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神总想退圈卖保险[娱乐圈]_分卷阅读_65
除了温暖,还有那种怪诞不堪的无力感也迅速从他身体里消退了出去,胃部紧绷着,顾云开平躺在了床上,伸手抚按住了腹部,他不知道怎么的感觉到一种奇特的饱胀感,并不是撑得难受的那种涨腹感,而是觉得胃部像是暖暖的,整个身体仿佛被什么东西包裹住了,他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全感跟困倦。
他觉得自己可以入睡了。
在盖上被子之前,顾云开忽然想到简远整个晚上都没有问他打过电话来是为了什么,就好像那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电话,不需要任何理由。
作者有话要说: 简远提到的“您爱我”跟“我真诚的热爱你”都不是爱情意义上的。
“您爱我”是指云开很欣赏他的音乐,给予他一种尊重,珍爱,赞赏的感情【这也是爱。】
“我真诚的热爱你”,意思是简远也同样回馈相同的感情。
这里揭露为什么简远会对云开一直用“您”跟对他相当暖男的原因www
这一章我发现夏普那段很多人其实没看懂云开是什么想法所以以为是崩了或者是发力过猛。
特别来重新解释一下,其实夏普有句话是重点,什么人发怒才会留面子,我们体面过日子,客气对人,都没错,但是不会压抑到连自己的本性都藏起来,你想想别人骂你你会生气,压抑到了极点就会爆发,可云开连爆发都是客客气气的。你想如果你跟你朋友一起玩,你突然把他推倒,他头上出了血,他对你大发脾气你可能还能理解,如果是微笑着擦掉血迹,说不要紧呢?我想每个人的反应绝大多数都是惊恐而不是我这朋友脾气真好吧,每个人对事情要求是有一个值度的。
之前朋友那段,云开觉得人群孤独就已经是预示了他本身并不融入任何人,每个人都跟他看起来很好,但没有任何人能走到心里去。有读者说希望这一段云开是自己扛过去……这不是自己扛过去的地方啊,是他敞开心扉面对这个世界,让人家走进来的一个过程,所以简远会出现(并不是说我认为简远就该做个安慰角色所以把他安排在这里,也不是强行这里在意影响跟别人的评论)
而是云开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到,自己的确是个成功的人,但是太过于成功了,他把自己隐藏的就像是机器人,机器人不会伤心的,因为它无法产生感情,云开是让自己不对任何人产生感情,所以他开始感觉到空虚(这里前面也埋了伏笔,他最近还在演戏,易默文跟加西亚都是爱情跟友情非常丰富的角色,但是云开没有,演完他会有一种失落感,因为这种充沛的感情他从来没有从任何人身上得到过。)
这才是他受到刺激的真正原因。
第46章 爱意
拍摄加西亚葬礼的那天极恰巧的正好下了雨。
本来只是阴天,李斯思左看右瞧找不出要下雨的痕迹, 毕竟一个导演不会同时兼任一位天气学家, 所以他大手一挥, 直接开拍,不过还是做了些下雨的准备。
加西亚是红发碧眼, 平常演戏的时候要带上碧色隐形眼镜,有时候带得时间太长,环境又极度恶劣的时候就很容易导致眼睛发炎。顾云开跟夏普都发炎过几次, 菲尼特意去买了药水给他们俩点, 顾云开是剧组里少数没有助理的演员, 毕竟他在这里拍戏,顾见月要为他之前拍戏的宣传缺席跟不少片方解释协商, 而且还有些零零碎碎的琐事要忙。
所以好心肠的菲尼捎带了他一个,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夏普老是对顾云开恶作剧所以心存愧疚。
不过不管怎么样, 多谢可爱的菲尼。
《风月别离》上映之后没有多久, 就引起了不少争议,这个几乎有些老套的爱情悲剧故事在导演与演员堪称完美的演绎下生动而令人酸涩, 它并不是一部主旋律的卖座电影, 甚至可以说有些非主流, 不少男性会因为题材的尴尬望而止步, 绝大多数的票房都是了解并且喜爱腐文化的女孩跟不少还不敢完全离开柜子的年轻人所贡献的。
大概是因为这种不断重刷的热度对院线多多少少有所收益, 因此并没有提前下档。
有几家媒体提了提《风月别离》,可这毕竟不像是那些爆米花电影能宣传的铺天盖地,因此很快也就淹没无声了, 倒是许多知名网站上不少影评人对此好评如潮。
影评人听起来稀松平常,不少网站上都有一大堆长长的影评,可真正能够出名的影评人通常堪称是电影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他们对电影历史了如指掌,对技术跟镜头都有独特的心得体会,视野宽广乐意观看所有题材,也有明确的个人风格跟思考。
不少观众会在看完电影之后意犹未尽的再搜寻相关的影评观看跟理解,寻找其中能戳中自己的见解或者而是还未发现的东西。
艾晴晴就是这样一位专业的影评人,她并不以此为生,主职是在报社里担任编辑,表达能力跟文采都相当强,业余爱好就是电影——这可能是与她的爷爷是一位电影院的放映员有关,当初还在胶片时代的时候,她一直跟在爷爷身边看着那些如同万花筒般的电影,看着胶片被“剪”掉,然后上映,放着胶卷的箱子又沉又大,长长的,走马灯似的在屏幕上转变着。
