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其他>距离有些远> 夭折1

夭折1

  晚饭后过来十二楼听李敏讲怎么写病程记录的只有5个实习生, 还不是都在创伤外科实习的。
  卢文凯不好意思地向李敏解释:“李老师, 我中午回去的时候,他们都出去逛街去了,我给带队老师那儿留了信,也让宿舍里的同学转告了。”
  “没事儿, 有几个人就讲几个人的。也没有太多内容, 遇到了就说给你们一起记着罢了。”李敏不在乎都谁来,本来她只讲给路凯文一个就够了的事儿。
  “病程记录该怎么写,你们在诊断学都已经通过考试了。我今天要强调的就是在临床上、具体写的时候,咱们大家都别怕啰嗦、别怕烦躁。路凯文,把你前面写的我换掉的那个病程记录、和你上午打的草稿那份给你同学看看。”
  几个同学传看了路凯文的两份文稿。
  “换掉的那一份含糊了点儿, 要是一般情况, 我指的是患者术后没出现任何异常、平安出院的那种,病案室的人不会看得很细, 属于也能混得过去的。但是, 万一患者在术后出现任何问题了, 这份病程记录就经不起追究了。
  如果医务科问你、或者是这病人最后上法庭了, 人家问你, 这伤口在术后什么时间出现感染征兆的, 最初的红肿长度是多少,伤口你又做了什么处理?路凯文,你怎么回答?”
  路凯文有点儿懵, 他没想到是拿自己被替换掉的病程记录做例子。
  “现在是让你回想大前天的事儿, 你就迟疑。如果是半年以上的病例, 你敢保证自己脑子中记的和实际情况没有冲突吗?一旦解释不清,就把自己推到要背负责任的位置了。无论是技术事故和责任事故,我们刚刚起步的小医生都背不起、也背不动。”
  “所以我们在描述伤口的时候,第一是如实记叙,第二是详细,越详细越好。如果第一天的伤口情况记的含糊了,第二天少记了一点儿或者是没记,那么第三天伤口出现红肿甚至是更糟糕的,我们自己可能就解释不明白伤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了。”
  “要求术后的患者连写三天的病程记录,如果情况不好,有特殊事情发生,更要及时地记下来,而不拘泥一天一次的记录次数,每天记数次也不是不可能。一直要记到患者病情好转、平稳,再隔日记才可以的。
  这不仅仅是为了患者、为了应付上级医师、病案室的检查,是为了我们自己。
  路凯文,把我们管的那个肝脏修补术后、还有那个肠管部分切除术后的,拿来给你们同学看看病程记录。”
  李敏等他们传看两份病程记录后问:“你们现在是不是觉得这俩患者的情况历历在目、与自己参与管理了差不多?”
  几个学生纷纷点头。
  “所以我说最好的病程记录,是让看的人在脑海里能形成病程的演变过程。明白吗?”
  李敏等实习生给她反应后接着说:“对这样的感染病例,除了要细致地记录一般状态,换药所见的伤口情况,体温与伤口表现是不是一致,心律是不是跟随体温有变化,实验室的血rt与伤口情况是不是一致,我们临床大夫跟着做了怎样的处置、有没有想上级医师反应,重要的是一定要把上级医师的意见完整地记录下来。”
  “最好包括呼吸都要记录了。千万不能泛泛地一句一般状态良好。”
  李敏等着几个学生记完才接着说:“千万不要弄出来,术后伤口已经化脓了,体温39°,心律记的是66次,更糟糕的还在还写了患者一般状态良好,生命体征平稳。路凯文,知道为什么?”
  路凯文想了一下说:“体温39°?病历上记的应该是患者的基础心律吧?这时候的实际心律应该是在百次左右。”
  “能不能详细一点儿?”李敏看有的学生没跟上,就追问了一句。
  另一个学生补充:“体温每升高一度,成人心律会加快12-18次,心律应该是在百次左右。再一个体温每升高一度,呼吸也会加快3-4次,呼吸急促的情况下,已经不能说一般状态良好,生命体征平稳了。”
  “若这时候的心律真的是66次呢?”
