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穿越>1908大军阀> 第431节

第431节

  等到十二月十二日国防部正式命令下达时,北方第二集团军不仅等齐了足够的军事物资、军用经费,更是修建了一条库伦连接北京的交通线。这条交通线上连接了电报线、电话线,沿途建立是十三座兵站,从军用方面来说大大提高了通讯效率和后勤运输力,从民用方面来说也改善了蒙古大部分地区的生活条件。
  因为经过未来几年时间的发展,交通线上的十三座兵站渐渐演变成建设兵团,倚靠着这十三个现代化的据点,周边地区先是形成了原始市集,后又快速的发展为商业圈,大大的提高了蒙古人民的贸易力度。
  中央政府也利用这十三座兵站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将国内其他省吸收的投资经费统一、集中的运用在兵站周边地区。包括新的住房建设工程、现代化畜牧业以及教育业等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于库伦开办的北方工业大学、于锡林郭勒开办的蒙古师范大学,将会成为蒙古地区最享誉盛名的高等学府,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之后,这两座大学的实力几乎与北京大学齐名。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韦汝骢在连续召开了七天军事会议之后,终于制订了出师沙俄的战略方案。到了十二月二十三日,北方第二集团军几乎没有任何宣告,直接跨过中俄边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突袭了乌梁海地区。
  乌梁海三部原本是属于清政府的领地,然而在一九六零年和一九六九年沙俄政府通过《北京条约》、《乌里雅苏台条约》将乌梁海三部划归为保护区。再到中华民国成立之初,随着沙俄策划外蒙古施行独立时,进一步加强了对乌梁海三部的统治,通过在短时间之内快速移民的方法,将乌梁海地区迅速的沙俄化。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18章,收复乌梁海
  南京中央政府成立之后,由于乌梁海地区实在过于偏远,因此最终没有规划在“预估收回”的国土范围。不过随着中国对外发起的战争越来越顺利,对于这些历史领土的收复可能性越来越大,最终还是成为不成文的计划。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制订出兵沙俄的方向,是新西伯利亚方向的原因。不管是否能够打到新西伯利亚,但最起码能够收复乌梁海地区,哪怕战事发生僵持的情况下,通过谈判也能让沙俄政府乖乖归还这些原本属于中国的历史国土。
  对于韦汝骢而言,北方第二集团军出兵乌梁海,名义上是进攻,实际上就是要收复这些地区。他已经有很清晰的战略思路,第一步占领乌梁海地区之后,立刻开展肃清工作,将所有沙俄人全部驱逐出境,并且以南京中央政府的名义宣布乌梁海光复。
  随后全军以乌梁海为根据地驻扎下来,一边恢复乌梁海的政治建设,一边放缓进攻步伐、休整全军。这并不是因为北方第二集团军不敢贸然出征沙俄,事实上拿下乌梁海已经算是正面进攻沙俄,因此没有什么不敢之言。
  之所以休整全军,是韦汝骢考虑到沙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如今正值寒冬之际,即便中国士兵之前在蒙古生活了一段时间,但也不能轻易适应沙俄国内干冷气候。在这样的严寒环境之下,集团军的很多武器装备使用困难,无法发挥应有的优势,强行进攻就算能够打下新西伯利亚也会损失惨重。
  除此之外,沙俄地域广阔,北方第一集团军就算能够快速深入敌境,但迟早会陷入兵线太长的困境之中。要想真正确立战争优势,那就必须很好的控制战场规模和节奏,务必做到步步为营、处处扎根的地步才行。
  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该忍的时候还是得忍。再者拿下乌梁海地区已经算是初步胜利,给沙俄政府造成极其严重的心理负担,没必要急于一时求成。
  等到三、四月份开春之后,不仅天气气候好转过来,乌梁海地区的统治权也得到巩固,正好可以放手的向新西伯利亚发起进攻。
