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其他>重启人生1982> 第375章 御用金器

第375章 御用金器

  它作为皇家御用金器,由于必须由最顶级的皇家御用工匠耗时数年打造而成,所以本身数量就不多,而在经历了满清时期的各种动荡之后,如今流传下来的数量真实上有多少,这也已经没人能说清了。
  据龙眼老爷子所说,虽然他到目前为止只见过八爷手上戴着一只,但据八爷曾经告诉他的,这金镶九龙戏珠镯,除他之外还有七八个人拥有。自不用多说,这七八个人每一个都是八旗后裔,在当今社会位高权重。
  别说是李开阳了,就是龙眼老爷子他见到了这些人也未必能认出来,这也和他们都处于食物链顶端有着重要的关系。
  不过这金镶九龙戏珠镯似乎也有品质差距,而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主要是来自于晚清。在清代晚期因为当时的国库不足,宫廷内专属的皇家御用造办处严重缺少人口和资金,类似的皇家金器也不得不进行“外包”处理。
  在当时那个年代,在民间有几家金器店的工匠手艺是得到了皇家认可的,例如宝华,宝源等等这些民间金器店都是明确在历史上有记载被委托制造国皇家金器的。
  龙眼老爷子告诉李开阳,像这些老牌的民间店铺,虽然在瓦坊市这破地方是看不到,但如果有朝一日他能到首都北龙城去看看,他可以给李开阳介绍一下,让他去亲眼看看那些已有上百年历史的老牌金器店。
  “天呐,这些金器店居然能经历那么多动荡后依旧存在?”李开阳是真的惊到了,这是他完全不知道的事情,北龙城前世他去过不止上百次了,那儿的古玩街他也都逛过,毕竟是首都,规模确实不是瓦坊市可以比拟的。
  龙眼老爷子是老一代的人了,一提到满清时期发生的那些悲剧性的历史事件,似乎也是颇为感慨,叹道:“现在光说你可能感觉不到其中的厉害,但你要知道,在那皇权至上的时代,能被皇家认可为御用工匠是多么荣幸的事情,这也是最高级别的认可了。”
  “这个我懂,所以龙眼老先生,这手艺确实是流传下来了是吗?”
  龙眼老爷子点了点头,道:“当然,工匠的人数已经不如鼎盛时期那么多,而且质量相比晚清时代也多少有所下降——至少他们已经造出的金器的质量,已经远远比不上放在你面前的这九龙戏珠镯了。”
  龙眼老爷子告诉李开阳,第一批金镶九龙戏珠镯被发现还是在柳南,那里的博物院在将一批晚清的金器进到博物馆的时候可是在古玩界引起了地震级别的轰动。
  要知道在古玩界大家都有一种默认的共识,那就是皇家金器都是被其后代所持有的,只有极少部分因战乱流失了出来,所以当时博物馆能找到流失的这一部分也算是极其稀有的事件了。
  这次八爷借过来的这只金镶九龙戏珠镯的质量要比博物馆进的那一批还要高一个档次,博物馆中的皇家金器龙眼老爷子早就已经去看过也研究过了。
  目前这只金镶九龙戏珠镯,它的重量约莫在300克上下,从它散发出的光泽来看,含金量至少都有九成,而博物馆那批能有个七成就已经很不错了。
  再加上这镯子是由顶尖御用工匠锻造而成,其中使用到的顶级工艺极多,例如錾花,锤蝶,累丝,翻花透空等等,这些工艺在现代或许继承了一部分,但大部分已经失传是古玩界的共识。
  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才会有像雪之梦工坊一样的专门做旧和抽新的工坊诞生,它们其实本质上就是在试图培养出技术能媲美古代皇族御用工匠的人才。
  但不用想也知道,这必然是极其困难的,由于大多数顶尖工艺已经失传,要学习起来只能是硬着头皮重头开始再摩挲,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龙眼老爷子告诉李开阳,雪之梦工坊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八爷这种大人物的鼎力相助,在锻造,仿制皇家金器的时候,还有真实的参考物可以用来参考,而没有受到帮助的那些工坊的水平,几乎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如果这世界上已经没有见过古代皇族拥有的奇珍异宝的人存在的话,或许那些三流工坊造出来的东西真的可以瞒天过海以假乱真。
  但很遗憾,那些人非但没死,而在大部分还完善的将那些奇珍异宝代代相传到了今天,而他们也是制定规则的那一批人。所以,这些三流工坊最终的买家只会是毫不知情的一般人。
  听龙眼老爷子这么一解释,李开阳这才多少感觉明白了八爷为什么会对雪之梦工坊如此用心。某种意义上,这应该也算是一种遗愿吧。
  八爷身为八旗的直系后裔,他或许曾听父辈听说过那繁华盛世,也从书本中见过对那一段历史的辛辣批判。但无论如何,他终归是局中人,无法对这衰落全盘接受也是人之常情。
  李开阳觉得八爷的出发点其实也很好,如果他真的能培养出一批技术实力上无限接近古代皇家御用工匠的人才,那么对整个古玩界也将是巨大的好消息。
  不过有一说一,哪怕出发点再好,商业就是商业,最终这工坊制造出来的东西还是要面向市场。有市场就会有竞争,而在这种只属于一小部分人的行业,竞争很容易失去平衡,一家独大。
  又或者,如果长期不出现无法统治局面的龙头企业,那就会造成另一种现象,也就是毫无底线的恶意竞争。李开阳把它定义为另一种形式上的市场不饱和现象。事实上,目前雪之梦工坊面临的也正是这种局面。
  本来识货的人就少,蛋糕一共就那么大,但想分蛋糕的人却因资本的投入越来越多,最终为了获利,所有竞争者都开始不断压低自己的底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家对“好货”有一个明确的意识,那或许恶性竞争还不会持续太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