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穿越>七零年代福星高照> 七零年代福星高照_分卷阅读_158

七零年代福星高照_分卷阅读_158

  就连一旁默默吃吃喝喝的陈檬也注意到问题了,即便是在新安也有这样的问题,县城里面压根就没有一个大型的购物场所,能把家里要用的东西给凑齐,如果有这样一个地方能够有很多种家庭所需要用的小商品,就开在人口密集居住的地方,那不是会很便利吗?
  现在已经跟很多年前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人不一样了,随着经济改革发展到了今天,消费观念跟以前也不一样了,早在几年前,许多家庭进行的还是物物交换的行为,而现在商品化已经慢慢走进家家户户,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也发生了改变。
  随着这种改变人的购物习惯也开始变化起来,所以说外面的小店,根本就满足不了人们的购物需求。
  这就是方慧茹说的,买瓶酱油要去这个地方,买袋米要去另外一个地方,你不可能在一个地方买这些东西都买齐。
  而在她的记忆深处,应该有这样的地方才对。
  “妈妈,你说以后会不会有一种地方,里面什么小东西都有,只要是我想要买的东西,就都能在那里买到,不管是酱油醋也好,还是小零食也好,包括卫生纸,拖鞋睡衣花露水,只要是我们想得到的东西,都能买得到的地方,你说能不能有?”小姑娘突然冒出来甜甜的声音,听起来好像跟闲话家常一般,只有肖敏知道这姑娘的这个想法有一点点妙。
  肖敏夹着饺子的手就一抖。
  这个年代,超市这个概念还没有普及开来,大部分都是零星小店的形式,小店里面的东西也不会特别齐全,而且开店的时间也相当有随意性,很多东西都没有办法在同一家店能够找到。
  陈檬刚才说的这个概念,相当于综合性的集市,她以前跟沈间聊天的时候曾今提到过这种大型的采购模式,通过自取式消费,还可以扩大消费群体的购买欲望。
  “但是这种店不太适合开在燕京大学这种地方,燕大虽然说学生很多,但是每年有三个月的时间是在放假期间,教职工家属也不是一直都住在学校里面的,开一家这么大的店,运营成本很高,平常的时候还好,但是如果是放假期间,生意惨淡怎么支付员工工资?”毕竟一年之中有三个月的时间是空着的。
  这要是人工成本不高,地也不贵的新安就没有问题,问题是京市的人工成本起码是新安的一点五倍,房租贵了不知道多少,所以陈檬这个设定在燕京大学就不存在。
  在八几年,学生党的购买力以及人数都没有大学扩招以后那么多,学生整体来说还输于比较清苦的阶层,不少学生连吃饭都是困难,就不要说消费了,消费的主力军,其实还是常年待在学校里面的教职工以及家属。
  陈檬想了想,开一个大型的店似乎需要太多的精力,她印象中应该还有一种店,店里面能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如果开在燕京大学家属楼这种地方,成本也不需要太高。
  “妈妈,我觉得还有一种店,里面东西产品齐全,基本上家里的生活用品都能买得到,如果学校里面有一家这样的店铺,就不怕外婆出去买个东西都要跑断腿啦。”
  这个年代也同样没有便利店的这种说法,但是陈檬上辈子作为一个现代人,便利店跟超市对于她来说都是非常常见到的,即使她没有上辈子作为现代人的记忆,但是某些生活习惯根深蒂固的就在她的脑子里面,只有有人稍加点播,她记忆深处的一些东西被挖掘出来以后,这些东西就像是百宝箱的小宝石一件件的蹦跶出来。
  陈檬的脑子里面只有一个模糊的雏形,但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肖敏脑海中滋生。
  京市是渐渐在发展的,随着京市发展速度在变快,其实购物习惯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随着这些变化,其实原始的购物链条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
  这个时候谁先走在时代的前面,谁就有可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正如肖敏首先在新安县做起来第一家专卖店,衣服版型青春时尚,统一了价格销售,又统一了销售模式,基本上把原本的国营商店的顾客都抢走了,现在说去肖敏店里面买东西简直是一种时尚的代名词。
  因为肖敏的店取得了成功,现在新安还出来了不少的店开始模仿肖敏的销售模式,但始终还是不如肖敏。
  虽然目前看来店里面的生意还算比较好,但还是让肖敏有危机感,衣服的统一销售模式,能不能用在小商品的零售上面来呢。
  至于那边,肖大嫂跟陈檬两人七七八八的都快要吃饱了,方慧茹因为心情大好,今天吃的也比较多,就着唐老买来的凉菜,整整吃了一大碗饭。
  她吃完饭,跟个孩子一样把空空的饭碗放在唐老面前“秀”:“看看,今天的表现怎么样?”
