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穿越>宰执天下> 第150章 梳理(20)

第150章 梳理(20)

  【回来迟了,十二点前先更一章,免得断更,一会儿还有一章。求月票。】
  战事。
  而且还是之后的战事。
  苏颂如此发言,章惇、韩冈依然端坐,其余几位执政看着他们,心中皆明了,看来章惇和韩冈已经做出了决定。
  河东依然稳守国界,之前的失败,是出击后的败阵,战火燃烧在敌境之中。
  河北之战,虽然被辽军攻入了国中,但如今已经将其击退,辽国皇帝亲率御营都无功而返,相信辽军已经没有再次反攻的信心和力量,当下大宋国境之内,已无大股辽军。
  依现在的形势,大宋完全可以宣告胜利,结束战争。辽国方面,理当不会拒绝大宋伸出的和平之手。
  不过,究竟是结束战争,还是继续打下去,朝堂之中还没有定论——主要是河北的捷报刚刚传来,河东的战情尚未明了的缘故。
  当然,两位宰相的态度也不明确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章惇和韩冈,今天请出了苏颂这位元老,是否就是要表明他们的态度呢?
  吕嘉问看了看坐在圆桌对面的张璪。
  这位枢密使脸色平静,不知是不是已经提前被透了底。
  曾孝宽、沈括,他们的神色都看不出有何异样,分辨不清到底是提前知道消息,还是现在才得知。
  吕嘉问只知道章惇没对自己透露任何信息,但他可以确定,别人从他的脸上,同样得不到任何信息。
  想了一想,正准备说话,就听沈括道,“如果真的能有那种灭菌的良药,莫说是战事,天下人都能受益。”
  好一只鹩哥。
  吕嘉问轻蔑的瞥了沈括一眼。
  这一位在韩冈没表态之前,总是说些没什么用的话,一但韩冈说话了,他除了附和,还有什么?
  张璪也说道,“枢密院可以划拨出一笔款子,只要能够尽快造出来。”
  同样是废话。吕嘉问心中暗道。
  能被韩冈、苏颂一起看重的方法,天下间不知多少人愿意掏私家腰包砸钱进去。
  在场的几位,哪个缺了这点小钱?
  “如果可以的话,自然是最好。按照玉昆的说法,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苏颂扶着拐杖杖柄,冲着韩冈点点头,“这个新思路前面到底有什么也说不清,说不定就是无用功,几年十几年都没有成果,必须募集更多的人才过来一起开辟道路。”
  吕嘉问想,看来是都不怎么看好,预计会花钱太多的项目,所以要拖都堂下来?
  又听曾孝宽道,“恕孝宽性直,太师这年来难得来都堂,不只是为了这一个以菌灭菌的新思路吧。”
  吕嘉问暗地里一笑,放弃了自己准备说的话。曾令绰这一回鲁直得很,看来是没有得到章惇的知会,不知苏颂下不下得了台。
  曾孝宽问得直,苏颂回答得也直,“老夫是希望官军能一鼓作气,继续打下去,克复燕京,克复大同。吾年已老,本来想都没想过能在闭眼前看见官军收服燕云的那一天。”他沧桑的面孔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但如今辽军已退守国境,河北大局抵定。辽主所率御营正盘踞于涿州,如果能围歼此敌,收复燕云或许不为难事。”
  “如果不能呢?”曾孝宽追问。
  苏颂道:“也就是恢复现在的状况。难道还要担心官军大败亏输,把河北都丢掉?”
  “终究河东是输了。”曾孝宽道,“当年太宗皇帝攻打燕京的时候,也没想过自己会输。”
  “依老夫之见,真要打的话,先打不下去的肯定是辽国。诸位身在都堂,应该比老夫更清楚,辽国与中国的国力有多大的差距。存中,铁路曾是你掌握的,现在还在分管将作、军器二监,应该知道辽国的钢铁产量是多少,每年铺设的铁路里程有多少,每年所造枪炮有多少,与中国的差距究竟是扩大了,还是变小了?”