  经过十天时间的行军,北方第二集团军先头部队总算抵达阿泰斯乌梁海南部,趁着雪夜发动了一场偷袭。如今沙俄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欧洲战场毫无建树,而且还拖累了许多经济、军事上的资源,国内暴乱纷纷,沙俄军队只能四处奔波镇压农民起义。
  尽管因为之前北方第二集团军高调姿态收复外蒙古,让沙俄不得不咬着牙关调集部队驻守边疆以备不测。可是之后两个月北方第二集团军一直按兵不动,再加上南亚战场局势变化莫测,导致沙俄当局误以为中国会集中兵力应付南亚,不会出兵沙俄。
  更重要的是,沙俄政府深信有天时状况的庇佑,任何军队都休想冒着俄罗斯的寒冬进军,想当年连拿破仑的大军都遭到寒冬的重创,更何况是“自以为是的中国军队”。
  因为即便有几支军队驻扎在边疆,可几乎没有任何防备,甚至连巡逻队都开始偷懒。
  中国大军一路走来,有几次就是从沙俄哨兵站附近经过,这些哨兵站要么是没有发现,要么就是被侦察兵偷袭消灭。直到先头部队向阿泰斯乌梁海发起进攻时,驻在乌梁海地区的边疆部队才反应过来,可是一切为时已晚。
  当沙俄军队用最快的速度赶到阿泰斯乌梁海,整个城市与附近所有的乡镇全部被中国军队包围。不仅如此,两个中国步兵团正埋伏在西北方向,专门等待沙俄援军的到来。这些沙俄士兵还没反应过来,部队全部进入了中国士兵的包围圈,接下来就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围歼战,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这支沙俄部队全军覆没。
  随着北方第二集团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的开进,沙俄军队仅仅只集合了不到一万人的小型兵团,而且由于编制问题,这支兵团存在很严重的内部混乱。于是到最后,眼睁睁的看着中国军队完全占据阿泰斯乌梁海,而沙俄军队只敢在三十里外修筑防御工事,没有一个指挥官敢主动发起进攻。
  很快,在占据阿泰斯乌梁海之后,韦汝骢没有让部队闲着,他将集团军司令部直接设置阿泰斯城内,然后分派了一支部队前往西北方向与沙俄军队对峙,主力部队则马不停蹄向北挺进,争取在一个月之内收复乌梁海另外两部地区。
  韦汝骢在阿泰斯城内宣布一项命令,解除沙俄政府在乌梁海的所有法令,一律改用中华民国法令行事。这也就意味着消除沙俄政府推行几百年的农奴制度,彻底讲究人人平等。不仅如此,尤其乌梁海地区的沙俄地主害怕战乱,早在进攻开始的前几天就纷纷逃跑,于是中国军队轻而易举的收缴了许多土地。
  在中国军队的扶持之下,阿泰斯乌梁海的一些旗籍官员组成了临时地方政府,按照韦汝骢的吩咐把没收的土地进行均分。当然,所谓的均分目前仅仅只是打出口号,毕竟因为乌梁海地区人种混杂,不可能所有老百姓都分一块地。
  临时地方政府先把好消息放出去,用来安抚地方民心,然后开始设置户籍制度,优先恢复原属于中国的蒙古旗籍身份,然后再登记愿意加入中国国籍的沙俄人。
  沙俄政府的腐败统治早已经丧失民心,尤其是中下阶层的劳动人民,不仅付出超出常人的劳动力,倒头来却连一顿饭都吃不饱。在听说中国军队废除所有沙俄法令,以及均分土地给老百姓,不管是以前的蒙古旗籍还是沙俄人,都此都高兴万分,纷纷表示愿意支持临时政府,也愿意服从中国军队的管理。
  在连肚子都填不饱的时代,什么国家大义、民族自尊全部是废话。更何况沙俄老百姓们虽然落后,可还是知道是谁造成了这一切,恰恰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国家政府。这些全部拜布尔什维克党人四下走动宣传所赐。
  到一九一六年一月二十日,北方第二集团军司令部最主要的工作已经不在战场上,而是在如何安抚占领区的老百姓。前者是因为沙俄军队完全不堪一击,当中国主力部队进攻时,沙俄军要么抱头鼠窜、要么退避三舍,根本不敢正面交手,之前在阿泰斯乌梁海郊外的伏击给沙俄边防军造成极其严重的心理阴影。
  至于后者,是因为集团军司令部与临时政府万万没有想到,乌梁海地区的沙俄人会如此热情,对于临时政府散布出去的消息居然信以为真,更是翘首以盼的等待实现。
