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穿越>三国旌旗> 第190节

第190节

  天下间谁不知道糜竺和刘备的关系,当年在徐州,如果没有糜竺散尽家财,鼎力相助,刘备绝对没有今天的地位。所以说,糜芳是一个很好地谈判筹码,甚至,周瑜拿糜芳换一郡之地,刘备都会考虑考虑的。
  此外,刘备还生气一点,你说你回来也就回来了,不能偷偷摸摸的吗?让这么多人看见,你让我怎么下台?
  所以刘备的脸色阴晴不定,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马超在旁边看的冷笑不已,他到知道刘备的为难之处,但也不想趟这潭浑水。
  诸葛亮看到马超衣服不以为意的表情,一下子反应过来,抱拳说道:“主公息怒,子方将军定是忍辱负重,假意投靠周瑜,如今历险归来,定是有要事相告啊!”
  这完全就是胡说八道,睁眼说瞎话,但诸葛亮此话一出,帐中众人也都纷纷附和起来,就好像他们真的信了一样。
  刘备得了台阶,立即问道:“糜芳,你带来什么重要消息了?”
  还真别说,诸葛亮还一语中的了,糜芳真给刘备带来一个很重要的消息,周瑜打算在三天以后偷袭刘备的大营,此外,糜芳还提及到,据周瑜推算,三天以后东风大起,正是放火的好天气。
  刘备挥手让糜芳退下,这才和众人商议周瑜偷营一事。
  和刘备预想的一样,所有人,包括守门的亲兵都认为,周瑜绝对不会相信糜芳的,所以糜芳带来的消息,只能信一半。一定要解释一句,帐中文武是绝对不相信糜芳自己偷着跑回来的,肯定是周瑜放回来的。
  刘备现在给众人的人物就是,分析周瑜放糜芳回来有什么意图?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众人提出的看法不下数十种,经过一番讨论,选出了几个比较合理的意见出来:第一,周瑜是在使诈,明面上说要夜晚偷营,实际上是想引诱刘备出营埋伏,周瑜再来一次反埋伏。
  第二,实际上周瑜真是打算偷袭刘备,提前告诉刘备,为的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第三,糜芳是真的投降了李重,此次前来就是做卧底的,当然,这种可能性是最低的,大家只是随口提了一下而已。
  对于林林总总的看法,刘备一时间也拿不定主义,只等让众人先退下去,自己好好思索一番。
  但是很快,周瑜就告诉他们,你们都猜错了。就在当天夜里,趁着刘备各方将领苦思对策,防御松懈的时机,周瑜派赵云照葫芦画瓢,夜袭刘备的军营,狠狠的教育了刘备一次,同样斩杀了近三千荆州兵卒,将刘备的大营烧的惨不忍睹,烽烟处处。
  刘备刚刚取得了一点优势,就被周瑜一个时间差骗了回去,气的刘备差点没吐出血来。更可恨的是,周瑜这个计策简直是有点逗你玩儿的意思,一点也不重视对手。
  到了第二天,恼羞成怒的刘备立即派马超出营挑战,马超确实厉害,连败韩当、凌操、周仓等人,打的周瑜营中众将毫无还手之力,但刘备却高兴不起来,原因很简单,周瑜阵中的头号打手赵云还没出战呢,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养精蓄锐。
  第三天,马超继续出营挑战,周瑜营中众将全都做了缩头乌龟,没办法,昨日一战韩当等人都在鬼门关上走了一圈,谁也不敢冒险了。
  借着这个机会,士气大震的荆州兵卒堵在周瑜的营门,一通乱射,将周瑜刚刚修建的营门烧的惨不忍睹。刘备当即命令全军出击,与周瑜在营门之处展开一场鏖战,双方打得热火朝天,箭矢横飞。
  可就在双方打得热热闹闹的时候,诸葛亮忽然大叫一声:“主公……坏了,赵云定是去芜湖了。”
  “收兵!”听到芜湖这两个字,刘备立即浑身一激灵,当即收兵而回。
  刘备害怕是有道理的,谁都知道,李重的骑兵天下无敌,而且赵云手中就有机动力极强的三千精骑,可是双方打了这么久,不但没看到赵云的影子,就连一根马毛都没看到,这就不能不让刘备心有戚戚了。
  此外,马超连续两天挑战,也没见到赵云的影子,很显然,赵云不在大营之中,当然,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不会认为赵云不敢和马超交手,那么就可想而知,赵云一定是绕到后方,去偷袭自己的粮草了。
  所以刘备心急火燎的回到营中,立即安排马超带兵五千,前去救援运粮的向宠。
  “主公且慢,主公且慢……”诸葛亮急忙叫道。
  刘备皱了皱眉,有些不悦的说道:“孔明,现在事态紧急,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诸葛亮苦笑道:“主公,我不是不让你去救援向宠,关键是,咱们得弄明白,赵云是去截杀向宠了,还是埋伏咱们救援向宠的军队呢?”