  一个学生迟疑地答道:“是不是该怀疑有休克或是颅内压增高了?”
  “对。是该有所怀疑了。一般休克是心律加快。但这个体温39°情况下的66次,绝对不是生命体征平稳了。若是病情恶化,拿着被替换的那份病程记录上法庭,只能证明自己没有及时去抢救休克患者了。”
  路凯文面带愧色,把那张李敏替换下来的、快写满的病历纸小心地收起来。
  几个学生听得都非常认真。
  李敏看看时间说:“今晚就这样吧。你们回去都检查一下自己这周写的病程记录。再一个回去看看书,什么情况下会有体温升高、脉搏不产生相应改变的疾病。如果这个患者的体温是39度,出现脉搏66的情况,我们该考虑他有什么潜在的疾病、在手术后没有去检查。”
  几个学生一时间有点儿犯傻。
  李敏扔个总结给他们:“患者不会照着教科书生病,身体有基础疾病、或者有本人也不知道的潜在疾病,才是临床阻碍疗效最常见的。”
  今晚陈文强一家三口没来,给几个实习生讲了怎么写病程记录后,李敏关了值班室的门,自己在里面安安静静地看书做卷子。
  *
  食堂里,李浩然无奈地看着芬姐。这女人四十多了,怎么干活这么粗糙?他没办法只好先叫停她。
  “芬姐,这洋葱的死皮你得剥干净了,不然弄到馅里吃的人会提意见的。还有这些好的部分,你不能就这么扔掉了,应该把死皮撕干净、好的保留下来。”
  芬姐生气地把东西一扔,梗着脖子道:“我在家从来都是这么做的。”
  李浩然不让步地说:“我们小组有成本核算的,你这样会增加成本。这是大家赚钱养家糊口的工作,必须得精打细算。你可以选择改还是走。”
  芬姐呼呼直喘,她很想把围裙解下来摔到李浩然的脸上,但是想到老爹对自己说的那些话,不由就气馁了。
  芬姐的微妙气势变化,被李浩然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缓和了脸色说:“你把这些洋葱皮按照我的要求搞好,快一点儿的,那边等着要用呢。”
  “嗯。”芬姐闷头把丢掉的洋葱皮、和盆里带着死皮的洋葱,按着李浩然的要求一点点地清理干净了,那边过来一个小伙子立即把盆子端走。
  “芬姐你这么慢,我要来不及了。”
  另一个女工走过来说:“芬姐,你把这块地方打扫干净了。”
  芬姐慢吞吞地拿起扫把和撮子。
  “你会不会包包子?”
  “不怎么会。”
  “烙饼呢?”
  “也不怎么会。”
  那女人叹气:“那你准备在我们组做什么?”
  “不是分配我过来洗菜吗?”
  “我们组只为倒班的大夫护士准备错点饭,哪有那么多菜让你洗的?算了,你今天先去刮土豆皮吧。”
  芬姐不满意地说:“不是说晚上只做馅饼和包子吗?为什么还要我刮土豆皮?”
  女人翻脸勃然大怒,没等她叫喊出声,那边李浩然喊了他一句:“孙姐,要注意说话的态度,咱们是一个组的同志,得大家都心情愉快才能做好事儿。”
  那女人回头答应:“我知道了。”然后扭头对芬姐说:“我安排你干什么就先干什么好了。谁都没闲着的,你那儿那么多话?!”
  然后孙姐利索地捡了一盆子土豆端过来,往地上一放对芬姐说:“你把这盆土豆皮都刮了,快点儿,洗干净了喊我。李组长,一会儿咱们做个炒土豆丝做配菜可以吗?”