  韦汝骢之前的计划是尽可能的驱逐沙俄人,将乌梁海恢复到清朝时的样子,大不了等战争结束后再从国内移民过来。他原本以为战争吓跑了那些大地主、大贵族阶级,那些中下阶层的老百姓会跟着他们的“老板”一起走,就算有人响应也应该只是少数。
  为了让沙俄人明确知道中国对乌梁海地区的态度,他还故意只挑选旗籍人组成临时政府,同时也优先恢复旗籍家庭的资产,目的就是告诉沙俄人,中国军队只会先保障华夏同胞的利益,什么时候轮到沙俄人那就不好说了。
  但是只能怪沙俄政府统治的实在太黑暗了,跟着临时政府这些沙俄人多多少少还有一些希望,跟着沙俄政府那是什么希望都没有。
  就安抚地区民政工作,韦汝骢召开了一次军政会议。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19章,布政
  在会议上,乌梁海临时政府代办宾塔·吉尔泰向韦汝骢汇报了目前城内城外的情况,他用极其生疏的汉语说道:“自国军收复阿泰斯城之后,这十天时间里,城中陆续汇集了大约八千左右的流民,其中大部分是沙俄人,也有少部分是近两年被沙俄从外蒙古强征而来的苦力。除了阿泰斯城外,附近的小村庄、镇庄都有流民的踪迹。”
  韦汝骢之所以委任吉尔泰出任临时政府代办,除了对方是蒙古旗籍之外,最重要的是吉尔泰家族世世代代学习蒙汉两文,其曾祖父在鸦片战争之前还是清廷委派驻乌梁海的通商官员。听完流民的情况,他皱着眉头问道:“哪里来的这么多流民?他们都没地方住吗?”
  吉尔泰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些流民大部分都是农奴、苦力,早就是身无分文,而且之前国军收复乌梁海时,附近的大地主、大贵族们强迫农奴组成自卫军上前线,但可笑的是发给这些农奴的武器只有棍棒、农具之类。他们当然不可能用这样的武器作战,所以趁着出兵之时一哄而散。现在战争结束了,他们无家可归,只能到处游荡。就算有人可以返回之前容身的小房子,可没有钱、没有食物,回去了也没有办法活下去。”
  吉尔泰的儿子乌日塔娜舜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担任父亲的助手,他接过话来继续说道:“这些流民听说我们会均分土地,还听说中国军队会安抚平民,所以都抱着等待分田地的心情来城里面游荡。当然,就算他们知道一时半会儿不会分土地,也会继续留在城里,因为外面有流言说我们会赈济灾民,给他们分发免费的食物。”
  韦汝骢问道:“之前地方政府没有储备的公粮吗?”
  吉尔泰无奈的摇了摇头,苦恼的说道:“哪里还有什么公粮?不仅是我们乌梁海地区,其他地方也一样,官家只知道巧取豪夺,公粮全部变成私粮。就算有这些储备粮草,这几年也都被征调到前线当作军粮了。”
  韦汝骢脸色越来越难看,他再次问道:“那之前地区政府就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乌日塔娜舜回答道:“这几天临时政府一直在清查无主的资产,包括土地、房屋、金银等贵重器具,只有在乡下的一些大户人家的仓库里面找到少量的粮食。还有一些没有逃走的大户,目前我们还没有去查。”
  韦汝骢果断的用命令口吻说道:“去查,所有地主、大户的粮食全部充公。我会委派一支宪兵队协助你们。把现在所有能收集的粮食都统一分配,然后在城内和城外开设粥厂,每天定时定量分配食物给流民,务必要把他们安抚下来。”
  吉尔泰脸上渐渐露出为难的样子,他说道:“将军大人,就算我们收集地主们的藏粮,这些粮食也绝对不够赈济。再者,一旦赈济的消息传播出去,会有越来越多的流民涌进城内。到时候不仅场面会更加混乱,粮食也会消耗的更快。”
  乌日塔娜舜说道:“是啊,将军大人,除了粮食的问题,另外还有住宿问题。这些流民根本没地方住,整日都是聚集在一些牲畜棚、破房子或者小巷子里面,每天都有人冻死。而且自从城中有了流民,治安问题也每况日下,几乎治无可治。”
  韦汝骢陷入了沉默,他当然知道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此时想来,在占领乌梁海之初就应该下狠心,用枪炮强行驱除这些沙俄人离开。可最终因为一丝的恻隐之心,以及觉得这批人力可以加以利用,所以到底是没有采取强行手段。现在想后悔也来不及了,流民太多,一旦采取强行手段很有可能引起暴乱,而且还会显得中国军队和临时政府不讲信誉,对往后作战实在大有不利的影响。