  这已经是突破式的进步了,唐老竖起来大拇指,语气里面带着满满的骄傲:“不错,今天的表现超级好,等晚上咱们出去吃,你再吃点别的好不好?”
  方慧茹把饭碗放在桌子上:“其实还是因为咱们乖宝来了,要不是乖宝来家里啊,外婆的胃口说不定还没有这么好,如果你老唐赋闲在家给我做饭,说不定我胃口会更好,到时候我可以考虑吃两大碗米饭。”
  唐老笑着说:“两碗其实也不必,我其实就是想要你按正常饭量进食,没有打算把你培养成一个大胖子,不过你方小姐一辈子都没有胖过,现在应该也胖不起来了。”
  方慧茹轻嗤了一声:“我怎么听着你这个意思,竟然是有些嫌弃我老了。”
  唐老赶紧作揖:“老夫不敢,我是老了,可是你还是那般年轻。”
  两个老人,竟然在孩子们面前耍起来嘴皮子来了。
  几个年轻人都有些不太好意思起来。
  老人家还真的是跟孩子一样,需要哄的,两位老人无形之中撒狗粮,弄得肖大嫂这种不擅长表达情感的人都觉得不太好意思了。
  肖敏的父母还真是……恩爱啊。
  就在唐老家里和谐相处的时候,方细妹的家里已经掀起来一波波的腥风血雨。
  原来江暖妈妈许梦琴结婚这么久以后,终于如愿以偿怀上了二胎,这段时间可把方细妹给乐坏了。
  但是现在城市户口,特别是有单位的人,生了一个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生第二胎的,尤其是许梦琴这种情况,她婆婆总去学院闹,搞得学院里面领导也很不爽,她即便是捂着肚子不让学校发现,也没有办法请那么长时间的假偷偷躲去乡下生产。
  一犹豫,一来二去的就到了月份大了,现在是夏天根本就不好瞒,这几天许梦琴一出门,就有人问她是不是有了,怎么看着都胖了。
  方细妹觉得特别闹心,这要是老头子以前还在就好了,凭着老头子以前的关系,怎么着学院也会给个面子。
  但是现在这个体面学校已经不想给江家人了。
  这么热的天,许梦琴根本就睡不好,一大早起来要束着肚子去上班,回到家还要看婆婆唉声叹气。
  以前公公在的时候,方细妹的撒气对象是公公,现在公公不在了,许梦琴就成了方细妹的出气筒,好不容易怀上了孩子,方细妹对她客气了几天,但是最近几天工会管计生的老师过来了一趟,要许梦琴去卫生所做个检查,她这心情又沉重了起来。
  “你看看你,身子沉了中午就不要回来了,在单位睡个午觉多好。”方细妹拉长了脸,脸色黑的跟锅底似的。
  “我这肚子总这样捆着也不是个事儿啊,五个月肯定就显怀了,这里到冬天穿棉袄还有段日子呢,我这肚子肯定藏不到生孩子的时候,妈你说怎么办,我也不能天天捆着肚子啊。”许梦琴有点怕婆婆。
  方细妹也愁这个事儿,要是平常媳妇说这种话她肯定会怼回去,但是怀孕会大肚子,这是难免的事情,你总不能骂她为什么肚子会大吧!
