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穿越>大宋清欢> 大宋清欢 第112节

大宋清欢 第112节

  面对突发情况,也很难讲哪个方案定能万无一失。
  莫说不知暗处那些眼睛是谁的,便是对同一个行动组的成员,实在也没有办法剖开人心看一看,他是否还忠诚,或者已经背叛。
  说到底,小人决定兴风作浪,还是因为他们相信,赵煦心底对于宣仁的仇怨、对于皇后的疏离,是可以利用的。
  一个行事不公、表现执念的掌权者,就会带来这样的局面,亘古如此。
  恰在这时,赵煦的亲信内侍,梁从政,又带着皇城司的人进来。
  “福田院的人说,昨日一早吕五娘出门采买后,就没再回到院中。翰林医局苗灵素的尸身,在南薰门外护龙河边找到了。”
  赵煦铁青着脸,道:“那吕五娘想必也被灭口了,再去找找尸首。”
  皇城司的人领命而去。
  须臾,青年天子重重地叹了口气,向苏颂和孟皇后道:“朕还没有昏聩,此事既已闹得这般大,朕当然不能责罚你们,不仅不罚,朕还要在朝堂和东华门外唱榜,昭告官庶,苏公与城中义民,不顾性命安危,揪斗奸佞,护佑国朝公主。如此,至少今后的一阵子,不会有人,再拿福庆的安危作文章。子宣卿家,你以为如何?”
  子宣,是曾布的字。
  曾布方才,听一干人等说完,就猜到了赵煦会发怒,但最终会赏赐。
  他当即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附议圣裁的英明。
  赵煦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姚氏只是庶民,能大胆举告,已殊为难得。对了,子宣,朕记得,王平甫(王安石的弟弟)迎娶的是你三姐,他们的次子,也就是你外甥,如今在京师榷货务任职吧?”
  第197章 帮朕想想卖咖啡给辽人的事儿
  天子赵煦所说的“王平甫”就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平甫”是他的字。
  二十几年前的熙宁变法时,曾布算王安石的门下,曾家与王家的联姻关系错综复杂。在曾布的大儿子迎娶王安石族中侄女前,曾布嫡亲的三姐,就已经嫁给了王安国。
  曾布听官家正说着褒扬姚欢的话,不知怎么就转到了自己给朝廷当差的外甥身上。
  他一时摸不清路数,先应承了,如实禀报道:“官家所言正是。平甫的次子王斿(音you,第二声)也就是臣的外甥,如今提举京师榷货务对辽易货司一职。”
  赵煦此刻心绪平复了许多,又将屋中人都扫视了一遍,转向姚欢道:“此前朕与皇后去你铺子里小坐,你提及,大食的胡豆,可由京师榷货务做做文章,运往河北榷场,卖给辽人?”
  姚欢打了一个激灵。
  这事儿,天子真往心里去了!
  她忙俯首禀道:“官家与圣人回宫后,民妇细思了好一阵。胡豆,由朝廷出面贩售给辽人,可参照两宗货物。一是番商的香料。二是南方的茶叶。倘使我朝不引种胡豆,可如香料那般入舶,由榷货务与市舶司接洽交割后,输往河北。倘使我朝引种胡豆,因只能如茶叶那般种植于南方,则可效仿茶政,由商人运至河北、入榷场交易。”
  姚欢顿了顿,补充了至关重要的一点:“胡豆,与茶叶不同。茶叶焙育后,若储存得法,可放置经年。但这胡豆,只有在生青干豆时,方能远途海运陆运。一旦经过焙火,则香味极易散失殆尽。故而,不论我朝是入舶,还是引种,若贩往河北榷场,顶好在几个榷场附近设置烘焙场。”
  赵煦听她已考虑得这样细致,颇为满意。
  他又想起一节,问道:“以茶事为例,不但有焙育,还有研磨,据朕所知,淮南、东南、川蜀等地,茶场中皆有水力磨茶的机械。这胡豆,朕见你,不也要研磨后再去煮沸饮用吗?”