当放映员赚得钱并不多,可是很有趣,艾晴晴经常在后台看着那些胶片,还有爷爷麻利的摆弄那些笨重巨大的放映机,然后在电影上映时跑到放映厅里,看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悄悄坐在一个没人的座位上,跟着他们欢笑,跟着他们哭泣。
艾晴晴的父母并不喜欢这种娱乐,他们都是比较本分老实的上班族,看不出电影跟电视的区别,只在意价钱的问题。可爷爷去世之后,艾晴晴的脑海里还是会时常出现电影上那些生动的感情,还有观众们得到的回馈,童年的回忆让她对电影有一定程度的偏爱跟严苛要求,相反对电视剧与网剧就没那么大兴趣。
也许电影就是有这样奇特的魔力。
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的影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营销的水分在,能靠影评养活自己又不收钱的少之又少;肯沉下心了解电影,真正说出自己心里想法的大多数又未必能够成功出名。艾晴晴说到底只是为爱发电,因此一直在网站上当个匿名影评人,起了个ID叫一卷做梦的胶片,她的影评通常很富有思想跟人情味,有相当独到的见解,专业的方面不常出现,倒是比较讲究电影当中的细节,人们能很直观的从她的评论里感受到电影的好坏。
好几年下来,艾晴晴也有了固定的粉丝,粉丝们经常会给她推荐一些自己认为不错的电影,希望她能观看后写一份长长的影评。
只不过粉丝的推荐里有时候就带着极富有个人主观的滤镜,比如某个电影里有自己极为喜爱的电影明星在里面,她们也不管质量好坏,一股脑就推给了艾晴晴。
这时候筛选就变得很有必要。
艾晴晴并不腐,不过也不歧视任何一种性向,无论题材是什么电影,只要质量优秀她都能接受,所以工作之余发现不少好友都跟她推荐了《风月别离》后,就立刻起了兴趣。可是她是个颇为谨慎的人,也不容易受他人的影响,所以最终还是先自己找了些消息来分析观察
《风月别离》的宣传不大,可是不代表没有宣传,噱头还不小,当代的最后一部胶片电影,导演为情怀重建胶片商业链。
艾晴晴剥开了一个橘子,还绕在手里的橘子皮因下意识过大的力气掉在了她的裤子上,她捡起来丢进了脚边的垃圾桶,一口塞了数瓣进嘴巴里头,伸手去操控鼠标搜寻其他的消息跟预告片。
嗯,橘子很甜,让老妈明天再买几斤。
网上对《风月别离》的评免有些褒贬不一,不过任何事物都难免有人喜欢有人反感,统一全是好评才是不太正常,只不过是看主流好评还是主流差评而已。绝大多数差评都没什么质量可言,不外乎题材不喜欢,影片风格太暗有点怪怪的之类的。
艾晴晴对张子滔的风格很了解,知道他的美学是他风格的一部分,这方面是个人爱好不同,没什么可借鉴参考的。张子滔是艾晴晴必看的导演之一,她又拆开了一个橘子,随手把皮丢进了垃圾桶里,虽然打算下了要看,但还要看值不值得她更换日程表。
好评就五花八门的多了,有谈感情的,聊风格,说镜头美感的,加上预告片看得艾晴晴心里多少有些发痒,她性格惯来雷厉风行,在网上查看了下购票,发现离公寓不远的一间电影院等会就有一场,说走就走,立马订票,直接捞过大衣披上出了门。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并不算长,毕竟现在绝大多数电影都已经逼近两个小时了。
艾晴晴把电影的套路琢磨的很清楚,之前与朋友出去看一部动作片的时候,她只看了前二十分钟就猜到了整部电影要表达跟要发生的剧情,结果也的确跟她所猜测的一丝不差。但是《风月别离》没什么套路,它就像一个很老很老的普通故事,看着好似与生活脱离开来,事实上就像发生在每个人身边。
人们的目光像是那记电话,像是那张单子,像是易默文被推出手术室之后被环绕着的冰冷,像是卞扬坐在窗口决定自己生死的轻描淡写。
不知怎的,结尾卞扬走上小阁楼看到窗户的时候,大银幕悄无声息的暗下来,艾晴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见了不少人啜泣的声音,仿佛自己恍惚间又在一瞬间回到了童年那个虫鸣鸟啼的夜晚,在观赏一部悲剧结局的浪漫爱情电影时,无可抑制的鼻酸与心痛。
其实现在娱乐爆炸的时代里,已经很少会再有当初那种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融入感了,可在艾晴晴很小的时候,电影是少见的“高端”娱乐活动。
可今天她坐在这里,感觉岁月好像悄悄的又流淌了回去。
艾晴晴擦了擦眼泪,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打算回家,对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她已经在肚子里打好了腹稿了。
“
封闭的自由——纪念《风月别离》
我不擅长谈恋爱,爱情这回事在我生命里像是最难处理的一道程序,我只能反复重启确保它不会出现。
可是我一次也没重启过。
我很喜欢张子滔导演的作品,他的风格在瑰丽壮阔的镜头下铺陈着层层冷冷的现实,每个角色在苦海里挣扎、反抗、或者被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