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都市>开学> 开学_分卷阅读_45

开学_分卷阅读_45

  正准备争执的双方一愣,没想到问题这么简单就解决了。
  “还有这样的校服?秦朗你怎么懂这么多呢!”
  苏丽眼睛亮亮,佩服地说,“会做饭就算了,还懂做衣服上的事情!”
  “我只是见到过。”
  秦朗连忙谦虚摆手,“而且这种设计最适合我们现在的环境。”
  校服的使用时间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讨论样式和联系厂家,这个问题原本在交通闭塞的山区是个最大的问题,但自从他们的手机连上了网,一切都不再算是问题。
  因为有万能的淘宝。
  虽然网速慢了点,但他们都挺有耐心,都连张校长都把头伸了过来,凑在一起看着黛文婷浏览的校服展示页面。
  “这个好看……”
  苏丽指着一个日式风格的校服样式,“而且料子看起来也透气。”
  “我觉得这个挺好。”
  黛文婷则更喜欢英式的。
  衬衫马甲西装裤,男生领带女生领结,哪怕这样的设计只适合红星小学作为夏季校服,看起来也非常清爽。
  “这都是些什么,华而不实,我们这里没孩子夏天还穿小背心的!”
  张校长眉头皱到能夹死苍蝇,“料子要越结实越好,是不是棉的无所谓,要洗不破,穿不皱!我们农村的孩子没那么多讲究,透不透气无所谓!”
  除了材质和样式,所有人在颜色上也起了矛盾。
  “什么红的蓝的,又不是过年过节,搞这样鲜亮的颜色家长们要有意见的!穿惯了好的,差衣服就不会穿了!”
  张校长头疼地说,“买黑色灰色就好,黑色灰色耐脏,不用洗!”
  这下,连秦朗都不赞同了。
  他这个人其他都还好,就是比较爱干净,以前他就对红星小学的孩子们不爱洗澡、衣领上全是油垢和头皮屑有很大意见,有些孩子靠近了还有很大的气味,因为留守儿童都是爷爷奶奶带的多,很少有长辈会照顾他们的个人卫生问题。
  所以到了这里后,他平时上课的时候就反复教育孩子们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澡勤洗头勤洗手勤剪指甲,要经常洗换衣服,这样才不会容易生病。
  想也知道,如果听了张校长的,买来的又是清一色黑压压的耐脏校服,没有几天那些黑色校服的肩膀上又满是白色的头皮屑了。
  一想到那个场景秦朗就头皮发麻,难得没有和稀泥,看着苏丽和江昭辉据理力争。
  “保暖、扎实是很重要,可是校服的外表也很重要,这能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也能让他们对校服、对学校更有认同感!况且衣服本来就是要常洗的,经常洗不是应该的吗?!”
  苏丽是女孩子,天然就追求美丽的东西,她坚决反对学校使用丧服一样全黑的校服,“冲锋衣表面本来就耐脏,有脏擦擦就干净了!”
  “你们根本不考虑实际问题,光鲜的衣服都容易败色,我们这新衣服不是年节都不会给孩子穿的,你买那么好看的,孩子们也舍不得穿的!”
  张校长急得连连跺脚。
  “那就强制让他们穿,不穿就不要来上学!”
  江昭辉想起他们学校以前天天早上在门口检查校服和红领巾的高年级学生们。
  “让人在门口检查!”
  眼看着两边又要吵起来,秦朗不发一言,黛文婷手足无措,苏丽一眼瞟见还在拿着手机仔细对比价格的杜若,情急之下喊起她的名字。
  “杜若,杜若你是什么意见?你觉得我们该买什么颜色的?!”
