殿里来。
  门桓先前并不曾听到过南宫醒之名,见南宫醒一脸的老实样儿,还道这个人好对付。没错,南宫编剧很和气,但是他的证据很犀利。
  门桓仿佛脖子上已经架上了快刀,虞喆脸上像被人猛扇了一巴掌。
  门桓的反应比虞喆要快多了,一怔之下,大声喊冤:“我听到的就是那样的。”
  南宫醒大吃一惊:“河间王不知道颜昂州三族俱在京城么?这般大肆宣扬,怎么会是结姻之道?他傻么?还是……”一副完全搞不明状况的样子。
  朝上,颜孝之等人是不在的,蒋廷尉等却还在。蒋廷尉作为一个颇识时务,很有一点远见的人,早看出颜家不好惹来。更兼又是姻亲,在南宫醒还没回来的时候,他都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外甥去死,现在南宫醒带了证据来了,他的底气更足了。上前奏道:“此必是逆贼离间之计!”
  说着,自己心里也乐了,这个台词,真是好熟啊!想当初,颜神佑大战御史台的时候,就是说五王要剪了虞喆的羽翼,而后成事。现在蒋廷尉都不用现在自己想新词儿了,就把原来的内容再照本宣科背一遍就好了。
  朝上诸人,越听越觉得耳熟。细细一想,我去,这不是颜肃之他闺女当年写的台词吗?真是……经典好文,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啊!
  心里写了大大一个“服”字。
  柴丞相也起身,对虞喆道:“事情既明,幸而未铸成大错。只是……颜启之墓为水某所掘,是必要有个说法的了。”
  蒋廷尉便跟进道:“按律,当绞。”【1】
  虞喆脸色苍白,那种泰山压顶的窒息感又来了。坐在御座上,虞喆摇摇欲坠,他是不喜欢舅家这么无能,帮不上忙还要拖后腿。然而要让他说把舅家一次杀好几口人,他也是做不到的。尤其,在他感受到了朝廷的压力的时候,越发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也想要跟朝臣亮一亮肌肉,展示一下权威。说起来,当初怀疑颜肃之附逆的时候,虞喆未尝不觉得他舅挖了颜启的坟很解气。
  虞喆道:“且问明案情再定罪不迟。门桓诬告,未见颜肃之自辩之前,吾亦不曾将颜肃之入罪。如今之事,水某自言不曾开棺椁,难道便要无视么?”
  有没有开棺,在律法上是生死的分界线。虞喆的口气里,乃是将门桓断一个诬告的罪名,以换水三舅等人一条活路。说起来门桓“误听谣言”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一片红心向朝廷,听到消息就奔过来报信,不及细辩真伪,这个理由也说得过去。
  虞喆上来便将门桓给交代出去了,便是为了平息众怒,换他舅家一条活路。至于已经请辞了的唐仪与姜戎等,姜戎他是不想再要了的。姜家是世家,与许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搁到眼前就是一座大山,直糊到脸上,憋屈。唐仪呢,也是,但好歹是他表哥,不好做得太过份了。不让他守宫禁了,给他加个光禄大夫这样没实权的官儿糊弄一下,也是必须的。
  虞喆的话听起来是有些道理的,蒋廷尉也不好逼他下令,心里却很是瞧他不起:一点杀伐决断也没有,无怪乎将要断送江山了。
  蒋廷尉眼里,虞喆已经是个死人了。到了这个时候,就应该果断将拖后腿的砍了,用来安定人心。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虞喆是个有本事的人,早就能力挽狂澜了,哪还轮得到五王造反?趁着正月祭高祖,将人一扣一杀,诸王之子还未长成,未必能顶大用。那时候削藩,岂不手到擒来?偏偏虞喆就没这个眼光,也没这个坚持。
  懒得跟这个没前途的上司磨牙了,蒋廷尉心道:反正都是我在审案断案,不搞死他们实在对不起我这几天的担惊受怕。始作俑者乃是河间王,可惜这个逆贼太远了,郁大将军都还没能取他狗命,蒋廷尉就更没办法搞死河间王了,退而求其次,只好拿水货们出气了。
  满朝上下,与蒋廷尉有差不多想法的人并不少,各自沉闷的散去。倒是赵忠,最后留了下来,求见虞喆,劝他将水三舅正法。
  虞喆且惊且怒:“老将军也这般想?”猛地想起,赵忠跟颜启,好像是亲家?还是好朋友?虞喆的心里不痛快了起来。
  赵忠对先帝一系一向忠心,自以自己立场是对的,说话便直白(宛转的说话方式他从来就没学会过),极认真地点头道:“他们家一直给您拉倒车呢。”
  虞喆越发觉得自己是个孤家寡人了。
  小的闹别扭,老的不会哄人,两人谈崩。
  赵忠忿而出宫,一路走一路骂,弄得整个京城都知道颜肃之被冤枉了,虞喆还要保水家。一时之间,人心浮动。
  ————————————————————————————————
  却说宫外,南宫醒自来京之后,便老老实实住驿馆,也不交通串连。只是既然来了,自然要捎带书信给颜孝之等人,这一捎带不要紧,让他听到了这么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登时面上变色,劝颜孝之道:“公何不离京?勤政殿若有心,宫使早至,请君还朝了。公现在京中,既不能保全先人遗骸,又令亲人担心,何不一走了之?”
  颜孝之还有些犹豫,南宫醒瞬间已经切换到了精英幕僚的模式上来,给颜孝之分析情况:“勤政殿已经六神无主,开始胡乱猜疑了。看他拿下姜、唐二将军,替之以水、米二人,便知他已经不是住颜刺史了。此番是刺史排除万难,使我来京,下一回,万一路上有个差池……”
  颜孝之道:“容我想一想。”
  南宫醒道:“我这两日便要回昂州去,请速作决断。”
  然后他又去了姜家,姜戎打小拿惯主意的人,听了南宫醒的话,当即道:“你说的很是。我与你一同走,便说要返乡扫墓。”
  南宫醒笑道:“这个理由倒好。”又与姜戎说了好些个昂州的事情,道是也曾拜会过姜伍等人,大家在那里一切安好,只是蒋氏略有些不大适应气候,有些病了。
  姜戎兄弟俩大惊:“什么?”
  昂州从来传说就是烟瘴之地,虽然见过的人都说好,气候毕竟摆在那里的。蒋氏不惯那里的气候,弟兄俩还是信的。
  南宫醒忙说:“并不是大毛病,倒是地气湿暖,反而容易将养。”又问京城旱情。
  姜师一脸沉重地道:“怕是要绝收了。”
  南宫醒道:“那二位还留在这里做什么?等过年么?”
  姜戎道:“这便走……”他忽然想起来,闺女姜宗还嫁在米家呢,这个要怎么搞?
  南宫醒道:“既是扫墓,召小娘子携子归来,又有何不可?”
  当下定计,骗姜宗回来,一同往昂州去。
  南宫醒又去见了楚丰。楚家自有根基,楚源经营日久,自然不在话下,楚丰哪怕出京,也不会去往昂州。南宫醒的拜会又是必须的,将来有事,甥舅双方也好互为犄角。
  楚丰将南宫醒上下一打量,就这么一眼,南宫醒便觉得自己像是被饿狼给盯上了,瞬间挺直了腰杆。
  楚丰捋须一笑:“路上辛苦了。”
  南宫醒带着点拘谨地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见楚丰面上并无异色,才放心地游说楚丰离京。明摆着的,现在京城已经是个空壳子了,再不走,留着陪葬哦。
  楚丰道:“给二郎带个话,告诉他,郁陶大军的粮草,原是一月一支,如今已经改作五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