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其他>深圳故事> 第三十一章 劝说

第三十一章 劝说

  就在黄怀德拿到调令的当晚,他兴冲冲跑到许华的家里,两人下了一盘棋,喝了点酒,在赵美芝面前,他结结巴巴的表示:他要调到去深圳工作,明天就可以带着二位去深圳。
  许华呆在惠州这些天,也烦闷了,早想去,就是年纪大,人生地不熟的,许梅多次劝他,让秀冰过来,他和美芝觉得没必要让女儿这么跑,再说报纸上、广播里都在说深圳,甚至有些老干部发表署名文章,攻击深圳走资本主义路线,改革开放的政策是不是需要再研究研究。
  许华在大学的老同事们,甚至有的年轻同事也写信过来,问他深圳的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子,听说那边大搞基础建设,到处是塔吊,蛇口工业区是不是已经初步成型,打工者如浪潮一般。
  有些关系特别好的年轻学者,甚至私下问他,能不能在大学留职停薪,去深圳闯荡一番。
  据说这边的罗湖区已经灯红酒绿,热闹繁华,真想去看一看!
  有消息说,深圳率先放开一切生活必需品价格,第一个取消各类票证,终结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近40年的票证制度,大伙问他是不是真的,物资供应够吗?
  这些问题,许华一个也回答不了。
  他正在听广播,播音员的声音稳重激昂:
  今年1月,深圳引进了全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
  3月,深圳大规模建设展开,深圳和客商签订的各类协议项目已达600多项,引进各种设备6000多台(套),投资数额达20余亿港元,自化为特区后,基础建设先行,通路、通水、通电(讯)、通航和平整建设用地工程开始着力建设。
  其中,由香港招商局主办的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已有一定规模,平整土地95万公顷,公路、水厂、变电站和微波通讯站建成,并开始在各重点大学及各地公开招聘人才。
  6月,深圳特区和非特区之间用铁丝网修筑一道管理线,称为“二线”。这道线把深圳分为特区内和特区内外,俗称关内和关外,这条管理线就是深圳特区管理线。
  今年对后来的深南大道进行第一次扩建,这条道路,未来将展示个城市展示所有精彩。
  今年,招商局蛇口工业园区,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盛况空前,4000多个项目登上交易台,成交项目1459项,成交总额65亿美元,
  明年深圳火车站将破土动工,由三等站升为二等站。
  许华拿着小本,一笔一划的记下来,作为给老同事们回信的参考。
  现在,他对南方湿冷气候和环境的适应已经差不多了,赵美芝的状况其实比他还好,她还给儿子写了几封信,说过年的时候,不北上了,就在惠州过冬,叫儿子和媳妇直接到惠州来。
  黄怀德把情况一说,许华很高兴,决定明天就出发,今晚好好收拾收拾,要以饱满的状态,去见女儿。
  他这个丫头,从小就要强,而且特别有主意,也没怎么娇惯,按道理说,家庭条件不错,女孩子多少会有些娇蛮,但从女儿秀冰的身上,丝毫看不出这一点。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许华就特意的把女儿打扮的和普通的城市职工的孩子没有区别,也没有专门找老师们打招呼,女儿一直是在寻常的环境中长大。
  她的同学过寒暑假来到家里,纷纷称奇,都说想不到女儿的家境这么好,却从吃穿用度上,和大伙没什么区别。
  女儿的性子,和他、老伴都不同,反而像她的舅舅,标准的知识分子,有点孤傲而清冷,不待见人。
  第二天上午十点多,三人就到了深圳站。
  深圳站和1979年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而出入站的人们,变化很大。
  以往人潮人海的蓝色解放装和灰色中山装早已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
  人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衫,年轻人带上了蛤蟆镜,穿着喇叭裤,有青年男女勾肩搭背的,人们的步调比之前快了很多。
  比如说,有老汉去田地里解手,尿洒完了,系裤子,可能用上三分钟,现在呢,三秒!
  生活节奏在加快。
  许华和赵美芝出了车站,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此时的深圳,和内地千律一篇的小县城绝然不同,甚至和正在起步的滨海城市也不一样。
  人们行色匆匆,步履飞块。
  一群人上公交车,用不了半分钟,就干干净净,司机一脚油门,“呜---”,蓝白色的公交车就开上了大道。
  许华站在台阶上,向远处看去,便见到高楼平地起,有的已经在外装,看上去极为雄壮,此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他脱口而出,为千年之前的一部伟大诗人的佳作:“为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赵美芝也很吃惊,她同样没有想到,深圳,和她之前想象的完全不同。
  这些天听许梅说过,深圳这个地方,又破又穷,年轻的都走光了,哪有什么意思!
  现在看,热闹非凡,这就是在干大事!
  黄怀德的感受又不一样,他在三年前来过这里,那会处处是水塘,稻田,村子里几乎没有什么人烟,道路坑坑洼洼,在车上饱受颠簸,跟惠州那边简直是天上地下!
