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节

  当时,英国士兵的餐桌上,见得最多的是坚如磐石的咸肉。英格兰之战时,许多英军水军甚至还在吃十多年前的腌牛肉,这些牛肉变得像红木一样坚硬,于是水兵把它们雕刻成军舰,涂上油漆,用砂纸打磨光,挂在住舱的横梁上。
  在这种情况下,易储存的罐装斯帕姆午餐肉显示了其重要作用。一年之间,英国战争部花费数千万英镑,采购了数亿罐斯帕姆午餐肉。午餐肉里几乎不含任何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健康无甚帮助,但它提供的热量对保持士兵的体力至关重要。在炎热的战争中,由于鲜肉难以长久保存,斯帕姆更成为战略物资。在铁皮罐头盒子里加热的午餐肉炖杂菜,成为二战中英法联军的共同记忆。
  不过,斯帕姆午餐肉的最大客户——英国士兵,却给这种似乎永远吃不完的倒霉罐头起了种种耸人听闻的绰号。如“代用肉”
  “仿制肉”
  “下水肉”等,流传最广的是“灵肉”。在他们眼里,斯帕姆午餐肉就像敌人的子弹和肆虐的疾病一样,纯属“应该消灭的对象”。
  因为在军营中,厨师们会在早餐时煎斯帕姆,正餐时烤斯帕姆,晚餐则将斯帕姆作为肉馅夹在玉米饼里,第二天睁眼起来,早餐仍旧是斯帕姆馅饼……
  为此,一些英国士兵还编了一个顺口溜:“杰克逊吃他的橡子面,格兰特在嚼黑麦,托迪在啃毒牛肉,他们吃的都比我们好,因为我们肚子都有一条蠕动的怪物,那就是斯帕姆午餐肉!”
  对于生活相对艰苦的苏联红军来说,进口的斯帕姆倒是极受欢迎。红军战士把午餐肉烧成糊状,直接抹在掺杂了木屑和糠皮的黑列巴(俄国传统面包)上,有时还洒上盐和生葱头,口味更佳。
  “虽然所谓的荷美尔公司有弄虚作假的嫌疑,但我不得不承认,这种午餐肉很适合军用。”陈天顶没想到,小小的一盒罐头,在华伯涛的嘴里竟还有这样一段有趣的历史。
  “是的。”华伯涛笑着点了点头:“只花上三分之一的价格,就能让自己的士兵吃到等量的肉食,而且携带方便,利于储存。相信,单凭这两个优点,就足以让各国政府动心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这种毫不起眼的午餐肉,起码拯救了数万名英国士兵的生命。”
  华伯涛说道。
  “好,现在我算是彻底明白什么叫午餐肉了。”陈天顶将打开的长方形罐头放在了一边,然后咯吱咯吱的撬开了另外两种罐头。
  一种是三文鱼罐头,一种是菠菜罐头。
  和午餐肉相比,三文鱼罐头要正常的多,起码香味不是那么的虚假。盒子里,躺着的两条三文鱼又薄又短,头部,尾巴,还有鱼鳍都被去掉了。陈天顶凑近了一看,发现这种三文鱼的皮很酥,乌黑中泛着一层淡淡的金黄色油光,显然是用大火烘烤一番之后,才用盐腌制的。三文鱼旁还有一些散落的黑色豆子,陈天顶拿起一粒来丢进嘴里尝了尝,发现这豆子还不错,酱香味十足,应该是亚洲食品中也有的豆鼓,说白了,就是发酵了的黄豆。
  发酵了的黄豆,一可以做豆鼓酱,味道跟蚕豆酱差不多。
  二可以酿造酱油。
  所以这东西是中国自古以来,不可或缺的调味作料。炖红烧肉,炒菜的时候洒一点,做出来的东西都特别香,这一点,陈天顶可是深有体会的。
  但是接下来的菠菜罐头却让陈天顶傻了眼。
  与其说是菠菜,倒不如说一根根晒干了,卷成一团的绿色棍子,陈天顶试着用手捏了捏,干巴巴的,没有一点儿水分,罐子里也很干燥,散发出阵阵霉味。
  “这玩意怎么吃?”陈天顶疑惑的说道。
  他递了一根给杨开,又递了一根给华伯涛的,然后将剩余的绿色棍子也掏了出来,分给了好奇的独眼龙和石头,集思广益,大家好好研究研究。
  “呸!”才咬了一口,独眼龙就将刚刚吃下去的绿色棍子吐了出来,五官都揪在了一起。
  “真硬,而且很咸。日本人怎么喜欢这种罐头,难道半夜三更的咬一口解闷吗?”
