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穿越>神圣罗马帝国> 第416章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

第416章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

  弗朗茨很忙,非洲殖民地本土化通过后,目前已经有十几个殖民城市提出了申请。
  毫无疑问,这是迂回路线。先让符合条件的地区本土化,剩下的地区等满足了条件再说。
  反正,这些城市是殖民地的核心,周边地区还是要交给他们代管,等未来发展起来了再进行拆分。
  这是维也纳政府和殖民地实力派达成的共识,现在又没有人想闹独立,自然不会在意行政区划分。
  为了表示重视,弗朗茨亲自接见了殖民地代表。这些贵族都是他的支持,也是未来统治非洲大陆的基石。
  从利益上来说,大家都属于一个大的利益集团。弗朗茨是这个集团的大股东,他们是里面的小股东。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国际上,英国上又不安分了,看来是法奥靠拢刺激到了他们。
  1866年9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出访圣彼得堡,对外公开说法是要改善英俄两国关系。9月28日,伦敦政府发出照会,要调停这次普俄战争。
  如果不是收到情报,知道俄罗斯革命党已经被普鲁士人秘密送了回国,弗朗茨都差点儿要信了。
  法奥同盟vs英俄同盟,想想都觉得刺激。
  然而,这也只能想想。除了英俄矛盾太深,无法真正结盟外。
  更多的还是俄罗斯帝国太强大了,他们只要完成了内部改革就是欧陆霸主。伦敦政府只要没有发疯,就不会去扶持这样的巨无霸。
  那么这就是冲着俄奥同盟来的了,为了拆分这个联盟,英国人可是费尽了心思。
  这是一个阳谋,圣彼得堡接受了英国人的善意,必然会引起维也纳的猜忌。
  平常时期这种猜忌不要紧,在普俄战争中这种猜忌,就很坑人了,维也纳政府稍稍犹豫一下,俄国人就要吃大亏。
  这种事情一旦发生,要不了多久俄奥同盟就会名存实亡。
  知道归知道,弗朗茨会阻止这件事情发生么?
  答案是:不会!
  原因非常现实,俄奥同盟的战略价值已经完成了。接下来的十几、二十年里,俄国人要处理内部矛盾,东线已经安全了。
  这个安全,比一直盟约带来的安全都更加靠谱。不管沙皇政府怎么想,短时间内他们都没有威胁奥地利的实力。
  既然如此,还有必要和俄国人捆绑下去么?
  世界就是这么的现实,弗朗茨能够做的也就是不撕毁盟约,继续让两国保持一个较好的关系。
  相信亚历山大二世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俄奥同盟存在对他们还有价值,可以安稳的度过虚弱期。
  为了战略上的安全,沙皇政府也不会撕毁盟约。这个时限,只是建立在俄罗斯帝国虚弱的时候。
  未来沙皇政府只要想在欧洲大陆扩张,俄奥同盟就差不多到了终点;同样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之时,也是两国盟约终结之日。
  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当然有,比如说:鼓动沙皇政府去死磕印度,那么联盟又可以延续很多年。
  要做到这一点,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只要舍得砸钱就可以做到。
  俄国人要入侵英属印度,这条路可不好走,战争成本绝对非常的高昂。只要有金主肯出钱,沙皇政府绝对没有半点儿意见。
  未来怎么样不知道,反正现在弗朗茨出不起这笔钱。要是有这笔巨款,他宁愿砸到工业革命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爆发了,奥地利就是发源地之一,1866年就是一个标志。
  5月份的时候,新神圣罗马帝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标志着电力时代的到来,在此之前,因为发电机功率太小,无法投入到工业生产中。
  既然电力时代降临,作为帝国的中心自然要优先享用成果了,弗朗茨第一时间决定给维也纳中装上路灯。
  电灯上个世纪就出现了,1854年德意志钟表匠亨利·戈贝尔发明了碳化竹丝灯泡,持续亮了400小时。
  报纸上刚报道,就引起了弗朗茨的注意,直接买下了专利,尽管他还没有注册。
  弗朗茨还是有节操的,干不出抢人专利的事情。然后,自然是碳丝换钨丝了,还加了真空环境。
  改良可比研发快多了,前前后后一年多时间就搞定了。然后弗朗茨就率先进入了电力时代,王宫中先掀起了照明革命。
  因为发电机功率太低,直接导致发电成本居高不下,电在这个时代成为了奢侈品,仅供富人所拥有。
  现在大功率发电机出现,不但发电成本降低了,还具备了工业化运用的可能,弗朗茨自然要推广了。有什么比维也纳亮起来,更加有用的广告?