  现在的路平整多了,水塘填埋了很多,很多地方能看到建筑工人在浇筑楼板,或者挖开了十几米的大坑,打地基,还有基建工程兵,一身绿军装,汗水满脸却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此刻的深圳,更像是一台庞大的机器,以磅礴之力,运转起来。
  三人上了一辆黄色的出租车,没花多少工夫,就来到“竹林宾馆。”
  到了这里,许华皱了眉头,他完全想象不到,女儿竟然是住在这么个地方,竹棚!
  这条件也太差了吧。
  棚户区啊。
  许秀冰听战友说门外有人找她,是一对老年夫妇和一个年轻人,当下可没有想到父母来了。
  毕竟许华和赵美芝远在北方,突然过来,也没有专门来信说,没有做这个心理准备。
  她出门一看,可高兴坏了。
  拉着父母进了自己住的屋子,倒了开水,连黄怀德也沾了光,他受宠若惊地端着杯子,看着魂牵梦萦的姑娘,心脏跳动的像马达,那腾腾的热气,让他的心几乎要融化了。
  许秀冰见到他,竟然没有生气。
  他又如何能想到,许秀冰和田宗生的恋爱关系已经确定下来,蜜里调油,心情一直很好,见到父母来了,更是开心,怎么还会把他这个小角色放在眼里,当回事呢。
  许秀冰倒完开水,招呼李茂麒过来认认亲戚,自己转身找领导请半天假。
  等她回来一看,李茂麒手里攥着钱,正急吼吼地往衣服里装,气就不打一处来。
  “茂麒,下次见了你姑姑,把钱上缴了!”
  这钱,应该是父母给孩子的见面礼。
  李茂麒做了个鬼脸,今天没课,他平时也就喜欢跟在许秀冰这边玩,毕竟人来人往,多有意思。
  “我反对。”他犟了一句,一扭身,跑掉了。
  许秀冰无奈的笑了笑,说:“这孩子,就是调皮。”
  许秀冰和父母聊了些近来的生活和工作事情,一个字也没有跟黄怀德说。
  黄怀德干听着,觉得脸上挂不住,便起身告辞,许秀冰这才说了一个“好”字。
  她象征性的送了送这位不速之客,回屋后,忙问父亲,怎么跟他一起来了。
  许华跟女儿讲了讲黄怀德在他们来到惠州时的照顾,时不时来来到他们租住的房子里收拾打扫,嘘寒问暖,小伙子很勤快,脑子挺聪明,还经常为他们想了很多事情,家里的玻璃,小伙子每周过来擦一次,两位老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又告诉女儿,以后就住在惠州,不走了。
  许秀冰听到父亲说,以后不回北方了,高兴坏了。
  许华接连喝了三杯水,感到身体暖和些,语重心长道:“秀冰,我看着小黄挺好的,你对他是不是有看法?”
  “我说丫头,你都快三十了,妥妥的老姑娘,再不嫁人,还能嫁出去,我看小黄就不错!”赵美芝大声说道。
  “妈---”许秀冰拉着母亲的手,撒起娇,气鼓鼓说:“你就这么盼着自家的丫头嫁不出去!”
  她把凳子向父母的方向扯了扯,一脸无奈地说:“黄怀德这人,我对他没感觉的,我肯定不会嫁个他。”
  “我想嫁的可不是这样文绉绉的。”她继续说。
  “你是想说,喜欢的那个叫什么田宗生的?”赵美芝不满道。
  这些天,黄怀德对她们老俩很上心,带着去吃惠州当地的风味小吃,和老伴下下棋,喝喝酒,每次来了,还大包小包拎着,哎呀,这样懂事的小伙子,可真的是不好找。
  人长的精神,不高不矮,还是个副主任医师,这职业也很不错。
  他家里也好啊,父亲是惠州县人民医院的主任医生,胸外科的主任,母亲王芸她也见过,挺好的一个人,想必秀冰嫁过去,不至于受了委屈。
  城市干部家庭,多好啊。
  据说小黄他爷爷,更是惠阳当地有名的老中医,认识好多当地的实权人物,能量很大。
  家庭条件好,孩子也不错,这样的,秀冰怎么会看不上!
  那个叫什么田宗生的,陕西村里出来的,听许梅说,这个田团长家里人都是农民,在土坷垃里刨食,灰头土脸的,估计大字都不识一个,若真是摊上这样的亲家,日后可麻烦着呢。
  虽说是个团长吧,但以后转业了,可说不准咋样呢。
  许梅并不是对田宗生有什么大的意见,而是单纯的从人情世故、门当户对方面去考虑。
  毕竟两个人的结合,绝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甚至是两个家族的事情。
  日后家长里短、人情往来、亲戚走动,都是需要对等的经济财力,人家才不会看扁你,轻视你,才能获得等同的地位和交集。
  这并不是嫌贫爱富,而是根本绕不开的现实。
  人性,就是这样,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不得不说,赵美芝的担忧很有道理,这也是千百年来中国女性母亲的一个惯常思维,无可厚非,她们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想让女儿过上体面和对等的生活,不应该受到苛责。
  推己及人,都是一样的。
  “秀冰,不是妈妈说你,这自由恋爱可不大靠谱的。”赵美芝拿定了主意,决定劝一劝女儿,她很喜欢黄怀德,又继续说:“当年我和你爸爸,就相亲的时候见过一面,你看现在我俩结婚这么多年,脸都没红过。”
  许华又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