  姚欢此际已完全从方才聆听圣训的惶惶惴惴中跳脱出来,神思逐渐清明。
  她惦记着苏颂,便决定将话题引一引。
  “官家说的正是关窍所在。民妇小门小铺,做香饮子卖,所费胡豆不多,又得苏公助制的铁桶滚炉和惠夷槽,民妇靠一双手,即可见缝插针地将豆粉磨出来。但若大宗交易,自是要考虑像磨茶那般事半功倍。民妇于水运器械一窍不通,本就正要请教苏公……”
  赵煦嘴角抿了抿。
  这女子,脑子倒快,不动声色地就给苏颂说了好话。
  赵煦暗忖,几次见姚欢,她都不太有跃跃欲试爱出风头的意味,但若盯着她问,她倒也能侃侃而谈、落落大方,不像那些瞻前顾后的臣子们,须先将自己的利益和退路安置妥贴了,才敢开口进言。
  其实她与苏公,还有那姓邵的郎君,他们倒颇为相似,都是性子还算磊落、遇事有几分担当、愿意为友人出头的。
  想到此,赵煦心头那根扎了大半天的刺,似乎稍许磨钝了几分。苏颂与皇后之间,说得重些,是外朝勾连内廷,但若摆回常理,其实也就是个仁厚的老者受故友之托,照拂照拂他的孙女。
  赵煦遂转向苏颂,软了口吻道:“苏公,沈公(指沈括)西去后,国朝上下,最懂水运机关的,便是你了。你虽年迈,此番看来,哪里闲得下来,一心要替朕的皇城司办案。你便将这工夫,花去烘焙、研磨大宗胡豆上吧,替朕弄回些辽人的银子来。”
  他又望着曾布:“枢相,你外甥王提举,朕记得,是苏子瞻门下?”
  曾布对此倒没什么战战兢兢的。
  他曾家和苏轼、苏辙素来有交谊,他曾布从未隐瞒过赵煦,甚至还为苏迨留京求过情。
  再说了,官家将他放在枢密院,与首相章惇和次相蔡卞制衡,某种程度上也是看中他与不少元佑臣子的私交甚好。
  大宋历代皇帝的“异论相搅”理论,眼前这位青年天子,也出自赵家正统的教化,岂会放弃这样精妙的帝王术?
  曾布于是颔首道:“小甥王斿少年时,向往蜀学,臣便引荐他去苏学士处请教。”
  赵煦沉吟须臾,看向这屋中最后一个他还未发问的人——邵清。
  “朕本想着,今岁殿试或可见到你,不料你倒入了国子学医科。邵静波,朕听姚氏说,胡豆是你帮她弄来的?今后若朝廷正式入舶胡豆,你可不许再做此事。”
  邵清在开封住了七八年,熟悉大宋的入舶规矩,一听就懂天子的意思。
  在大宋,譬如,关于香料,海船运送大食等地的香料靠岸后,由广州、登州等宋廷下辖的市舶司负责抽解、和卖,然后分别送入内香药库和榷货务。
  内香药库服务于皇室,拿走的是最好的香料。剩余的香料则全部进入榷货务,再由榷货务定价、抽税后转手卖给私人商户。
  因此,如果赵煦决定由宋廷出面,对于咖啡生豆进行像香料那样的官买官卖,邵清自然不可以打着胡人朋友分享随身之物的旗号,给姚欢弄咖啡豆。
  否则便是走私。
  但邵清,倒是不卑不亢,正色禀道:“官家,因姚娘子煮的这胡豆饮子着实好喝,草民也好奇询问了番客朋友。这胡豆树,三年即可长成挂果。若能由海外入舶,改为在大宋广为种植,自是最好。岭南荒野,不出粮米,如淮南、东南各路种茶一般,倒是良策。既然如今的茶政已改,胡豆亦可由榷货法改为通商法。”
  姚欢不懂茶叶的具体采摘焙育之法,也不懂茶叶的品鉴,但作为唐宋史爱好者,北宋的茶政,她有基本概念。
  邵清所言,指的是朝廷对于茶叶贸易的管制政策,前后不同。仁宗朝以前,南方所产的茶叶,不可以私卖,茶农必须卖给朝廷设在南方的六个榷货务和十三个山场,朝廷再统一卖给茶商。当时,只有蜀地曾经可以自由通商、私卖茶叶,但范围不可超出蜀地。
  这个政策,到了仁宗以后,就改了。淮南、江南、福建等盛产茶叶的地区,也可以自由通商卖茶,朝廷抽税即可。
  因此,邵清的意思很简单,乃是建议赵煦,真到了胡豆能在南方大面积种植、出产的时候,对于胡豆的管理,应也像茶政那样采用自由通商法,而不是盐政那样的官营法。
  赵煦将几人的话都听了,胸中又敞亮了不少。
  他对曾布道:“枢相,这几日你引苏公、邵郎君和姚氏去一趟京师榷货务,与你外甥王斿商议商议河北榷场烘焙、售卖胡豆之事,让王斿弄明白后,写个劄子给朕。边关榷场,都是所在路州的禁军督监,论来也算和你枢密院沾点边。若能给朕从辽人口袋里再弄回些白银,做了军饷去打夏人,你这个枢相也算是给朕分忧了。对了,再让王斿去信问问惠州的苏学士,彼处的气候和土质如何。”
  曾布俯首称是。
  自己的外甥,以及姚氏,受官家看重,这当然是喜事,“做了军饷去打夏人”这样与他的边事立场相左的话,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但立在一旁的邵清听来,赵煦那句“给朕从辽人口袋里再弄回些白银”却仿佛石子儿投湖,蓦地令他惊醒了几分,继而惘然起来。
  他意识到,自己今日,竟好像忘了他其实姓萧。
  第198章 蔡京盟友
  春风送暖,春雨润物,春阳催动一城繁花。
  然而,汴京城中那处处春色,再是争奇斗艳,也及不上少府监里的花团锦簇。
  少府监,专管皇家日常的穿用之物,下辖五大院。
  文思院,掌造金银美玉、犀象琉璃的工巧之物,包括后妃们的钗钿。
  绫锦院,掌纺织锦绣之物。
  染院和文绣院,掌染丝帛与刺绣。
  裁造院,掌裁制服饰。
  除了文思院,其他四院,皆与内廷和宗室所需的大量服饰织物有关。
  到了二三月间,四院便开始忙着准备夏装。
  那些将要经由一道又一道细密的工序、方能送往皇室贵人手中的绫罗绸缎,承载着云蒸霞蔚、春水林花般的美好色彩,令人一望之下,如痴如醉。
  这日午后,张尚仪踏进裁造院时,看到年轻的院监蔡攸,正在和遂宁郡王赵佶府里的内侍梁思成,立于和煦的阳光里,仔细审视绫锦院送来的缂丝织品。
  梁思成手上,还托着一张设色画稿。
  “这是遂宁郡王要的?”