  过了许久,他再次开口,向在场的所有人问道:“大家都说说,现在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之人既然都在城内,我们不可能再驱逐他们,你们都仔细想一想。尤其是临时政府的官员们,不管你们以前有没有从政的经验,既然今天你们当职,就应该拿出行政人员的思维来探索解决之道。”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拼命的思索对策。
  几分钟后,一名军官说道:“或许我们可以先再次对外宣布,阿泰斯城不再登记户口,拒绝无籍流民继续进城,先控制流民人数,然后再慢慢调整赈济的问题。”
  然而另外一个军官说道:“这是治标不治本的事情,再者,我们怎么拒绝流民进城?单单登记户口又没办法查证户口。”
  先前的军官想了想,说道:“可以给所有已经登记的流民派发临时身份证明,凭借身份证明领取赈济粮食。在城内城外的巡逻队、岗站,可以经常抽查过往平民的身份证明,不管是没有携带、弄丢了还是没有,一律遣送出城。其实只要宣布凭借身份证明来领取赈济口粮,那些没有身份证明的流民也不会再轻易进城了。”
  又有人质问道:“但这也只能保证城内,城外那些乡镇呢?”
  那军官继续说道:“目前我们只能先保证城内的稳定,这总比城内城外全部混乱要好。更何况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立一片安定的后方地区,先从城内开始,有了立足点就能慢慢向外面的乡镇推行。”
  众人觉得这样的解释还算有道理,虽然大家感到效果不怎么好,但最起码会有效果。
  乌日塔娜舜在这个时候也提出建议,说道:“关于安排住宿的问题,最近几天我也在仔细思考。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先把那些逃走的大户人家、大地主的庄园、贵族们的别墅全部收集起来,改成廉价公寓,安排流民们住进去。到时候可以在周围设置岗哨看守,以防流民到处走动,之后还可以直接把赈济粥厂设置在附近,即方便又能控制粮食的流量。”
  大家听到这个提议,显然更为靠谱,于是纷纷点头赞同。在之前中国南北内战时,无论是北方军队还是南方军队,每当占领一个城市都会积极拉拢当地的资产阶级、大商户和大地主之类,如果说要想取得稳固的统治权和快速的战后恢复,这些大户人家的帮助非常重要。
  然而在沙俄的情况不一样,尤其是乌梁海地区。
  北方第二集团军是本着收复乌梁海,那些沙俄大户根本不会站在中国这一边,就算向中国点头哈腰的示好那也只是暂时的。国家区别和民族区别是最大的障碍,因此决定了这些沙俄大户的忠诚度根本不可靠。
  于是留着这些隐患,倒不如全部扫清,能征用的一律不放过。与其保护一批没用大户人家,还不如把大户人家的财产分给基层老百姓,多多少少可以争取一些正面想象,并且赢的一份民众基础。
  没过多久,吉尔泰又说道:“既然我们要安抚这些流民,有一点千万不能忽视,那就是不能让这些流民觉得有政府养着就可以高枕无忧。毕竟这些流民当中也有刁民,总以为我们临时政府要争取民心,所以处处耍无赖。关键的是,付出了就要有汇报,我们给他们食物,他们也必须承担一些义务。”
  韦汝骢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之所以留着这些流民,目的就是要征用他们的劳动力,天底下可没有白吃的午餐。赈济本国的老百姓那是政府义务,但政府可没有那么高尚的道德和多余的资源去赈济别过的老百姓。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20章,欧战大局
  “你说的有道理,我们没理由白养着这些人。除非等到他们真心实意归顺中国之后,否则一切都要付出必须的代价。”他赞同的说道。
  “没错,更何况只有让这些人获得工作,他们才会觉得生活有依靠,不仅会对临时政府感到放心,也会解决他们未来生活上的难题。”一名后勤军官点头附和着说道。
  “前线还有战事,可以组织这些老百姓帮助输送物资、修筑公路和其他方面的工作。一旦乌梁海三部地区全部光复,到时候还可以开设一些工厂,招募这些人入职。关于田地分配的工作也可以解决部分人口就业问题,这方面可以参照我们中国的土地租售制度。”韦汝骢恢复信心的说道。