  “要是牙口不好的老太太,嚼几下子,嘴里的牙也剩不下几颗了。”独眼龙连连吐着口水。
  拿到菠菜的时候,独眼龙还以为手中的是小鬼子的什么新鲜食品,于是便尝了口,结果刚一入嘴,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便遭了殃。
  “奇怪……”
  听到独眼龙的抱怨,杨开将绿色棍子左看右看。除了一阵咸盐味,还有干燥后的霉味外,基本没什么特殊的地方。
  陈天顶不信邪,又咯吱咯吱的打开了几盒圆形的菠菜罐头,结果都是一样,所有盒子里装的都是这种风干的绿色东西。
  “陈老板,别拆了,这好像是脱水蔬菜。”华伯涛端详了一会,说道。
  “什么,脱水蔬菜?”陈天顶不可思议的看着手里的绿色棍子:“我只看过南方的客家族人,将芥菜晒干了腌制,冬天做梅干菜烧肉。但这菠菜,不都是炒着吃的吗?怎么也把它脱水晒干了?”
  “好好地菠菜变成这样,还让人怎么吃?”说到这,陈天顶摊开双手,一脸的无奈。
  “陈老板,脱水蔬菜的确是个新鲜词,你不知道也很正常。”华伯涛将手里的菠菜丢回盒子里说道:“这种技术,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盛行的,说到底,就是战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前面的午餐肉不也是吗?”
  “所谓的脱水蔬菜,是把新鲜蔬菜经过洗涤、烘干等加工制作,脱去蔬菜中大部分水分后而制成的一种干菜。蔬菜原有色泽和营养成分基本保持不变,既易于贮存和运输,又能有效地调节蔬菜生产淡旺季节。而食用时只要将其浸入清水中即可复原,基本上脱水蔬菜都能保持原来的颜色,风味和口感。而且这种特制的罐头,通常用于战争补给,让士兵在吃口粮的同时,还能补充一些身体需要的维生素,想想看,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华伯涛娓娓道来。
  “华教授,你是说只要把这棍子泡在水里,就能变回菠菜?”陈天顶半信半疑的说道。
  “嗯,就是这样。”华伯涛笑着点点头。
  “脱水后的菠菜,只是缺少水分而已,一旦你给它补足了水分,就会差不多恢复原来的样子,我所说的原来样子,只是比脱水后稍微好点而已。并不是沾上点水,立马就跟一颗新鲜的菠菜一模一样,这是现在的科技所无法做到的。”
  第三二一章 能源a计划(27)
  “可惜咱们在仓库里,找不到水。不然做个汤什么的,加点这种脱水蔬菜,还能漂几片小菜叶儿……”
  “唉!”说到这,陈天顶叹了口气:“自打离开祥瑞镇之后,大伙儿可就没吃上一顿正餐了。”
  他说的的确是事实,在寒冷的黑龙江腹地上,大家基本都是用压缩饼干,和恶心发臭的大马哈鱼罐头果腹。唯一一次抓到了一条大鳇鱼,本想做顿俄罗斯烧烤派,又在鱼肚子里发现了一颗人头,结果到头来,这顿饭还是没吃成。
  至于眼下,也好不到哪儿去。
  虽然找到了斯帕姆午餐肉,三文鱼,菠菜这些食材,但这里是仓库,根本寻不到水源,连冰块都挖不到。思来想去,陈天顶觉得除了用火热一下之外,基本弄不出什么新鲜吃法。
  “陈老板,吃饭的事儿,咱们将就一下能填饱肚子就行了。”杨开劝慰道:“粉碎小鬼子的阴谋,才是至关重要的。”
  “杨开,我知道你的意思。”陈天顶放下罐头说道:“但一日三餐都是啃压缩饼干,也不是个事儿呀!”