  “你洗十个八个的尖辣椒、切细丝儿,我做个酸辣土豆丝。再挑几个好点儿的西红柿,做一个西红柿蛋汤配包子。小王,看一下绿豆汤锅,把上面的绿豆皮捞出来。”
  一个小伙子应声过去了。
  芬姐很气了,但是看这组的六个人,谁都没闲手在紧忙着,听到李组长念叨的那些吃食,想到一会儿自己吃这样的晚饭,她心里略微舒服了一点,低下头开始刮土豆皮。
  *
  李敏做完一套卷纸去洗手间,回来遇到夜班刘大夫的实习生和普外科的实习生,麻醉科的黄麻跟在他俩的身后陪着,平车上躺着一个十岁多点儿的、清醒的小男孩。
  李敏好奇地问了一句:“什么手术?”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黄麻答道。
  “噢。怎么收我们科住了?术后不是应该送去儿科那边住吗?”
  “刘老师说他十一周岁了,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可以住到我们科。”
  李敏点点头,没多问就回屋继续学习了。
  *
  天光大亮,李敏看看时间快六点了,换好衣服准备出去跑步了。突然12楼的走廊里传来尖锐的哭叫声。
  “啊,天哪!我的儿子啊。”
  这哭声太吓人了!吓得刚拉开门准备出去的李敏,下意识地先一把把门关上了。她摸着胸口静了一下,立即把白大衣从门后摘下来,一边穿一边拉开门,朝着护士值班室喊道:“谁夜班,赶紧去看看怎么了。”
  话音甫落,就见护士方姐从小病室出来,以百米的速度往办公室跑,李敏都担心她摔倒。方姐平时笨拙懒散的模样不见了,胖脸上那万年不动的表情已经是被满满的忧急之色取代。
  她看到李敏立即喊道:“李大夫,快去12病室看一下,那孩子不行了。昨晚阑尾炎手术的,我马上找刘大夫上来。”
  “好。”李敏带上门,从兜里掏出听诊器往12病室跑。昨晚那孩子术后好好的啊,怎么就不行了。
  李敏进去12病室,见患儿住在病室里靠墙的床位,他父母站在床前。孩子的父亲看到李敏立即喊:“快叫你们大夫来啊。”
  “我是这科的大夫,你让开,让我看看孩子。”
  但是焦急中患儿父亲根本听不进李敏的话,扎撒着手往外推李敏。嘴里只反复说着:“快叫你们大夫来。”
  僵持中,刘大夫跑了上来,他看到李敏就问:“孩子怎么样了?”
  “他父亲拦着不给我看。”
  那孩子父亲见了刘大夫,立即扑过去抓住他的手说:“小伟,你快,快看看我儿子。他妈刚才叫他起来擦脸,他一坐起来就鼻孔流血,然后一下地就抽抽了。”
  刘大夫扑到床前,把抱着孩子的母亲扒拉开。
  “你让开,让我看看孩子。”
  李敏跟在刘大夫的身后,见了抽搐的孩子,立即把手里的听诊器递过去。刘大夫掀开被单,掫开孩子的背心去听心音。片刻后他把听诊器往脖子上一挂,双手按上孩子的胸部,开始做急救。
  李敏扑到门口,朝走廊里放开音量大喊一声:“方姐,快推急救车来。”
  然后她转身回去孩子的床头,把挡路的父母亲撞开,把床头的氧气旋钮打开,抓过床头的毛巾擦掉孩子鼻孔里的粉红色液体,迅速将吸氧管给孩子套好、插到鼻孔里。从兜里掏出纱布,两手掐着孩子的下颌角,把孩子的嘴巴捏开,看舌头没有后坠,才放下心。
  再想转去床尾,碍事的父母又阻了道。李敏不由吼道:“你们俩站那边去。让路。”
  好在孩子的父亲还有一点儿理智,把孩子妈妈拉去一边了。
  李敏将床头摇下来。方姐把急救车也推了进来。可是就这么两、三分钟的时间,李敏和刘大夫都意识到这孩子没救了。
  ※※※※※※※※※※※※※※※※※※※※
  每一个死亡都让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