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其他>重生之北国科技> 第336章 建设

第336章 建设

  大会结束时,几个led大屏相关的科研小组,led小组以及电子系的三个课题小组,也就是美女军团,在大屏前进行了合影。
  这张合影照片之后被多次引用。这张照片的拍摄日期也被形容为光电体系的发展元年。
  随着大会来宾的陆续离开,led大屏的信息也在世界范围里,慢慢传播了开来。
  彩色led大屏,尽管有着诸多缺点,例如亮度,反应速度等。但作为这个时代的第一个户外广告彩色大屏,还是立刻迎来了全球范围的关注。一大批意向性订单,发向了冰城。
  出乎成永兴意料的是,这种大屏的用户,除了广告用户以外,还多了不少组织机构。不少财大气粗的组织或者企业,准备把大屏买回去,作为一个高科技的圣杯,安装在建筑物外墙,或者大门口,提升本组织的逼格使用。
  ————————
  但可惜的是,led大屏,远远没有到可以量产和投向市场的程度。
  第一个遇到的问题,就是led灯珠及相关电路板的质量问题。
  第二个则是成本问题。
  led和相关驱动电路板,都不是什么太高科技的东西,但问题是它的数量太大。百万级别的数量,导致质量控制,成本控制,都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在一个产品量产的初期,产品的质量提高是最快,成本也是下降最快的。
  这在led的生产过程里,体现得很明显了。随着10微米级别光刻机的启用,led的成本在快速下降的同时,亮度和寿命,反而在不断的提高。
  同样道理,也出现在led大屏外围控制电路板上面。
  随着电子系不断的投入资源,相关电路的设计优化工作也在进行。产品质量方面很快就会有一个大的改观。相关电路板的生产,已经从手工制造阶段走向自动化批量生产。
  更为可喜的是,微电子专业也介入了这个优化的过程。在他们的努力下,两个型号的led专用驱动ic已经完成了概念设计,在实验室进行小规模的流片。
  这几个ic的设计,即使是从后世的眼光看,也是可圈可点。
  后世并没有大屏led专用ic,很多厂家使用的,都是通用型ic。
  尽管这些通用ic比较适合大屏使用,但毕竟和专用ic还是有所区别,至少外围电路的复杂程度是不同的。
  这几种专用芯片的量产,对整个大屏的成本降低,也会有巨大的作用。
  大屏的出厂价,最终被定在了30万美元,而各种相关成本,经过仔细核算,希望最后可以控制在10万美元以内。
  在此目标之下,每卖出一套大屏,就能有20万美元的毛利润。在这个时代,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数字。
  所以,这段时间,除了大屏公司在紧张工作,电子系的几个研究小组和新成立的公司,也在拼命的往前赶。
  时间就是金钱。
  ————————
  随着一些关键人员的加盟。例如王志武的加盟,车间生产管理方面的事情,慢慢走上了正轨。
  大工业化生产,在冰城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半导体行业,虽然披上了一层高科技外衣,但万变不离其宗。
  这些日常制度上的改变,也在点点滴滴的,帮助公司走上正轨。
  但led大屏仍然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班子,因为随着量产日期的日益逼近,马上就会面临销售,客服,安装等业务需求。
  执行层的人员相对比较容易处理。
  伴随着公司名气的增长,光电科研的扩张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
  最近区政府就开始成建制的输送一些人员进来。区府下面有不少街道企业经营出了问题,这些员工就面临转岗和下岗的问题。
  这个事情被张燕知道了,双方一拍即合,工人层面的问题被这样解决了。
  但管理层的问题,无法通过这个方法解决。毕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建立起来的。
  另外这些街道企业的干部素质,也根本不可能被光电看得上。
  ————————
  大会上的演讲慢慢开始发酵。省,市都在重新审视这一个难得的机会。
  led产业,冰城已经有了先发优势。成建制的led企业,就已经有了两家,再加上初具规模的上游材料供应商,一个led的产业基地在慢慢成型。
  所以,led这个话题就越炒越热。
  在主流的严肃报纸上还看不到什么,一些晚报,盯着那个千亿美元的数字,大做文章。好像一夜之间,大家都成了半导体行业的市场专家。
  在这种情况下,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相继出炉。成永兴曾经苦求而不得的贷款额度,突然就摆在了大家面前。
  有了资金以后,光电科研立刻开始了第二轮的工厂建设高潮,在第一个厂房地基刚刚打完的时候,第二间厂房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施工。
  成永兴白天跑外,晚上泡实验室,对这些细节工作不耐烦,这些行政工作就全压到了张燕和钱得志头上。
  第二次的人力资源请求,就这样发回了工大。
  千金市马骨的效果是明显的。
  这次的请求,立刻就在后勤部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
  后勤部,部长办公室。
  “小钱啊!你看看,这几位同事的资料怎么样?”
  刘兴安部长和颜悦色,向眼前这位年轻人,征求着意见。
  这次见面,也算是钱得志调走之后,第一次回娘家。从某种意义来说,他完全可以算得上是衣锦还乡了。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这种对话的主轴,一般都是领导对刚刚转出去的同事,进行鼓励。希望他们在新单位好好干,给原单位争光。
  但是这些内容,这次干脆就没有被提及。甚至双方的谈话,都有一些尴尬的气氛。
  这种尴尬的来源,就是来自双方身份的变化。钱得志已经与刘部长有了平级对话的基础,虽然他还没有怎么意识到这个问题。
  ————————
  接过了老领导递过来的材料,钱得志看了一眼,心里就是一抖。
  这三个人选主要的目标岗位,将分别对标公司的财务,采购和销售。这是三个与钱相关的重要位置。
  三名同事他也都很熟悉,而且都比他资格老。如果这几个人也在他那一批申请名单里的话,根本就没有他的机会。
  30岁的人不愿意招聘40岁的人给自己打工,钱得志也有这个心态,因为不好管理。
  但是他才上任,心态还没有来得及膨胀。老领导的余威还在,也容不得他拒绝。
  “这些材料我能带回去嘛?我要向领导汇报一下。”
  钱得志不敢做主。他能做的就是把三个人的信息带回去,跟成永兴商量一下。
  他这个职位,虽然名为总经理,但工作性质与张燕类似,都是成永兴的行政助理。光电科研,只有led这么一个子公司,越级管理就成了无法避免的事情。
  某种程度上说,钱得志做事情的自由度,还不如王志武那个车间主任来得大。
  “当然可以,这个事情本来就是在征求你们的意见!”
  钱得志并不知道,不论是学校还是光电,对他只有扶持。
  作为第一个学校派出去的典型人物,他的榜样作用,是双方都十分重视的。钱得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站稳了脚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