  张尚仪走过去,一边问,一边瞟了眼画稿,又饶有兴致地欣赏起缂丝料子上的“合花线”来。
  “合花线”乃缂丝的常用技艺,丝工细选同一色系、又深浅不一的色丝,捻成一线,再上机织就。如此得到的花纹,和色均匀立体,表现鸟兽皮毛的光泽也好,山峦湖水的明暗也好,都极为细腻逼真。
  “这梅枝鹊禽图,竟比丹青妙手画出来的还好看。”
  张尚仪赞道。
  有蔡攸这样的外臣在,梁思成不好表现得对干娘太亲昵,只微微地一拱手,欠身道:“上元节灯会,官家在宣德楼赐宴,郡王见到曾枢相的夫人魏氏穿了缂丝的大袖衫,甚为精美,那林间的鹿儿,竟象活的一般。郡王回府后就思量着,将自己画的花鸟小桢,也用这缂丝技法织出来。”
  “哦,”张尚仪笑道,“到底是郡王,真名士自风流,见了这巧夺天工般的经纬之技,想到的,定然不是做了那般靡费的大袖袍子披在身上、四处招摇。”
  梁思成一愣。
  干娘这讽刺的,不就是曾布曾枢相的魏夫人?
  蔡攸的父亲蔡京,可是章惇门下,干娘是故意说给蔡攸听的?
  但干娘,明明和曾府交情不一般啊。
  梁思成自从上回在刘贵妃阁子里,听到干娘张尚仪为章惇说话后,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好容易寻了个机会,在陪伴遂宁郡王进宫给向太后请安时,问了张尚仪。
  尚仪只告诉他一句:甭管城头变幻大王旗,咱们娘儿俩,站在官家和郡王这边,就好。
  此际,却听张尚仪又道:“梁先生,蔡都监办事,郡王尽管放心。自他领裁造院以来,送去郡王府的,大到衾被衣袍,小到罗袜帕子,哪一件不是仙宫里头都未必寻得到的好物?你快拿了这帕子回府给郡王看看。”
  梁思成最是能听声辨义的机灵鬼儿,揣摩着张尚仪是不是有事要与蔡攸说,忙小心地将画稿样子和缂丝料子都卷了,揣在袖中,向张、蔡二人告辞而去。
  蔡攸看梁思成的身影消失在门外,方对手下道:“去将过几日要送去隆佑宫(向太后居所)的枕囊缎子拿一个来,我请尚仪过目。”
  ……
  裁造院深处。
  蔡攸给张尚仪烹了茶,又端上三碟点心。
  一碟琼脂梅花冻,乃用石花菜煮水,倒入模具中,调入蜂蜜和二月里新采的白梅花,待冷却凝结,花在琥珀中一般,甜滋滋的又透着梅香。
  一碟醋腌茄瓜,乃将去岁初秋摘的嫩茄瓜,切成细条,在咸豆酱里腌渍过冬,如今再和剁成细末的鹌鹑肉鲊、莳萝齑、姜末子、浙醋拌了吃。
  最后一碟林檎蜜饯,洁净光润,看着亦是颇叫人嘴馋。
  张尚仪抿了茶,将点心每样尝了些,揶揄蔡攸:“大郎的习惯好,像我,没办了该死的人,也看不出沮丧,该吃吃,该喝喝。”
  蔡攸淡淡一笑:“父亲也说了,此事,原本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如拓边修寨,运气好,多修几个,运气不好,修到一半塌了一个,也不急,来日方长嘛。只是,那吕五娘一个妒火中烧的妇人,灭口就灭口了。对苗太医,父亲那晚在贡院得知苏宅出了变故,要杀苗太医前,实在有些可惜。好不容易在宫里埋了个趁手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