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穿越>变明> 第四百三十一章开启民智!

第四百三十一章开启民智!

  文华殿,进来的正是刘宗周,他原来是右都御史的官身,不过现在却是布衣了,不过这却并不影响他出入文华殿的,只见他向崇祯微微行了一礼后就道:“皇上,既然您已经决定开办京师大学堂,那草民就去办了。”
  而进来的,正是天下书院的副院长,刘宗周,在得知要开办天下第一所的京师大学堂后,刘宗周就是自告奋勇的前来了。
  “好好好,那就有劳老爱卿了,另外兴办大学堂一事诸多繁琐,老爱卿也不必太过操劳。”崇祯听了就是非常高兴,另外他又道:“朕的内库中,倒是收录了一根上好的百年人参的,老爱卿为国操劳,正当服用。”现在的崇祯皇帝,看着刘宗周那是非常的顺眼啊……
  倒是刘宗周,面对崇祯的好意,依然只是不卑不亢的道:“如此草民就谢过皇上了,不过此种都是身外之物,唯有兴办大学堂,才是立身之根本,并且兴办大学堂,最重要的是建造银两一定要足额拨付,草民才好去操办的。”
  刘宗周这样说完之后,想着京师大学堂的诸多事宜还等着他决定呢,于是行了一礼之后,马上又风风火火的走了。
  而崇祯皇帝看着他的背影,却是非常感慨的……然后他又忍不住想起杨山芦的好了,你看杨卿果然是大才啊……
  同样是这个刘宗周,想当初是处处和他为难,弄得他下不来台!甚至这连明史中都有明确记载的,崇祯十三年的时候,国事艰难,崇祯皇帝召开廷议,接着两人就为了一个问题掐了起来,最后都发展到两相诘难,帝怒,而宗周不屈……
  可是现在呢?捋顺了这个老头的毛之后,那简直是太好用了,那种干劲……而且他现在已经不是官了(当初刘宗周上了《痛愤时艰疏》之后,崇祯皇帝忍无可忍,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告老还乡了,可是现在呢?)
  所以崇祯皇帝都在考虑着,什么时候该给他官复原职了。
  当然这其中透露出的一个深层次道理就是,人才也要量才施用,要把人才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才能发挥他的作用,就好像刘宗周这样的教育家,就应该去办教育,而不应该去掺合政治。
  而当初崇祯皇帝就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才会两相诘难,可是现在呢?杨山芦懂得量才施用的道理,所以现在才能相见欢啊……
  然后就这样,随着崇祯的内库前所未有的充盈之后,各项事务都能开始运转起来……
  包括之后杨山芦接到崇祯发给他的密旨,表示不仅要开办京师大学堂,并且要在五省之中,一口气建设100座大学堂!每年可以最少培养出2万人才!也就是按照杨山芦所说的,要想社会进步,首先就要开启民智。
  而杨山芦在接到这份密旨之后,还是非常高兴的,甚至罕见地还喝了一点酒!因为他高兴啊……这个时代,真真切切的因他而改变了!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中,现在的崇祯十五年,都已经是末世飘摇,进入了王朝覆灭的倒计时!随后就是异族入关!中华沉沦!可是现在呢?不仅没有王朝覆灭的风险,居然还有兴盛的趋势?要大行教育?开启民智了?这背后代表的意义……
  当然杨山芦也知道,一下子开办这么多学堂,师资方面就会变得比较紧张。
  (师资方面的力量,初步规划是来自于这三方面,第一,招收社会上的贤达人员,第二,以刘宗周为首的,已经‘改邪归正’的东林党人可以提供一部分,第三,天下书院这些年的毕业生,其中不少优秀的已经当上了教书先生,从中也可以挑选一部分)。
  当然就算这样,杨山芦估计,以现有的师资力量,到时候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平也不会怎么高,就以学习三年的速成班为例,出来后不过是懂的基本的加减乘除,认识一千个字以上,粗通各种杂学而已,这样培养出来的,以后只可以做吏员。
  如果是学习六年的精修班,那就要好一些,能认识三千个字以上,精通各种杂学,并且对这个世界,都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培养出来的,以后就可以做官。
  当然就算这样,这些人学成毕业之后,最多也就相当于后世小学六年级的水平,非常的初级。
  当然,这要看放在什么时候了,就好像在三百年前的这个时代,已经算是绝对的精英人才了。
  甚至只要能达到这一步,杨山芦就已经感到非常欣慰了……这和之前每年只能培养出一百个当官的,还是只知道之乎者也,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穷酸文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甚至放眼整个世界,小学六年级的水平,都可以碾压现在这个世界的所有文明了!
  所以说,兴办教育,开启民智,为民族插上腾飞的翅膀,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今日开始!