  这要是晚两个月怀上该多好?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响起来了敲门声音,是一个同样跟方细妹老乡的王玉明王姐。
  “细妹,你知道不啦,学院里面最近都在传,说是老唐的闺女在外面买了房子。”
  “啥,老唐的女儿买了房子,你没有听错吧!”
  “怎么可能听错,上半年老唐不是总往外面跑,就是给他闺女搞装修的事情,我打听了一下,原来老唐闺女在外面买了一套房子。”
  方细妹脱口而出:“老唐的闺女怎么可能在外面买房子,你知道京市的房子多贵吗,去年五六万还能买到个两居室,今年就要七八万了,就算是分期贷款,老唐的闺女也不可能在京市买房子的,你肯定是听错了。”
  房子真是女人之间永恒的话题,不管放在哪个年代都是不会过时的,一提到这个,就有若干个事情可以说。
  老唐的闺女在方细妹心目中一直都是农村妇女的形象,怎么老唐的女儿竟然在京市买了房子。
  哪怕说她买了个厕所,方细妹都觉得是抬举了她。
  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老唐的闺女在京市买了房子,你听错了吧,老唐的闺女哪有钱在京市买房子啊!”京市的房子几万块钱一套呢,正经职工都买不起,老唐的闺女怎么可能买得起呢。
  这位王姐也是跟方细妹一样,总看不惯方慧茹,觉得她们知识人文化人比较讨嫌,所以跟方细妹的关系比较好。
  王姐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打听来的,听说老唐的闺女春节的时候就在京市买了房子了,这个消息真是让人很不爽快,为啥呢,近来工资是也涨的蛮快的,但是房子飚的更快,总让人有一种现在不买,将来也买不起了的感觉。
  方细妹之前掂量过自家的那点存款,其实要去买个三房,也不是很困难,谁知道过了年,房子直接飞涨了好多,原本三房的预算直接变成两房,这就让人更不想买了。
  但是现在还有一个希望,学校在东郊那边又弄到了一块地,据说是要盖职工宿舍楼,要解决之前住在鸽子笼那边的职工的问题,方细妹就指望着从那头分一套房子。
  外面的房子六七百一个平米,学校的房子才三四百,缺心眼才去外面买呢。
  方细妹瞪大了不可置信的眼睛:“老王,你真的没有听错老唐闺女真的在外面买房子了,她哪来的钱啊,你是怎么知道的?”
  王姐:“我是怎么知道的你不用管,但是老唐闺女确实在外面买了个四合院,就是咱们学校外面那些胡同里面的小院子,具体怎样我也没有看到过,只听说老唐上半年忙忙活活的,就是找人搞下水工程,做装修呢。”
  啥,还是小院子,这听起来也不咋样嘛。
  一般人对四合院的印象,还停留在一院几十口的那个阶段,小小的院子不到一百平米,码了不知道多少人,这其实是京市最低级的院子的形象,也是很多年前最底层人民的住处,肖敏买的房子那处,倒是比这种要好很多,至少占地面积、房屋格局,都要比小民居好很多,至于苏瑾的房子就更好了,应该是晚晴小官的私宅,房子的建筑面积跟格局都比一般的屁民住的要好很多。
  但是苏瑾那种房子就更难买得到了,可遇而不可求。
