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其他>伏魔天师> 第六十九章 卖茶的老者

第六十九章 卖茶的老者

  当一缕缕阴黑之气自王水仙的周身散发出来,我不禁呆住了。她这是……她这是要求死?纵然有九宫香阵,也只不过是把她逼出来而已,并没有到必死无疑的地步啊!那她为什么要放弃自己苦修而来的修为?为什么要放弃修仙的机会?难道,难道仅仅是因为一时的情迷?显然,事实就是如此,当阴黑之气不断的升腾而起,又随风而散,王水仙的眼睛里,除了刘猎户,似乎并没有其他。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只可惜,山魈最后一缕神魂覆灭之时,刘猎户的眼睛里,以及口中所喊的,都只是他媳妇。所谓的山魈,所谓的一见钟情,并没有在他的心里留下半点痕迹。这或许能让人产生一抹惋惜和怜悯,能让人忘记她是山魈的身份,只是把她当作是一个为情所困的可怜女子……
  随着山魈的神魂尽数熄灭,周遭的香阵也急速的燃尽,直到最后一丝火星灭掉,王水仙顿时双眼一闭,整个人顺势瘫倒下去。
  “水仙!水仙你怎么样?水仙!”
  刘猎户眼含热泪,激动的跑到阵中,一把将媳妇王水仙抱在怀中,并连连的哭喊。
  我莫名的轻叹一声,继而缓步来到刘猎户的跟前,向刘猎户说道:“邪祟已去,你媳妇不久后,便会醒来。以后不要再打猎了,好好的做点别的营生吧!”说罢,我转身便要离去。
  “方先生!谢谢你!谢谢你了!”刘猎户立时激动的向我呼喊了一声,并重重的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
  我微微停下脚步,沉默了片刻后,头也不回的说道:“灾难已过,村子里的人,可以好好过日子了,呵呵!”苦涩的笑了笑,我快步离开了刘猎户家。
  当我见到侯爷,侯爷却是激动万分的向我追问:“方先生,情况怎么样?那妖邪除掉了没有啊?”
  “妖邪已退,侯爷,你此次勇敢的解救了刘湾村的村民们,功德无量啊!”我微笑着向侯爷说道。“现在这里的事情已经解决了,我还有要事需办,就不和你一起回苏半湾村了,就此别过!”说罢,我向侯爷抱拳一礼,转身就要走。似乎每解决一次阴阳之事,便能目睹一场悲欢离合,而这种对人性的冲击,让人不免一次次感伤,为了尽快除去这种情绪上的波动,便不能久留下去。
  “方先生,可是苏三爷那也还没给个回话呢!起码多留两天嘛!我们相识一场,还没好好的认识呢!方先生!”
  见我转身要走,侯爷忍住伤痛,一瘸一拐的向我追了出来。
  “侯爷,回吧,日后有缘,我们必定能够再次相见!”我微笑着向侯爷回了一句,继而脚下一动,瞬间消失在院子里。
  七日后,我来到嵩山脚下。
  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成称为 “岳山”,以嵩山为中心,左岱、右华,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嵩山面积约莫九百里左右,最低处也有百十丈高,而最高处,则是一千五百多米,五百余丈。而主峰位于太室山,最高峰处,乃是连天峰,位于少室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通郑汴,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是古京师洛阳东方的重要屏障,素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更是道教圣地!
  除了闻名遐迩的中岳庙,还有一座建造了数千年之久的崇福宫,崇福宫的前身,为太乙观。而太乙观建于汉武帝元封元年,原为万岁观。到了宋真宗时期,道教盛极一时,遂又把太乙观提升为崇福宫,崇福宫不但是名儒云集之地,也是历代著名道学方士的栖身传教之所。
  如北魏的寇谦之,唐朝的刘道合,宋朝的董道绅,还有金代的邱长春等等,均在崇福宫主持过道场。
  故而修道之士,但凡来到中岳之地,便一定会参访崇福宫,而我,自然也不例外。
  在崇福宫的后山门外,时常有当地的砍柴之人聚集闲聊,我游历了一天的宫观,也参拜了殿中的诸位祖师神明,便是闲庭信步的来到了后山山门处,与这些无忧无虑的砍柴人围坐在一起,闲聊此地的神秘传说。
  其中一个老汉,似乎颇有文采,待对面的一个中年男人说罢,便是敲了敲手中的旱烟袋,耐心的讲道:“要说这中岳之地,最富盛名的,自然是少室山了。而少室山的最高峰,为峻极峰,在峻极峰的西北处,又有一座山峰,名为华盖峰。你们可听说过华盖峰的传说?”
  但见众人微笑着摇头,老汉当即得意的也笑了笑,装了一锅烟丝,用力的抽了几口,才悠闲的说道:“传说远古时期的轩辕黄帝,就曾游历过此地,而且拜了一位高人,名为华盖的,为老师。也正是在这位老神仙的指点,轩辕黄帝制订了历法,这是最早的古历法。要说华盖,乃是居住在那个山峰上的一位活神仙,没有人知道他活了多少岁,也没有人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只是知道这位老神仙经常观测天象,且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转规律,在那个时期,能够有此学问的,不是神仙才是怪事,呵呵!”