  并且不得不说,现在也有了这样大兴教育的基础,首先,社会风气为之一清!(大规模治理藩王之后,缓解了社会矛盾,净化了社会风气,其次,有了查抄出来的那么多钱财,大行教育也就有了物质基础。)
  然后再放眼其他社会层面,同样也是如此,就好像杨山芦正在治理的四省,随着治理的逐步深入,民生得到了稳定,流民得到了安置,贪官污吏得到了惩罚……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转变。
  不过就在这一片形势大好中,杨山芦却已经把目光转向了陕西,也就是在治理的这四个省份中,陕西属于老大难问题。
  具体来说,陕西处于大明的腹心地带,海拔又比较高,属于黄土高坡,陕北高原,地质相对贫瘠,然后再加上现在的小冰河时期肆虐,所以说百姓生活十分艰难,然后这样一来还催生出了各种盗匪,包括其中就有一个著名的流寇集团——李自成集团。
  因为李自成的老家就是在陕西榆林,而自从上次那次中原大战之后,李自成集团虽然遭到重创,却没有被彻底消灭,而是继续流窜于陕北高原之上,所以这一次,看到四省境内已经基本安定,开始走上了平稳发展的快车道,那么是时候彻底拔除这个毒瘤了!
  因为杨山芦很清楚,李自成所代表的农民起义军,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或许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股动力,可是就当前的历史节点来看,这却是一股不折不扣的破坏力!对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因为他们就是一群人形蝗虫,不事生产,专搞破坏!他们打到哪吃到哪,所过之处裹胁良民,留下的只是赤壁百里,一片疮痍,所以现在是到了彻底解决他们的时候了!
  并且得益于当初治理四省的时候,参谋司就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所以在几个月前,杨山芦已经往陕西派出了一支五千人的玄甲军,全力剿杀!然后陕西当地本来就有官军围剿,再加上这支生力军的加入之后,李自成这个流寇集团的日子,就变得更加艰难了。
  例如根据最近传回来的战报,他们在接连二次大战失败之后,又是重新逃回了商洛山中,苟延残喘起来,所以现在杨山芦有理由相信,是到了彻底解决他的时候了!并且出于对李自成这个人物的尊重,杨山芦还会亲自前往陕西,亲眼看一看这位明末的风云人物。
  并且把这最后一股流寇问题都解决之后,等到班师的时候,估计四省的夏粮也就熟了,而到了那时……
  于是战略部署定下来之后,接下来杨山芦就从阳和道东路,又是调出了五千玄甲军,前往剿寇,这样配合先前的五千玄甲军,总共凑成1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前往陕西而来了。
  而且根据先前传回来的战报,李自成部在经过连番二次打击后,人数都已经只有三四千人了,并且最重要的是,随着社会形势好转,再没有源源不断的流民给他作为补充了,所以那是打掉一个少一个啊……
  当然,现在还能剩下来的,都是一些老营的精锐,不过就算这样,杨山芦也毫不担心,以玄甲军的战斗力,一个打他们三四个都是闭着眼睛的,更不要说现在是一万打三千了!所以有了这1万玄甲军在手,流寇问题指日可平!
  *****
  陕西,商洛山。
  商洛山是一大片连绵不绝的山脉,这个其中,位于商南县南侧的金钟山,又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座山峰。
  金钟山绵延二十余里,主峰突兀,山势奇峭,又是三面临崖,无路可通,只有西边山后,有一曲径,勉强可以攀援,很有自古华山一条道的味道,然后山顶还有几座古庙建筑,所以李自成的议事大堂,就设在这里。
  而他的老营人马,则是驻扎在寨南200米处的一座山顶平台上,除此之外,又设一座擂鼓台,放在寨北500米处的一条山梁上,这样遇到战事则擂鼓,可以闻风而动。
  金钟山顶的寺庙内(和尚早已经逃光了),此时正是晚上,昏暗的烛火一明一灭,照着大厅中一条魁梧的大汉。
  此人宽宽的肩膀,黑红色的皮肤,头戴一顶毡帽,配合一张国字脸,让人见了就有一股凛然之威,而此人正是李自成,也就是在原本的历史中,当过大顺国皇帝的一代枭雄。
  这不过现在的李自成,脸上是却有着疲惫之色,因为他们已经被官军围困在山中整整三个月了!
  虽然商洛山物产丰富,什么野梨呀,野桃啊,还有各种飞禽走兽,只是三千人马钻在这大山里,吃喝也快要维持不住了,并且更大的一个问题是,他能感觉到士气的日渐衰落!因为他带着弟兄们是出来打天下的,而不是钻在山里面当土匪的!
  并且李自成还可以感觉到,自从杨山芦上台治理四省之后,他可以发挥的空间就越来越窄了。
  也就是李自成没有多少文化,如果他饱读诗书的话,就会知道一个典故,这就叫做钝刀子割肉,一点一点来。
  不过就算这样,李自成依然信心很足……他坚信天命在我,十八孩儿主神器嘛!他李自成现在困于浅滩,可是终有龙出大海的一天!
  包括这个时候,他派出去联系义民的小将李双喜回来了(也就是流民),李双喜是李自成的养子,并且在李自成的农民军中,算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
  当然,如果单论勇猛,李自成集团中以刘宗敏位列第一,只是刘宗敏虽然骁勇,但是缺少谋略,所以在外出查探的时候,还是李双喜更加让他放心。
  此刻听见手下禀报,说是李双喜回来之后,李自成就连忙让他上来了,急切地想知道外界的消息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