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其他>农家媳妇:富贵临门> 553 购买能力

553 购买能力

  林河凡道:“对。这是他们自己出的价。”
  李青青心理价位是一钱银子,也就是一百个铜钱,这已经不便宜了,哪知到林河凡的那些朋友自己报价一两银子,是李青青心理价位的十倍。忍不住问道:“贵了吧?”
  林河凡笑道:“李神医,你想想看,熏香是按两卖,普通的熏香粉、香球、线香,就是没有钱的读书人参加诗会文会用来熏香衣服、熏书稿、熏茶室的那种,一两需一两银子五百个铜钱;
  再好些的熏香粉、香球、线香,富贵人家用来熏衣服、放在香囊里面,一两从二两银子到五两银子不等;
  更好些的熏香粉、香球、线香,达官贵人用来熏书房、卧室、衣服、扇子这类的常用物品等,一两就得六两银子以上。”
  大唐国的皇室、世家贵族、文人骚客喜欢用熏香。
  王家没有熏过香。
  李青青曾经去过的马族、白族等军队世家的府里,女眷用熏香的较多,男的都是习武的糙汉子,总是爱出汗,但是极少人用熏香。
  李青青也去过文官的府里,男女主人大部分用熏香。
  她自己不用熏香,是因为经常制药、给人看病,本来身上就有淡淡的药香,再熏上香,味道怪,还会影响她诊断病人的病情。
  李青青道:“我只知道拜佛的那种线香,按根卖,最细的那种,跟绣花针一样细,上面是一截短短的香,也就三寸长,下面是细细的木头,一根要好五、六个铜钱。王村的村民去寺里拜佛,哪怕只烧一根香,也得花五、六个铜钱。”
  大唐国的香是纯手工制成,价钱贵,不像李青青前世有机器,可以批量生产,价钱低。
  李青青听王家人说,王村的有几户人很信佛,哪怕家里再穷,每半年都要去寺里花钱买香烧香拜佛。
  林河凡道:“你说的那是佛香,制佛香用的材料比较常见,佛香一般用木盒装,一盒里面有两千支香,除去木头,顶多用料一斤香。
  你算算,每支零售五个铜钱,一盒便是十两银子。寺里的大和尚只要是手巧的,都会做香,除了佛香,还有各种香。寺里就是靠制香、香烛挣香火钱。”
  李青青来到大唐国只去拜过财神,那次是去外地看王浩时,正好正月,闲来无事才去的。(见174章)
  她还没有去过大的寺。
  王家人并不好这个。
  王老头夫妻年青时吃过很多苦,却没有寻找精神依托信佛信道。
  林河凡好奇的问道:“李神医,你肯定会制香,你为何不弄出几个新的熏香方子?”
  李青青还真的会制熏香,但是怕方子跟大唐国人的方子雷同,道:“你不是说物以稀为贵吗,已经有会制熏香,我就不制了。”
  林河凡道:“也是,不制熏香,不去跟大和尚抢买卖。这次你制出来的花容皂,那可是天下独一无二,使用方法比熏香简单,且能清洁美容肌肤。花容皂的价钱岂能比熏香低?
  依我看,一两银子一块花容皂并不贵。我就看在那么多年,跟他们做买卖,他们付钱痛快的份上,把花容皂便宜卖给他们吧。”
  李青青忍俊不禁,道:“先生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花容皂的价钱不贵。”
  这花容皂要是放在前世,就是奢侈生活消耗类的用品。
  一两银子在大唐国的购物力,就相当于前世一千元。
  前世,人们在花店里买一大簇漂亮的鲜花,就得花几百元,花开了几天就枯萎凋谢。
  可是花店到处都有,花容皂只有一家作坊生产!
  这么一比较,花容皂在大唐国批发价卖一两银子的价钱真是不贵。
  林河凡哈哈笑,道:“按你之前估算,作坊一天能制作一千块花容皂,一天便是一千两银子,抛去成本,怎么也能赚个八百两银子吧。”
  李青青点头。心里暗道:王妃给了一分纯利,那么我一天在湘皂作坊上面就能赚到八十两银子,一个月便是两千四百两银子,一年便是两万八千八百两银子!不对,一个月三万块花容皂,这么大的量,能全部卖掉吗?
  李青青提醒道:“先生,作坊一个月产三万块花容皂,能全部卖掉吗?要不要减少产量?”
  林河凡大手一挥道:“你太低估富贵人家的购买能力。光我的那些朋友在信里要购买的花容皂数量已是五万块,这还是一个月的量。”
  李青青震惊道:“啊,这么多,这得卖多少人?”
  林河凡道:“你开的包子作坊的包子,都有那么多人买,何况能清洁、美容肌肤的花容皂。我这么给你说吧,江南比湘城富裕许多,那里的富贵人家,一道菜就是几两、十几两,甚至几十两银子。只是江南地区的人,一个月就能用掉三万块花容皂。”
  李青青想到了前世《红楼梦》里的描述贾府的奢华,可不就是一道菜几两银子。
  林河凡笑道:“你与马清夫妻合伙做买卖,最开始马家酒楼的剁椒鱼头一份卖近二钱银子,每天都有很多人去品尝。”
  李青青道:“是我孤陋寡闻了。”
  林河凡道:“你知道的比我们多的多,只是你太保守。你、我师兄都是异人。他太张扬,你太保守。”话毕,见李青青表情有些不自在,心道:李神医实是低调了。不过,小心驶得万年船。
  他又跟李青青细细描述了作坊的建筑,还特意画了几十张图,图上标注了每间房长、高、宽,放置了什么工具,连厨房、休息室都画出来。
  李青青虽然没去作坊,但是根据这么多详细的图纸,就能想象出作坊的模样,问道:“先生也跟吴先生一样过目不忘?”
  林河凡自豪的微笑道:“那是。我们师父收徒的要求之一便是记忆极好。”
  李青青道:“令师大人不教庸才。”又夸赞道:“先生画技高明。”
  她想到林慎喜欢画画,并且画的很好,应该是随了林河凡。
  林河凡缓缓道:“我的画注重写实。我以前在昌城当师爷时,经常替代长史大人去下面的县城看水坝、粮库,每次回来都得给他画图描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