  “说起来,还是从头说,轩辕黄帝当时打败了蚩尤,为了部族人民的生活,也为了在炎帝教人种植五谷的基础上,发展当时的农业,便亲自率领大臣登上了嵩山,拜访华盖老人,当时山上树木茂密,狼虫虎豹很多。他们一边用弓箭扎枪驱逐野兽开路前进,一边互相呼喊在林中采集各种果实。他们往返周转好多峰峦沟壑,最后找到了华盖老人。”
  老汉说到这里,微微笑了笑,又说道:“这位鹤发童颜的华盖老人,看起来像是一百多岁了,但却耳不聋眼不花,你说神奇不神奇?听说轩辕黄帝前来拜访,便非常高兴,并把自己观测而来的星宿运转的规律,告知了轩辕黄帝,轩辕黄帝让随行的大臣苍颉记录下来,编撰成一套完整的历法,由此,向华盖老人再三拜谢,下山而去了。现在咱们沿用的历法虽然很多,可其中自然是少不了这些古圣贤的付出和发明啊!不然咱们哪知道谷子什么时候盖播种,什么时候又该浇水,什么时候又该除草,什么时候成熟,呵呵,若是没有历法,老百姓恐怕种地都是个麻烦事啊!”
  “呵呵!那倒是那倒是!”
  其余人纷纷微笑着点头称是。
  而另外一个老者,则是一时兴起,也说道:“在嵩山南麓有座刀削似的高山,名叫当阳山。这座山的山腰处,有三个突兀的大石头,远远望去,好像天上掉下的天石,后来人们都把它叫“二郎石”或“支锅石”。山下是一片白茫茫的黄沙,就像烤焦的赤土,当地人都叫它“大沙漠”。提起当阳山、“二郎石”和这“大沙漠”,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呢!”
  见大家都兴趣盎然的听着,这位老者微笑着又说:“相传啊,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曾经有十个太阳涌出地面,庄稼烤焦了,河水也晒干了,整个人间比蒸笼还要热,百姓处在危难之中。这个时候,有个叫二郎的小伙子。他不但勤劳勇敢,而且为人忠厚诚实。他的力气特别大,大得能搬起几座大山;他有一双飞虎鞋,穿上它能翻山跨海,日行千里。老百姓们都信服他,喜欢他,就推选他当了大伙的首领,于是他……”
  “哎哎!我说,二郎神不是这个地方的人吧?”未等这位老者说完,便是突然有人起哄。“好像听说二郎神是四川灌江口人士,怎么也成了这嵩山的神仙了吗?”
  “唉!谁和你说二郎神了,我明明说的是有个人名字叫二郎嘛!”那位老者当即不乐意的反驳道。
  “你看看,二郎不就是二郎神嘛?这老头儿,编故事也不编个像样的!”
  一时间,众人哄然大笑,且把那位老者气得也不说话了,而众人倒是更加开心的打趣。
  “那位老哥说得也没错,的确有这么个传说,呵呵!”
  忽然,一个挑着担子的白胡子老头儿,微笑着停了下来,且拿下斗笠摇晃了几下,缓步来到人堆前,找了个地方坐下,说道:“这个传说其实也早就有过流传,他被你们气得说不出话来,我就帮他说完这个故事,呵呵!”
  “那好那好,你来说说!”另外一个人笑着打趣道。
  “那我就接着往下说!”
  白胡子老头儿也不客气,先是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把故事回想一遍,随后才开口说道:“老百姓信服这个叫二郎的小伙子,喜欢他,推选了他为大伙儿的首领。然后有一天,天上居然出现了十二个太阳。炽热的阳光,把大地都快要烤焦了,到处都是山崩地裂啊!人们辛苦种的庄稼,在太阳的照射下也都枯黄了。二郎每天起早贪黑,和百姓们一起挑来河水浇灌秧苗。他挑着两只大水桶来来往往,汗流浃背,非常的辛苦。有一天,天色已过了中午,还不见母亲给自己送饭来。二郎不放心,就放下水桶往家走。走到半路,看见母亲躺在路旁,热得昏倒在地上。”
  顿了顿,白胡子老头儿接着又说道:“这时,二郎望着天上火辣辣的太阳,肺都快气炸了。他想啊,如果再不把这十二个太阳除掉,还不知有多少人要饿死和热死呢!于是第二天,二郎从附近山上砍了一棵千年古树作扁担,把太行山的十二座小山装进两只大筐,穿上飞虎鞋,挑起扁担去追赶天上的太阳。二郎走起路来一阵风,要走多快有多快,想跳多高有多高。他每赶上一个太阳,就用一座大山把它压住。就这样,他已赶上了天上的十个太阳,把它们压在了山下。这第十一个太阳,被二郎赶上压在了如今的当阳山下,而当阳山就是由此而得名。”
  “剩下的一个太阳就在东海边上,二郎本想还去追赶,但这时他已累得走不动了。二郎把飞虎鞋脱下来,倒出里面的黄沙,竟是在山下成了大沙漠,而他卧倒在山腰上,天长日久,最后就变成了一块大石头。这就是二郎石的由来,呵呵!”白胡子老头儿说完,微笑着摸了摸自己的白胡子。
  “原来这还真是一个不一样的传说啊!”
  起初那个打趣的人,此刻却是恍然大悟的叹道。
  “哈哈哈……”哪知白胡子老头儿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直惹得众人也跟着发笑。“不过是一个神话传说,是不是真事儿谁知道去?我们就当是图个乐子听听而已嘛!哈哈哈!”
  砍柴人闲聊作罢,便是各自背着一捆柴火回家去了,只剩下白胡子老头儿还停留在自己的担子边上歇脚。我则是微笑着来到白胡子老头儿的跟前,客气的问道:“老人家,您看起来不像是砍柴人,这么大年纪,怎么还挑着这么重的担子啊?”
  “哦,我是卖茶人,这不,走累了,就不想再走了,一会儿就在这里摆个茶摊,小兄弟,你口渴吗?我这里有上好的茶水,请你喝一杯吧,呵呵!”白胡子老头儿说着,忙把担子解开,并露出筐子里的茶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