  正如那个年代的人喜欢吃洋鸡蛋不吃土鸡蛋一样,在那一阵短暂的时间里,不少人对四合院的印象,远远不如楼房的印象。
  就比如说方慧茹就从没有想过要去买个四合院,她预想中的应该是要买个楼房,通风要好点的,南北透亮一点,还带着地暖的那种房子,四合院不说下水工程一般地方不能改造,就一个地暖你要重新自己铺,都需要不少的花费,一般人是买得起房子翻新不起,所以在那个阶段能选择买四合院的人,一般都是手里头比较拮据的。
  有人甚至还买下来院子的一边,跟人挤在一起住,这就更便宜了,这又是后话。
  听说是这种房子,方细妹的优越感又油然而生,她纵使再没有钱,也不会将就自己住着这种破破旧旧的房子,以正常人的观点来讲,有钱买这种,怎么干脆不买个新的楼房,也不过是没钱又想要在京市凑个面子呗,瞧瞧她那个女婿那副样子,长得牛高马大又能怎样,还不是个农村人,正经的工作都没有一个。
  “也就是凑合凑合买个小院子,这能有多大,我见过有人买过那种小院子,二三十平米,跟人凑吧凑吧挤一个院子,我是不喜欢这种房子这种格局的,咱们以后要买就买楼房,高高大大的,站得高看得远,谁要住巷子里面的房子,一群孩子整天跑来跑去的,一点素质都没有,算啦算啦,你也别光顾着羡慕别人看看你儿子多厉害啊,高考成绩公布了,听说是考上了个大专是吧。”
  心里却说的是,有这么好的条件,怎么就考上了个专科呢。
  王姐一听方细妹说话,就知道她这语气是什么意思,她儿子是只考上了专科,可你儿子当时死皮赖脸的读了个工农兵大学,也没有找到什么好工作啊,现在还不是在学校做宿管呢。
  今年王姐的小儿子高考,这不是考了都第三年了,终于上到了大专线,本来是挺开心一件事儿,让方细妹这么没诚意的说出来,竟然让人品出来了奇奇怪怪的味道。
  真的是晦气,王姐出门的时候还在想,本来是想跟方细妹说分配房子的事儿的,怎么就扯到自己身上了,这人还真是没意思,算了算了,找别人说去。
  房子啊房子,一直都是方细妹心里的痛,当然大院里面的人大家都是这样住着,也没有人说不方便,但是她觉得很不方便。
  原因无他,这个二居室,放在别人家想求都求不来,当年方细妹躲过了住鸽子笼,能分到这样一套房子,她心里也是很欢喜的,一直住着也没有觉得不满意。
  但是随着孩子们越来越大,开始有了儿子,儿子又娶了媳妇,生了孩子,人渐渐多了起来,慢慢也开始觉得房子不是很够用了。
  但偏偏,以江教授的清贫,除非等到学院第二次分房,不然他们家也买不起外面的商品房。
  学院里面是分了几次房子,但是都是为了照顾新来的教职工的,像江教授家庭这种本身就有房子的,第二次分房子的机会就相当渺茫。
  更何况现在江教授也不在了,学校以前对江家的照顾肯定是就此打住了。
  江教授不在了以后,大家也看清楚了方细妹的为人,对她的态度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大家都心知肚明,要不是这个老婆子无理取闹,让江教授一辈子的心血毁于一个妇人之手,现在文学院肯定能多出来好几个国际性的论文。
  这些都不是最最重要的,关键是方细妹之前带着江教授的遗体去院办大闹要政策,实在是狠狠的打了院办的领导的脸,现在还好意思问学院要房子?