  杜若这边已经翻看了十来页,闻言抬起头,不置可否地说,“颜色这种东西,我觉得什么色都可以。”
  他们当学生的时候,学校发什么穿什么,学生说了不算,全看学校喜好。
  苏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不过,我对比了下网上各家的价格和款式,符合秦朗要求的三合一冲锋衣样式的,价格最便宜、规模比较大的两家网店里,颜色确实是红色和蓝色最好卖,备货也多。全黑的不是没有,但是价格不便宜。”
  这个也可以理解,卖的多的款式流水线生产,成本就低。
  “从省钱的角度上讨论,我推荐买大众色。”
  饶是张校长还是觉得太鲜亮的颜色华而不实,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现在钱不多,得节约着花,毕竟还要买夏季校服和多媒体设备呢。
  最后在共同讨论下,双方都做出了妥协,冬季校服选择了上红下黑的三合一冲锋衣款式,夏季校服则是短袖长裤的涤纶套装,胸前和背后准备都印上“红星小学”的名称。
  然而直到款式和颜色被决定下来,张校长依然还在长吁短叹。
  “你们这群没经验的后生,不愿听我的,会添许多麻烦哟!”
  第47章 理想vs现实
  黛文婷到手的三万多捐款,在张校长看起来是一笔“巨款”,可是实际花用起来,根本顶不上什么事,更复杂的,是实际操作起来时的繁琐程序。
  红星小学现在一共有八十七名学生,其中小学一、二年级生最多。
  山里很多人家孩子多,年级最小的孩子家里照顾不过来,就送到学校里读书,毕竟国家还包一顿饭,但孩子大了,就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辍学,有的是在家照顾弟弟妹妹,有的是要照顾爷爷奶奶,还有要下地干活、放牛放羊的,十来岁大的孩子,在农村里就已经算是劳动力了。
  可以这么说,能在红星小学读到五、六年级的学生,要么是家里已经有了长大的儿女不需要有人照顾,比如张小虎,要么就是父母对孩子怀有殷切的期望,希望能好好成才离开这个地方,哪怕是出去打工,也得认识几个字。
  此外,高年级孩子的成长速度没有低年级孩子那么快,校服尺寸不必买的太大,也好选择尺码。
  在这种情况下,张校长建议老师们先给三年级以上的孩子们买校服,三年级以下的孩子暂且等等的理由,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可老师们也有他们自己的考量。
  一来,校服这东西,就是用来平等学生身份的,哪个学校也没有低年级孩子不穿校服,高年级穿着到处跑的道理,这不是让低年级学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吗?
  二来,他们是支教老师,按照合约只会来这里两个学期,今年他们能确保落实每个学生都有一套校服,等他们走了,他们很难确定张校长还会把穿校服这个习惯保持下去,不如现在一次解决。
  最主要的是,这个钱不是他们的,是网友的爱心捐款,不是他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如果要对所有人负责,就应该每个学生都有,不然会让人觉得他们暗箱操作、克扣校服款了。
  所以张校长的意见固然合理,可是他们却不能听他的,只买三年级以上学生的衣服。
  “只是一个买校服的小事,就有这么多互相不能说服的地方,果然想要好好支教,光会教书还不够啊。”
  想到最近发生的这一连串事情,苏丽不胜唏嘘地说,“幸亏我是和你们一起来的,要是就我一个人,肯定搞不定。”
  就不说有商有量了,最大可能是和之前的方老师一样,被气走。
  “别感慨了,网上多少人还在看着黛文婷下一步怎么走呢,赶紧把校服买了!”
  秦朗一边和淘宝店家讨价还价,一边催促苏丽。
  钱在黛文婷账户里,所以用的是黛文婷的淘宝账户买衣服,但黛文婷并不会还价,这个活儿就交给了秦朗。
  给孩子们量身长、统计数据的事情就交给了苏丽和杜若。
  “知道了知道了!”