  “这个……”刘备顿时呆住了,急忙叫道:“来人,快告诉马超将军,先不要出兵,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不一会儿,马超也气呼呼的回到帐中,问道:“主公,马超刚刚整顿好兵马,正要出征,却如何又改变军令了,如此反复,叫马超怎么领兵作战?”
  马超说这话并不是纯粹的发泄不满情绪,事实就是这样的,行军打仗很忌讳朝令夕改的。
  诸葛亮飞快的说道:“孟起将军息怒,事情是这样的……”
  听了诸葛亮的话,马超也感觉很有道理,虽然马超自持甚高,但也不愿意被赵云埋伏截杀,只得在旁边坐了下来,等待诸葛亮和刘备拿出一个决断。
  有些武将牛叉哄哄的说:纵有埋伏,又当如何?那也就是说说而已,就算武将不怕,手下的兵卒却很容易乱作一团的。
  时间紧迫,诸葛亮和刘备很快就拿出一个决断来,马超依旧带着五千兵卒去救向宠,陈到另带两千兵卒随后而行,再加上向宠手中的三千军马,有所准备的话,足以对付赵云的三千骑兵了。
  这也是刘备手中没有什么骑兵,不然的话,派出三千精骑足矣。
  等到马超和陈到一先一后离开军营,刘备忽然叹息一声,说道:“李子悔占据幽并(幽州和并州),曹孟德占据雍凉(雍州和凉州),俱都是产马之地,而荆州虽然富庶,但不产良马,根本无力与之争雄啊!”
  这才是刘备最大的弱点,如果不是缺少战马,刘备完全可以分兵石城,直接攻打李重围城的军队了。但很可以,刘备手中的全是步兵,如果绕过周瑜的大营,马上就会面临赵云的追杀。
  两万军队,在野战中和一击即走的骑兵对抗,绝对占不到便宜。不然的话,刘备才不会在此地和周瑜纠缠呢。
  诸葛亮点点头,说道:“主公所言极是,我军最大的劣势就是缺少骑兵,让马孟起、张翼德等人没有用武之地。想要对付骑兵,除非有强弓硬弩才可以,诸葛亮最近正在研究改进弓弩,已经有一些进展了。”
  “改进弓弩?”刘备眼睛顿时一亮,急忙问道:“快说说如何改进弓弩?”
  诸葛亮慢慢说道:“寻常弩箭只能射出一直弩箭,就要重新上弦,费时费力,难以压制骑兵。诸葛亮所改进的弓弩可以一弩十矢,连续发射,就算在平原上遇到骑兵,也不会毫无还手之力。”
  刘备气得鼻子都歪了,尼玛,有这好东西你不早拿出来,留着下崽吗?急促的吸了两口气,刘备急切的问道:“那现在有什么难题呢?”
  诸葛亮皱眉道:“确实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不过诸葛亮已经有解决的方法了,再有些时日,就可以拿出样品来。不过,连弩在射程和精度上要比普通弓弩差很多,这个问题没办法解决。”
  刘备大喜道:“这算什么缺陷,快说,大约多长时间才能造出连弩来。”
  诸葛亮盘算了一会儿,颔首道:“昼夜赶工的话,大约十日吧……十日之内,诸葛亮就能拿出样品来。”
  “那就好,孔明受累了。”刘备很是兴奋的点了点头,不过刘备却也有些失望,要是诸葛亮能在出征以前就研究出来连弩,自己现在也不用这么被动了。
  想到这里,刘备已经决定了,接下来这样几天说什么也不出兵了,就在营中防守,一直等到造出一批连弩来,再和周瑜交战。虽然不能依靠连弩彻底打败周瑜,但打周瑜一个措手不及,小胜一场,还是没问题的。
  于是刘备又问了诸葛亮需要多少器材,多少工匠,抓紧时间准备生铁、胶漆等物,只等样品一出来,就照着仿制了。
  二人仔细商议了一番,刘备正准备派人到襄阳调集工匠,运送物资的时候,忽然有兵卒来报,周瑜派人挑战。
  刘备急忙来到营门之处观看,不看还好,一看之下,刘备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随即看了一眼诸葛亮,却见到诸葛亮也眉头紧皱,一筹莫展。
  只见周瑜的兵卒黑压压的聚集在营门之处,各路帅旗迎风飘扬,猎猎作响,俨然是一副决战的架势。
  又被周瑜骗了,刘备和诸葛亮心中暗叹,郁闷非常。
  第四百一十章调虎离山计中计
  刘备和周瑜之所以说被周瑜骗了,是因为两个人很清楚的看到,赵云就策马站在周瑜的旁边,两个人还不停的对自己这边指指点点,甚至,刘备还看见赵云揉了揉肚子,笑的前仰后合。
  当然,赵云和周瑜肯定有夸张表演的地方,但一样气的刘备和诸葛亮眼睛冒火。
  其实刘备和诸葛亮也知道,自己算不上被周瑜算计了,人家有骑兵,自己没有,注定要为粮道焦头烂额的。但两个人没想动,周瑜一个简简单单的调虎离山之计,竟然能玩出那么多花样来,你就直接说要去劫粮,我们不还是得派兵去救吗?