  这事儿不仅只有方细妹家里在说着呢,刘婶带着陈春红来唐老家里玩,她也是想要跟方慧茹说这事情。
  “按原则上来说,先优先老教授,特别是你跟老唐这种级别的老教授,老唐又是拿国家一级津贴的,跟一般的专家教授可不一样,学校肯定会优先分给你们房子,听说这次先把单身宿舍那边的人给分完,然后优先你家老唐这样的老教授,老教授里面也要分级别的呢,现在还在的当然优先级要高一些,两夫妻都在学校的优先级又高一些,是有个评分制度的。”
  刘婶说的这种评分制度,在八十年代中期的国企事业单位甚至上学都经常能用得上,主要是在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用于单位分房,学生上学这种公平性选择的地方。
  就比如说单位分房,教师跟职工的评分肯定不一样,教师里面也分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就连教授也分级别,同样等级的教授里面,还要给出工龄优先级,虽然说按照这样的排序非常麻烦,但是这样排列出来的最优先比,一定是最优异的。
  就说燕京大学这种情况,教师就有三百多个,级别什么的都不一样,职工也有五百多号人,覆盖了燕京大学的各个部门,像江教授的儿子媳妇这种宿管后勤,只要是正式入了编制,就算在燕京大学的教职工里面,也具备积分享受分房的资格。
  刘婶兴致勃勃的说起这事儿来:“当时你们家分房子的时候用的是老唐的名额,现在还可以用的你名额申请一套,哎呀呀,我真的等分房子这事儿等了好多年了,两个儿子,都挤在一个房子里面,眼看着小儿子要结婚了还没有腾出来地方,我跟我大儿子商量了,就用我两的名义申请,到时候分了新房子就给他,我们两老搬过去跟老大一起住,再把老房子这里装修一下,到时候老幺不就是现成的婚房了嘛。”
  说起来眼睛都是亮的。
  刘婶家里三个儿子两个闺女,一个分配了单位,单位那边分了一个小两房,他就单独搬出去了,两个闺女也觉得家里挤,读大学以后就很少回来住,现在燕京大学也有不少学生是这种情况,寒暑假都不回家,就是因为家里的房子腾不开。
  剩下的两个儿子,大儿子结了婚一家四口都住在家里,小儿子还没有结婚,像陈檬那样在小阳台弄了个小房间,当初虽然给刘婶家里分的是三房,但是耐不住人口多,现在看来怎么都住不下了。
  这还算好的,不少家庭现在还住着筒子楼,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厕所厨房都是好多家一起共用,所以刘婶也不抱怨什么,这几年其实也准备买外面的商品房了。
  但说到要买商品房,就怕两个儿子觉得不公平,现在好了,单位能分下来房子就好,再说了老大自己就是学校的教师,如果是他自己的名额分到的新房子,老大家里全家搬过去住,老幺就不存在能有什么意见,你有本事你自己也分。
  陈檬坐在一边学刘婶包饺子,听到了确实也替刘婶高兴,又冲着陈春红甜甜的一笑,虽然是半年没见,但是孩子之间的友谊并不见生疏反而更好了。
  刘婶瞧着陈檬这孩子也欢喜,这么玉雪可爱,又聪明活泼的孩子,真是谁见了谁不开心呢?
  聊到家庭之间的八卦就不太想要给孩子听到了,方慧茹努努嘴:“两小的去屋里面玩去,大人干大人的活,小孩玩小孩子的。”唐老带着肖敏跟肖大嫂去看房子了,陈檬有陈春红一起玩,就不肯去,于是两小只就留在家里。
  两孩子也不乐意坐在这里包饺子,多无聊啊,陈檬说:“我从老家带来了我大伯妈炒的兰花豆,你要不要尝尝?”
  方慧茹:“那确实不错,我记得你们家老大从毕业以后就在学校当讲师,这一晃都十几年过去了,现在都评副教授了吧。”
  刘婶喜滋滋的:“刚评下来,老大我不担心,现在一儿一女多好啊,倒是我们家老三,一个闷葫芦,工作也不好,咱们老头子做的这个又不兴接班,要是达到了硬指标进学校的编制也容易,但是达不到标准,是死活不可能来学校的,我们家老头子又迂,死活不肯给孩子开后门弄进来当职工,其实现在想想楼上老方家里那才叫一个舒服,要不是她会闹,家里根本不可能有双职工的指标。”
  不然为啥刘婶对方细妹去学院闹就总有意见,倒不是说职工就不该分房子,职工就比教师等级差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