  所谓中国的土地租售制度,就是广东军政府时期颁布的土地改革制度。把一些无主的田地重新丈量,由政府提供农具、种子和前期的经费,招募失业的百姓负责耕种,前五年收取五分之一收成抵充还款和租金,连续耕种五年之后土地便彻底归农民所用,日后只需要交纳大约十分之一或者二十分之一(随每年不同的经济状况)的农业税即可。
  具体实施还会细化到分配土地的质量,比如好的田地收取的租金要多一些,坏的田地则前期补助的多一些等等。
  经过一番详细的谈论,韦汝骢最终采取了好几项措施,包括“身份证明”,“廉租公寓”以及“土地租售制度”等等。他要求临时政府做好相关的安排,如果赈济的粮食不够,则拨出军粮继续维持状况,毕竟北方第二集团军第一阶段只需要收复乌梁海三部即,随后会有几个月的休息时间,军粮消耗可以适当的控制。
  同时,他还命令对外进行宣传,就说阿泰斯目前接纳了足够数量的沙俄百姓,由于粮食和物资的匮乏而不能接受更多,从即日起没有身份证明的流民将被驱赶出城,并无法领取救济口粮和安排廉租公寓。
  在这份宣传后面,他还故意强调如果沙俄老百姓希望得到稳定的生活和属于个人的土地,那就协助中国军队打下乌梁海另外两部地区。只要中国军队光复更多的城镇,就能拥有更多的资源来安置更多的无辜百姓。
  这是一个软硬兼施的办法,一方面可以告诉目前已经登记户口的流民,他们能够得到身份证明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应该好好珍惜;另外一方面则是挑拨沙俄老百姓与沙俄当权者的矛盾,事实上这种矛盾已经存在了不是一天两天,更不是中国军队随随便便的一次舆论煽动就轻而易举的成功,关键还是沙俄百姓对皇权的痛恨由来已久,再加上那些革命份子长年累月的四处奔波走动,如今中国只不过是做了一件顺水推舟的事情罢了。
  除此之外,韦汝骢还要求临时政府尽快制订详细的土地分配计划,要想彻底控制这些沙俄人,单靠许下承诺、给予期望是不行的。既然要做那就做的彻底一些,把具体分配土地的政策直接颁布出来,等到乌梁海地区全部平定之后,马上开始按照这套政策执行。
  沙俄老百姓获得了土地,他们就有理由、有动力来捍卫自己的财产,在他们眼里是中国人解放了他们,给了他们生存的条件,就算这些人是外来的入侵者,可为了能够活下去、为了子子孙孙都有衣食保障,当然要向暴政发起反抗。
  在接下来的五、六天时间里,随着乌梁海临时政府迅速有效的执行安抚策略,整个乌梁海地区的流民情况得到了快速的改善。流民们被安排到了廉租公寓,哪怕很多人没有床位,但只要有一张不是那么薄的被子照样能够凑合过去,这总比要露宿街头好得多。
  赈济粥厂也如期开设,在城内城外流民聚居地一共开设了三十三处粥厂。粮食都是从地主、大户家里强行拖出来的,这些之前还是生活优越的人家,转眼间倾家荡产。
  对于临时政府和集团军司令部来说,他们不指望这些地主阶级能帮忙建设,更希望这些无法控制的人群赶紧滚蛋。至于之前在城内资本家们的几家工厂、纺织厂等产业,大不了由临时政府接管,然后重新引进原材料并且从流民中招募劳动力恢复生产。
  为了合理的运用这些流民劳动力,韦汝骢还提前安排了工厂招聘,虽然这些招聘的工厂目前都不存在,但先给这些流民一个工作职位不仅能起到极大的心理安抚,更能有效的控制人群,省的流民无所事事养成不好的习惯。
  不过在众多的招募人力活动中,还是有一些可以立刻投入劳作,那就是成为民夫队协助中国军队作战。集团军司令部不会白用劳动力,甚至还开出一定的福利待遇,比如在工作时意外受伤或者被敌人击毙,都会给其家庭相应的补贴。所有民夫包吃包喝,每天还有五毛钱的工资,当然是用共和币结算。
  北方第二集团军针对唐努乌梁海和阿尔泰诺乌梁海的进攻作战,前后一共进行了十五天时间。阿泰斯乌梁海距离另外两部乌梁海的本来并不算太远,可是因为天气寒冷,再加上人生地不熟,导致进攻的步伐放缓了许多。
  然而,好在沙俄军队的顽抗根本不足为道,当后续部队渐渐赶上来后,唐努、阿尔泰诺两地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