  周瑜是不知道刘备怎么想的,要是知道,一定会抱怨几句:我也想弄得简单点啊,但我不是害怕你和诸葛亮不信吗!
  “咚咚咚……”战鼓响起,周瑜的军队齐齐前压,直奔刘备的军营杀去。
  刘备兵少,不敢出战,急忙调集弓箭手到营寨上放箭御敌,而周瑜的军队也亮出盾牌,加快前进的步伐。
  随着双方将领的呼和之声,营寨上下羽箭齐飞,相互射杀起来。区别就是刘备这边用的是普通的箭矢,周瑜这边用的是火箭。
  眼见木质的营寨火光四起,刘备有些坐不住了,立即派兵出营杀敌,想要冲散周瑜的弓弩手。
  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赵云的三千骑兵可不是摆设,刘备的兵卒刚出营门,就被赵云带着一支骑兵拦住厮杀。刘备的骑兵都被马超带走了,单靠步兵根本就挡不住骑兵的冲击,双方的军队乍一接触,赵云就将步兵军阵切为两半。
  见到自己的军队一个照面都撑不住,就被杀的血流成河,刘备只得命令营寨之上的弓箭手把目标对准赵云的骑兵。
  这完全是不分敌我的射杀,为了能杀伤赵云的骑兵,刘备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
  面对着冲天而降的羽箭,赵云没有一点退缩的意思,怒喝一声,带着手下的兵卒就冲入敌阵,钢枪连点,眨眼之间就刺杀了十余名敌兵。河北骑兵见到主将勇猛,勇气倍增,也咬着牙冲了进去,和荆州兵卒绞杀在一起。
  “噗噗……噗……”羽箭之下,无论是河北骑兵,还是刘备自己的兵卒,都纷纷被射倒在地。
  不过总体来说,赵云的骑兵不是太害怕羽箭,他们移动速度快,铠甲精良,不是特别倒霉的,不会被一箭射杀。荆州兵卒就不一样了,步兵的装备无论如何也比不上骑兵的,所以他们要惨得多。
  这边赵云顶着弓弩作战,牵制了刘备军中的弓弩手,周瑜也不甘示弱,立即让弓箭手再次前压,疯狂往营寨之上放箭,片刻之间,营寨就处处冒火,浓烟四起,早晚要倒下来,上面根本站不住人。
  这时候刘备再想靠着营门的弓箭手抵御周瑜就不可能了,只得将弓箭手扯下营寨,在营门处堆积步兵,等着和周瑜血战。
  一沉惨烈的搏杀过后,赵云终于将营门处的荆州兵卒屠戮一空,带着死伤惨重的骑兵撤出战团,把战场让给周瑜的步兵。
  在周瑜的指挥下,弓箭手迅速后撤,步兵手持绳索、勾杆上前破坏营门,本来营门就已经烧得差不多了,刘备也没出兵阻拦,就眼睁睁的看着营门轰然倒地,这才率领步兵蜂拥而出,和周瑜的军队撞击在一起。
  刘备的战术简单明了,就在营门处和周瑜纠缠,因为只有在这个狭小的战场,赵云的骑兵才没有用武之地。
  周瑜的战术自然和刘备相反,要么将刘备的军队引诱出来,要么这地占据营门这块地盘,给骑兵留下冲击的空间,当然,把刘备引诱出来是没什么可能的。
  厮杀了小半个时辰,周瑜无奈的叹了口气,纵然心中有千般韬略又当如何,自己已经调走了刘备的七千兵卒,又占据骑兵优势,把刘备堵在门里打,却依然打不开一个缺口,说到底,还是实力不济。
  周瑜所带的步兵大多数都是江东兵卒整编的,在陆地上血战确实不是他们的强项,如果高顺的陷阵营在这里,早就打开一个缺口了。
  可高顺的陷阵营还在虎牢关固守呢,无论如何也不敢调到江南来,周瑜苦笑一声,只得命令全军出动,拉长战线,寻找攻破刘备营寨的缺口。
  周瑜一直不愿意这么做是因为战线拉长之后,兵卒的伤亡人数就会大大增加,本来周瑜是打算完胜刘备的,现在看来,能惨胜就不错了。