  “压缩饼干这东西,只能填饱肚子,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营养在里面,你看看这几天,小组里有哪个精神头好的?老华瘦的就剩下皮包骨头了。”陈天顶摇了摇头:“本来就没剩下多少体力了,还啃着压缩饼干去打小日本,你当你是神仙啊,我告诉你,再这样下去,不出三天,小组就垮了……”
  “可是……”杨开欲言又止。
  “我去找找其他箱子,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收获。”陈天顶说道:“要是真不行,就一人发一罐子午餐肉,张道长和赵勇德不能吃,你们就一口口的给喂下去。”
  “嗯,好吧。”杨开点点头。
  陈天顶说完,便走到另一个绿色集装箱前,一把撕开封条,将箱子打了开来。这口箱子里并没有罐头,而是一个个陶瓷模样的小坛子。
  陈天顶皱了皱眉,将其中一个小坛子抱在手中,比对了一样,发现竟和前一个集装箱里,躺在罐头旁边的那几个怪异坛子一模一样。
  坛子大概有小孩子玩的皮球那么大,通体白色,富有光泽。陈天顶用手指敲了敲,发出‘当’的一声响,他是古董行家,一听声音就知道这玩意还真是陶瓷不假。
  只不过是粗制滥造的劣质陶瓷。
  翻转手中的小坛子,陈天顶看到坛身有几行日本文字,文字是青色的,显然是印在坛子的泥胎上之后,再放到窑子里烧制而成。
  “小鬼子还真挺有能耐的,咱老祖宗的东西,什么都给偷学两手,连青花瓷都开始仿了。可惜啊可惜,技术不到家,弄得不伦不类的,拿到南京古玩市场去摆地摊,白送人家都不要。”
  陈天顶笑着说道。
  听陈天顶这一说,众人也被这小坛子所吸引,纷纷聚了上来。
  箱子里没别的,就是这种坛子多。所以杨开,华伯涛,独眼龙等人都捧出了一个,在那敲得叮叮咚咚,谈论着它的用途。
  “指战员,华教授不是说,箱子外的封条是食品补给吗?”独眼龙问道:“那为啥会出现这么多陶瓷瓶儿。”
  “难道这里的日本军官喜欢收藏陶瓷?”
  “八成是当尿壶的。”杨开撇了撇嘴。
  “我东西还挺沉,我拆开看看。”独眼龙一边说,一边去拧上面的盖子,但是拧了半天,脸都红了半边,盖子还是没能拧开。
  瓷器虽然很脆,但却很硬,在不用外力击打的情况下,是很难将其弄碎的。
  “小心点,别割破了手。”杨开提醒道。
  “不行,我拧不开啊,要不指战员你来试试。”独眼龙喘了口气说道。
  “别拧了,这坛子,不是这种开法。”独眼龙刚说完,一旁的华伯涛就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话来。
  “华教授,你知道怎么开?”杨开诧异的问道。
  “嗯。”华伯涛点了点头:“这个坛子之所以用陶瓷制作,不是为了美观好看,而是利用陶瓷的特性,做成了一种隔绝空气的高压容器。”
  “日本人的制作时,将盖子盖在坛身,旋紧螺纹。然后通过某个缺口,用仪器抽光坛子里的空气,这样的话,整个坛子的压强就很大,将上面的盖子紧紧吸住,单用手去开,除非你是大力士,不然就没戏。”
  华伯涛笑道:“这样做,一是密封,二呢,就是抽光空气后,坛子里的氧气分子就很少了,这样的话,存放在里面的食物,就不会发生氧化反应,你们知道食物是为什么变质腐败的吗?答案就在这氧化反应上。”
  “看来日本人很高明啊,这么早就把这项科技用在了食品加工上。”
  “华教授,你的意思是说,坛子里装的是食物?”杨开问道。
  “是食物。”华伯涛点了点头:“不过究竟是什么食物,我也不知道,打开看看就清楚了。”
  说到这,华伯涛将坛子小心翼翼的搁在了脚下,然后摸出瑞士军刀来,从十几个刀片中,找到了一个类似于钢针的东西,捅进了坛子顶部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红点。
  等华伯涛再将钢针抽出的时候,坛子里发出咯噔一声。
  看到这一幕,华伯涛微微一笑,伸出手来轻轻一拧,那个让独眼龙费劲九牛二虎之力都弄不开的盖子,就开了。
  “瞧见了吧,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杨开朝着独眼龙笑了笑,说道。