  苏丽哪里敢偷懒,抄起桌上的卷尺,拉着杜若就去给孩子们量身高。
  一开始苏丽还想一个个量,还是杜若阻止了她。
  她记得她上学时候买校服之前是老师在课桌前画了个身高树,他们一个个站过去比划,有一个人负责记录,一个人负责报数的。
  这么做,比一个个量快多了。
  左右校服都是要放松一点尺寸的,往大了报肯定没错。
  于是到了课间时候,杜若就在讲台前面画了个身高树,开始念孩子们的名字,一个个上去量身高并往大一点报,苏丽就负责记录。
  为了维持秩序,量身高是从高年级的孩子开始的。
  六年级的孩子们已经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一个个眼睛放光地上来,有些很难抑制内心雀跃地还会问比较好说话的苏丽老师:“老师,是要买新衣服了吗?”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的,有些还会提出自己的要求。
  “苏老师,我的衣服能不要那么大吗?我的衣服都好大,我想要一件合身的衣服!”
  “苏老师,我喜欢穿带拉链的,不喜欢扣扣子!”
  “苏老师,能买点拉链吗?我的衣服拉链老坏,还要缝扣子!”
  农村的孩子衣服都是往大了买,希望能多穿几年,经常看见孩子袖子裤腿拖老长在地上走的,于是苏丽也理解他们爱美的心理,有些要求也都在记录本上注明,准备满足了。
  低年级的孩子就比较懵懂了,但红星小学每个年级的教室离得近,即使是这些七八岁的孩子也听到了隔壁在嚷嚷买衣服什么的,到量身高的时候也很开心。
  家里有哥哥姐姐的小孩子,绝大部分是穿不到新衣服的,只有父母打工回家时有可能收到这样的“礼物”。
  量到一个一年级的女孩时,她鼓足了勇气,问苏丽:“苏老师,给我的衣服,能做的小一点吗?”
  苏丽之前听到不少孩子的要求,有些也要求合身一点,还没有哪个是希望穿小点的。
  她一低头,见是班上很少说话的一个学生,叫马珍珍的,于是摸了摸她的头:“马珍珍,你以后还要再长的,买小了穿不了一年就穿不得了,得买大一点。”
  马珍珍眼里闪过一丝失望,紧抿着嘴没说话,让开位置让下一个孩子去量了。
  杜若听到“马珍珍”的名字就看了过去,她还记得这个孩子,之前她奖励过马珍珍一包饼干,却差点害她被班上同学当成小偷,引起过一阵骚动。
  这场风波过去后,马珍珍依然还是胆小木讷,但至少班上同学都认识了她,她也陆陆续续有了几个好朋友。
  杜若下意识的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喊住了马珍珍,蹲下身问她。
  “马珍珍,你为什么想要衣服做的小一点?”
  “因为家里的新衣服,都是哥哥们穿的。”
  马珍珍怯懦地说,“如果衣服做的大,我二哥就会拿去穿了,他现在读四年级。”
  “可是他自己也有衣服啊。”
  杜若奇怪地说,“学校里每个学生都会有校服。”
  “我,我还有个哥哥,在跟着我爸放羊,他没读书。”
  马珍珍小小的脸上已经写满了忧愁,“二哥的衣服,大哥会拿去穿的。”
  得知了原因,杜若好生安慰了一阵马珍珍,告诉她不会有人抢她的衣服,这才耐着性子继续登记每个学生的身高。
  到了吃饭的时候,几个老师拿着馒头坐在食堂外面,避开里面的孩子们,一边吃饭,一边开会。
  杜若把马珍珍的情况说了,很是担心。
  “恐怕张校长的担心是对的,这些新衣服要是不做些‘措施’,有些可能穿不到孩子身上。”
  西北的情况比其他地方还要复杂,学校里有些姓马的孩子家里是“教民”,女孩子是没有任何地位的,来上学都是冲着包饭还能带馒头回去,一点小事就可能辍学,不但孩子们要忍耐,老师们也要忍耐,避免因为一些小事造成女孩子失学。
  这些都是他们来这里支教之前支教点培训过的,马珍珍就属于这种情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