  将战线拉开以后,刘备的防御就有些吃力,几乎将所有的兵卒都调动起来,依旧处处危急。
  僵持了一个时辰,赵云终于忍耐不住了,也不顾骑兵伤亡,一声令下,骑兵纷纷下马,直奔刘备的营寨冲去。
  周瑜呲了呲牙,虽然他也心疼造价昂贵的骑兵,但周瑜的军令对赵云几乎没有什么节制力,只能故作不知。
  甚至周瑜还抽空想了想,自己和孙策要是在北方起事,招募一支骑兵,是不是早就一统中原了呢?当然,周瑜也知道,也就是想想罢了,就孙策起事那两千多人,也就是在江南,如果和曹操、袁绍、吕布这样的猛人争夺中原河北,早就被打的骨头渣都不剩了。
  …………
  就算是赵云的骑兵,步战能力依旧超过周瑜的步兵,一番苦战之下,这些骑兵成为压倒刘备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刘备的营门西侧,打开一条大约十丈宽的缺口,不过赵云也不好受,三千骑兵折损了两千余人。
  眼见打开了缺了,赵云将剩余的骑兵带在身边,大喝一声,埋头就冲进刘备的营寨,四处砍杀起来。
  刘备见到营寨失守,心中大急,急忙命令众将拦截赵云,第一个到战场的就是刚刚回归的糜芳。
  糜芳回到刘备军中以后,几乎被翻遍了白眼,眼看有立功的机会,如何不赶紧表现一下,策马提枪就杀奔赵云。
  两个人相聚数丈,赵云厉喝一声,长枪一抖,挑起一根还在燃烧的拒马,直奔糜芳砸了过去。
  糜芳大喝一声,运足力气向旁边一拨,将飞来的拒马砸的四分五裂,火炭乱飞,随即一枪刺出,直奔赵云扎来。
  赵云眼前都是飞散的炭火烟尘,根本看不清糜芳的枪势,但赵云听风辨位的本事还是有的,更何况糜芳慌乱之下,这一枪实在没什么威胁,刺的飘飘忽忽,赵云冷哼一声,探手就抓了过去。
  糜芳一枪刺空,就见到烟尘之中出现五根手指,砰地一声抓在自己的衣甲上,随即糜芳就感到身子一轻,天旋地转……又被生擒了!
  糜芳最后的念头就是自己真倒霉,自从出道以来,这已经是第三次被生擒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命回来。
  一招生擒了糜芳,赵云跃马冲进刘备的大营,直奔中军杀去。
  赵云还没走出二十步,前方又出现一队人马,一眼望去,赵云忍不住呲了呲牙,前面的人马都身穿铁甲,毫几乎已经全军出动了,刑道荣、刘辟、龚都、陈应、鲍龙、沙摩柯再加上十余名偏将副将,一窝蜂的把赵云围在当中,刀枪乱刺。
  赵云横眉怒目,厉喝一声,钢枪舞作一团,护住自身,他也就这么大能耐了,这些人里也不乏高手,刑道荣和沙摩柯都是百人敌的武将,再加上刘辟等人助战,赵云能保住性命就算不错了。
  十余名武将和赵云混站在一起,兵刃撞击之声犹如爆豆,震耳欲聋。
  这边的周瑜见到赵云被围,生怕赵云有什么闪失,急忙吩咐韩当、凌操、周仓等人前去主站助战,几个人答应一声,策马冲出战团,加入到混战之中。
  赵云有了生力军相助,也不和刑道荣等人厮杀,找了个机会冲出战团,领着跟在身后的数十名骑兵直奔刘备杀去,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张云这点兵卒数量太少,在乱军之中难有作为,只能行斩首之事了。
  刘备正在指挥兵卒在营门处和周瑜缠斗,忽然看见赵云在远处杀来,吓得亡魂皆冒,连声喊道:“来人,给我挡住赵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