  “太师有问,括自当答。”沈括只看着苏颂,没有去看韩冈,却让吕嘉问有着更多的想法,“以括之见,辽国已不足惧。我中国厚植国力二十年,如今已不是区区北虏能望项背。”
  到底是苏颂自己的想法,还是已经得到了两位宰相的认同,沈括是不是已经得到了韩冈的授意,吕嘉问现在越来越觉得答案是肯定的。
  “以括之见,北虏颓势既显,理当趁胜追击,免得其恢复元气。”
  吕嘉问看看左右,赞同沈括想法的在都堂里面应该是大多数,在议政之中应当也是。
  尽快结束战争,这是许多人的愿望,对不断被消耗的国库财力也是一件好事,的确是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辽国与大宋国力之间的差距,近些年来已经越来越清楚了。
  人口、财赋、粮食、布匹,这些就不必提了,从开国时就远远超过辽人。
  新兴的钢铁业,耶律乙辛几乎将自己所有能够动用的财力都投入到钢铁和军器之中,但辽国的钢铁年产量七十万石,甚至还不及大宋钢铁业每年增加的分量。
  大宋将八成以上的钢铁产出投入到民生之中,剩下的余量才投入军工,但依然要超过辽国用来打造军器的钢铁数量。
  辽国倾尽所有来铸造火炮,大宋只用一个京师火器局就远远胜出。依照细作的回报,只河北一地所装备的火炮数量,就当得上辽国全国,差距极为明显。
  如果只比钢铁、火器,没人能够昧着良心说辽国能胜过大宋。
  “邃明。”苏颂又对张璪道,“你兼司群牧,你说说,军中的马匹牲畜,输不输北虏。”
  张璪沉默了一下,突然点了点头,像是做出了决定:“是否比得上辽人,璪且不知,但比之三十年前,已逾十倍。”
  这是所有都堂成员都清楚的,火枪、弹药、甲胄、船只、车辆,任何一种军需物资,大宋的年产量都远在辽国之上。即使是战马,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虽无法与没有精确数据的辽国对比,但比起过去,胜出太多了。
  “三十年前,军中马军能有一骡已是万幸,多只有双脚。如今马军,一人双骑都不在少数了。”张璪道,“四处牧监出栏军马,都十倍于旧日,素质更远胜之。”
  章惇对苏颂笑道,“这里面,自然学会功劳不小。”
  苏颂不客气的点头说:“冬日马匹亦有青草吃,辽人做不到,中国能做到,这的确是自然学会的功劳。”
  吕嘉问就看着韩冈微微一笑。青储饲料的发明和推广,的确是自然学会的功劳。以青储饲料为代表的各种蓄养技术的革新,使得大宋国中的牲畜,包括马、牛、羊,数量都大量增加。
  只听韩冈说道,“昔年十六处牧监如今几乎都已经撤消了,只剩下沙苑、临夏、青海、天山四监,但四处牧监的年出栏量,则是昔年的十倍。熙宁二年,十六处牧监总出栏量才三千余匹,而如今两处牧监则能够达到三万。其中有铲除贪腐积弊的缘故,也有草种、马种改良,同时培育技术大幅改进的缘故,更有新设的临夏、青海、河西三处牧监,总面积数倍于旧日牧监的缘故,旧时最大的沙苑监,如今只充作马种培育之用,大数量的放牧蓄养,都放在其他三处。”
  韩冈把牧监如数家珍,张璪就笑道,“玉昆,我看你干脆来兼掌这群牧司好了。”
  韩冈笑道:“我可是在群牧司中办过差的。”
  所有人都知道,他的确是在群牧司中做过,只是时隔多年,还能了解得这么深入,自然不是因为过去的经历。
  “此外国中属于私家的马场,大大小小超过三千余处,这些马场遍及天下各路,西达天山,北至雁门,东抵大海,南及滇池。各色马种能够适应军队在不同地域、不同工作的所有需要。”韩冈对张璪道,“我记得枢密院如今每年都会从民间采购三万多匹的军马。”
  “最多时曾达到八万。”张璪补充。
  韩冈点点头,继续说,“这些采购来的私人马匹,也是用来以补充和更替军中、铁路、邮政上的军马。其作用显而易见,都是能够看到的。”
  不用韩冈和张璪多说,在场所有人寻常都有了解。
  如此之多的军马数量,使得禁军之中军马退役的年龄降到了九岁,而不是昔年的十四五。军马的体格下限则从四尺一寸,上升到了四尺五寸。当年连牙口都磨平的老马还得驮着骑兵上阵,现在则都是一色的河西良驹。
  上等的赛马,尤其是京师大赛马场冠军马的后代,如今是最受辽人喜爱的商品之一。朝廷严禁马种外流,各边州都在严厉打击赛马的走私渠道,但由于利润太高,故而搏命之徒始终难以禁绝。
  “宋辽两国之间国力上的差距,只要平常多看看报纸,看看报上罗列的数字,就知道到底有多巨大。”不知不觉,韩冈已经代替了苏颂,开始掌握会议的方向,“但军队战斗力上的差距,之前是谁都不敢保证的。”
  “大宋官军虽然南征北战,近二十年来难逢敌手,拓土万里,灭国百十,但与辽国一个等级的敌人,则从来没有遇到过。即使是这些国家之中最为强大的西夏和黑汗,与辽国的差别,不啻天壤。”
  “即使是之前与辽国有过一次战争,那也是拼尽了全力才得以将入寇的辽军驱逐出国境,还将家里的瓶瓶罐罐打破了许多。”
  “而辽国在此之后,也跟随着大宋进行了军事改革,新成立的神火军经历了更多的战斗,将草原上的部族打得俯首称臣,还征服了日本、高丽,让耶律乙辛这一篡逆之君彻底掌握了辽国,战绩并不逊色于大宋官军。”
  韩冈一段话,说得在座都暗暗点头。的确是这样,至少在开战前,辽国的军势依然让人畏惧。
  但这一回正式交锋,辽军的底细终于是暴露了出来。
  尽管大量使用火器,使得地方上的保甲完全无法与辽国的正军抗衡。但大宋禁军则爆发出来了强大的战斗力,与辽军的交战都保持着相当的胜率。
  同时装备了大量火炮的辽军主力,暴露了无法快速突破的缺点,又没能拥有击破棱堡防守的能力,使得辽军甚至无法像过去一样深入河北,只在纵深不及百里的边州中,就耗尽了所有的冲击力。
  这些战况,使得都堂对大宋官军充满了信心,即使河东在伏击下的小小挫败,也无法撼动。
  如果将这场战争继续下去,或许真的能够实现收复燕云,覆灭辽国的夙愿。名垂青史这四个字,对于大宋帝国的掌控者们来说,比起多少金银财富,都有着更大的诱惑力。
  “北虏打过来,杀我人民,劫我家财,我们好不容易守住了,把他们赶回去,这难道就够了吗?照我说,远远不够。”韩冈板起的脸,刚硬严毅,“九世犹可复仇乎?虽百世亦可。中国与北虏之仇,岂有百世,就在昨日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