  到了一个月底,中国军队完全控制了乌梁海三部地区,溃逃的沙俄军队全部撤入新西伯利亚,除了被动的防守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反攻的打算。乌梁海地区的成功收复,不仅对中国当局带来了新一轮的欢呼,同时对整个沙俄政府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当沙俄政府听说中国军队突然不宣而战,原本混乱不堪的政局顿时更加混乱。随着中国军队在占领区开展的平均地权、安抚平民的友善政策渐渐传来,沙俄国内中下阶层的反应愈发强烈,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农奴,他们以此为对比,对沙俄政府的无能、残暴和腐败绝望到极点,再也不对沙皇政府抱有任何希望。
  这种反差带来的效应不仅迅速,而且情绪化极其浓烈,沙皇在剥削人民,反倒是侵略者在解救人民,这是一种多么可悲的局面。
  趁着中国大军入侵引发的一连串沙俄政治波动,俄罗斯社会工党加紧策划革命行动,从一月底开始便在彼得格勒扩大宣传力度。尽管工党内部存在一定的分歧,以马尔托夫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一直反对伤害俄罗斯资产阶级利益,但这股孟什维克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撼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
  正是因为社会工党的频繁动作,使得沙俄政府愈发感到无力,内患的程度已经到底不可想象的地步。
  为了确保能够阻挡中国军队的继续北伐,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将欧洲战场的军队撤回国内,并且以最快速度赶往新西伯利亚支援前线。
  当这个命令一经传出之后,立刻对欧洲战场的局势造成转折似的影响。
  协约国原本已经陷入非常严重困境,时至今日法国领土已经沦陷了三分之一之多,而长达三年的财政赤字让法国政府根本无力继续作战。现在又收到这样雪上加霜的消息,哪怕英法联军根本不在乎沙俄军队的作为,可沙俄军队的撤军无疑造成了一种士气上的打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协约国阵营将无法赢的这场战争。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21章,南亚议和
  这种理念不仅弥漫在国家政府之间,更是像梦魇一般在协约各国军队中扩散。
  为此,英国首相不得不连续召开外交会议,一边鼓励协约国阵营继续坚持作战,一边又在私底下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摆在他们面前的解决途径彷佛并不多,国家议会早就开始蔓延着一股尽快结束战争的气氛。
  除了沙俄撤军之外,在一月中旬印度发回的一封电报内容对英国政府的重创同样不轻。
  弗伦奇军团已经从暹罗撤回到印度,弗伦奇元帅本人详详细细的制作了一份报告书,将南亚的局势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得出一个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论,那就是南亚战争除非举印度全国之力对抗中国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得胜的可能性。
  并且弗伦奇元帅在这份报告书里还提出一个建议,以出让暹罗、缅甸两地为价码,尽快与中国议和,结束南亚战争。这是减轻欧洲战场负担最好的办法,也能消弱与中国的矛盾,迫使同盟国之一的中国提前结束世界大战。
  至于沙俄方面,既然尼古拉二世已经决定撤军回援国内,那就索性由沙俄军队牵制中国在北方的战线。以沙俄国土面积和国家实力,理应可以将拖延中国军队足够的时间。
  就在弗伦奇发出这份汇报书的同时,还没有等到国内的答复,他已经秘密派遣使者前往中国商议停战的事情。
  尽管这种做法在印度引起了许多争议,很多知道内情的高层官员纷纷不满,但考虑到印度的处境也只好默许了弗伦奇的做法。
  英国政府在阅读过弗伦奇元帅的这份报告之后,起初非常震惊和震怒,认为弗伦奇元帅是犯下极其严重的畏敌罪行。可是随着法国战场前线发来的种种战报,不少议会大臣都感到恐慌,随即对弗伦奇元帅的报告进行重新的考量和论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