  “还是华教授厉害。”独眼龙由衷的赞叹。
  打开盖子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些黑乎乎的米饭,分量还不少,占据了满满一坛子,杨开估计是一个成年人两顿的饭量。
  说是米饭,其实也不尽然。这种米饭,是一个个用煮熟的大米捏成的小圆球,小圆球上颗粒饱满,外表的那层黑乎乎的东西,像是某种特制的酱汁,在饭团放进去以后,特意浇上去调味的。
  对于很久没吃到大米饭的杨开等人来说,这东西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前些天,陈天顶还在抱怨,在祥瑞镇最遗憾的就是找不到卖米饭的地方。那地方是东北极寒地区,不适合水稻生长,所以吃的大多是面食。
  “华教授,这种米饭是日本人的食物?”杨开闻了闻,说道。
  坛子里的味道还好,除了酱香,就是米饭的味道,中间夹杂了一丝馊味,但并不明显,看来这种真空包装,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
  “是的,在日本人口中,这不叫米饭,叫饭团。”华伯涛说道:“我刚才不是提到过吗?日本士兵的主食品,就是这种饭团。”
  说罢,他凑近望了一眼:“这种饭热一下就能吃,上面的黑色东西,是味噌,调味用的。”
  “华教授,那这日本人为什么不吃米饭,而吃饭团呢?”杨开问道:“感觉有点多此一举。”
  “这你就不知道了。”华伯涛笑着解释道:“饭团从很早以前就已经是日本人外出野餐以及午餐便当的首选食物。三角形状的米饭团外层以海苔包裹,里面的馅料通常是腌渍酸梅以及一片烤鱼等,制作饭团非常简单而且很快速,所以非常适合外带食用。有证据显示,早在平安时代,当时的士兵就曾经携带饭团在身,因此饭团可说是由来已久。”
  “那么这种饭团,有历史背景吗?”杨开想了想,好奇的说道:“莫非和那个斯帕姆午餐肉差不多?”
  “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历史背景……”华伯涛摇了摇头,答道:“日本饭团,其实最早出现在普通人家。男人要去田里干活,有可能要工作一天,饭菜么又不容易带,日本妇女就想到了把饭揉成一个团。然后光吃团也不好吃,就往里面加了酸梅,外面包一条海苔,随后花样越来越多,馅料用烤鱼呀,鱼片啊,等等,这也是慢慢演变过来的。就和我们北方的包子,肉夹馍,煎饼卷大葱是一个道理。”
  “原来是这样,呵呵,华教授,我可又长见识了。”杨开笑道。
  “老华,既然都开口了,就连那个味噌一起解释解释吧,我看那黑乎乎的东西,和三文鱼罐头里的豆鼓,有点相像。”陈天顶疑惑的说道:“但二者又不是同一种东西,日本人吃的东西,当真奇了怪了。”
  陈天顶是吃货,对于自己不知道的食物和调味料,自然是穷追猛舍。若是不明白个透彻,怕是他三天三夜都辗转反侧的合不上眼。
  “陈老板,你的鼻子可真尖,这都能闻出来。”华伯涛有些惊讶的说道。
  “对于吃的东西,我可不光是鼻子尖,眼睛也亮着呢。”陈天顶开起了玩笑。
  “好,好,既然如此,我就多说几句。”华伯涛清了清嗓子:“所谓的味噌,是一种调味品,以营养丰富,味道独特而风靡日本。味噌最早发源于中国或泰国西部,它与豆类通过霉菌繁殖而制得的豆瓣酱、黄豆酱、豆豉等很相似。据说,是由唐朝鉴真和尚传到日本的,也有一种说法是通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
  “在日本,主要以味噌汤的方式食用味噌,此外在蒸鱼、饭团、蔬菜时加入味噌、糖、醋等拌和的调味料,能使饭菜的味道更鲜美,经常食用的话,也很有利于健康。”
  听了华伯涛的解释,杨开有些哑口无言。
  “华教授,我怎么感觉,日本人什么东西,都是学我们的。”说完,他竖起五个手指,每说一句话都压下一根手指:“米饭是的,黄豆酱也是的,陶瓷也是的,就连唐装,唐刀等等一切一切,差不多都是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