  都不需要支付广告费,报纸就会把这个消息传递到全世界。然后,伦敦和巴黎肯定是要跟进的,如果沙皇政府还有钱的话,大概也会效仿。
  赚钱神马的都是小事情,最重要的打响名号。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电力行业中,不然光靠弗朗茨推动,猴年马月才能够把电力普及到工业中。
  8月份的时候,跨大西洋电报建成,欧美之间第一次直接进行通电。
  这和之前的电报不一样,在此之前,欧美之间的电报线路不是直接贯通的,而是传递在大西洋中岛屿上,中途需要船舶传递消息。
  这是技术上的问题,受限于时代,海底的情况大家一无所知,电缆铺设需要看运气。
  如果运气不好,直接被海底生物给破坏掉了,又需要重新铺设。遇到了特殊地形,同样有可能影响铺设工程。
  其中有一段海底电缆老是出问题,直到现在才彻底解决问题。在此之前,这一段距离就只能靠船舶中转消息。消息滞后不说,运营成本还居高不下,无法实现商业化。
  现在不一样了,可以直接连通两个大洲,商业价值大增。
  受此影响,英国人已经宣布铺设:伦敦——加拿大、伦敦——南非——印度的海底电缆。
  法国人也准备铺设:巴黎——法属美洲、巴黎——法属亚洲的海底电缆。
  弗朗茨也下令铺设:非洲——中美洲、非洲——新巴伐利亚(新几内亚)两条海底电缆。
  法奥两国通往非洲的电报早就连通了,自然不需要再来一次。各国电报线路重复的问题,那是没有办法,谁也不想受制于人。
  况且,这又不是啥亏本买卖,大部分地区的电报线路,都是能够赚钱的。亏本的线路,根本就没有人去铺。
  比如说:连通阿拉斯加的海底电缆,弗朗茨就没有准备铺设。
  从俄国人手中拿到这片土地开始到现在,除了建立了一个皮毛公司外,就没有进行过任何开发。
  如果不是为了宣誓主权,税务官维也纳政府都懒得派了。这是一片收不抵支的土地,每年要亏损好几万神盾的经费。
  建立电报线路,自然没有必要了。反正也不怕被人抢了去,没有哪个国家会为了一片冰雪国度,和奥地利进行一场血战。
  这只是一个开始,紧接着各大殖民地帝国都在采取行动,大家都知道电报的战略作用。为了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9月份,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硝化甘油炸药。当然这还处于高度保密中,等普俄战争过后才会对外公布。
  毕竟,这也是改变战争的利器。如果提前公布了,俄国人要买,卖还是不卖,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不卖影响关系,卖了很可能会影响战争结果。炸药对这个年代的碉堡、要塞完全是利器,原来很多固若金汤的防线,现在就不够用了。
  明面上奥地利可没有向普鲁士出售军火,这种专有的新发明,注定是无法货卖两家。
  俄国人赢得战争,又不是弗朗茨想看到的。沙皇政府输了战争,可能需要修养生息二十年;赢了这场战争,没准过个十年八年他们又要搞事情了。
  毛熊的韧性不用怀疑,作死能力更加不用说。为了避免这种烦恼,弗朗茨果断的选择了延期。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也充满了传奇性,1860年,开始从事硝化甘油炸药的研究。
  1863年,诺贝尔返回瑞典,与父亲及弟弟共同研制炸药,因意外爆炸事故炸毁工场,炸死弟弟,政府禁止他们再进行试验。
  因硝化甘油工厂爆炸,弟弟耶米尔惨死,被迫关闭瑞典工厂。
  这个时候,奥地利兵工厂抛出了橄榄枝。双方一拍即合,决定联合研制炸药。
  实际上,大部分兵工厂都是政府合作的,不然生产出来的武器卖给谁?
  蝴蝶效应发挥了作用,这个时候诺贝尔没有破釜沉舟,而是选择了更加保险的合作。
  这并不奇怪,诺贝尔是一名科学家,同样也是一名商人。
  规避风险是一种本能,同时期进行炸药研究的人,又不只有他一个。在成果问世之前,谁也不知道产品有没有市场。
  ……
  这些都只是影响力比较大的科技进步,小的发明就更多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爆发,1866年只是拉开了新时代的序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