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耽美>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_分卷阅读_145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_分卷阅读_145

  说着他用温热的小手握住爹爹的手指,昂着小脑袋,“像不像小火炉?”
  第134章
  黎锦直接把小包子抱在怀里,穿过覆盖着一层白雪的垂花门,去了书房。
  虽然他在京城亲友不多,但还有一户人家他得亲自寄拜帖过去。
  小包子乖巧的窝在黎锦怀里,他刚睡醒,抱在怀里确实像个小火炉。
  大年初五后,一般情况下,高门大户走完关系亲近一点的亲戚,也开始接待门生或者下属的拜年。
  黎锦如今就要给将军府写拜帖,虽说他名义上是老将军的师弟,可地位终究太过悬殊,之前黎锦也只是送了谢礼上门,并未久留。
  故此,黎锦还不知道庞老甚至专门给将军府寄了信,莫二爷也有见他一面的打算。
  只是路途遥远的关系,当时庞老来信已经是黎锦抵达京城一个月后。过几天就是年关,将军府需要来往的官员很多,莫二爷分身乏术。
  那会儿黎锦也天天往工部船坞跑,整日见不到人影。
  这件事就被蹉跎下来。
  黎锦写拜帖的时候,小包子坐在一旁看书,过了会儿小茶端来热好的羊奶,他还用口型道谢,因为出声会打扰爹爹。
  黎锦写完后,小包子就跳下椅子,把自己看不懂的地方问出来。
  诗文中很多引经据典、贬谪罢黜的情景,黎锦都一一用通俗的语言给他解释。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秦慕文正好准备叫父子俩吃饭,推开门便看着身姿笔挺的夫君抱着小包子往过走。
  青瓦飞檐上的点点积雪仿佛也成了那人风光霁月的点缀,让人移不开眉眼。
  黎锦如今依照礼节寄了拜帖,正好完美避过了将军府最忙的时段。
  莫二爷怎么说也得腾出时间,招待他爹和大哥的师弟。
  原本在初五之后,门生和下属都不必莫二爷亲自接待,管家就能做好一切。
  黎锦既不是门生也不是下属,按理说,他作为老将军的师弟,应该是初五之前登门的那一批。
  但他不喜欢哗众取宠,反而给将军府行了晚辈礼,这让老太君对他愈发欣赏。
  他们将军府从不缺想要攀附的人,黎锦的做法恰到好处,既能让人感受到他的诚意,也不会让将军府难堪。
  若是黎锦仗着自己是老将军的师弟,直接开口要见人,那恐怕就是另一个结果了。
  老太君看过黎锦的信后,直接让人把这封信放到了老将军桌上。
  她老伴儿自小就喜欢书法、练字,若不是出身将门,肩膀上有必须扛起的责任,老将军指不定也会成为庞老那样的书法大家。
  黎锦为人有才学有风骨,书信内容有诚意,更是写了一手好字,老太君倒也乐意代表将军府接纳他。
  莫二爷和莫子旋听着老太君的吩咐,一个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大,另一个差点直接从凳子上蹦起来。
  老太君没看他俩,只说自己累了,让丫鬟扶着去后面歇息。
  莫子旋堪堪站稳脚,就听到他二叔说:“你这下盘功夫练得不错。”
  莫子旋:“……?”
  之后几日,黎锦收到将军府回信,约他初十在书肆见面。
  黎锦提早了一个时辰出发,一是雪天路滑他走得慢,二是他打算先去看看书肆的其他书。
  好巧不巧,居然遇到一堆外省前来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在书肆买书。
  他们大都风尘仆仆,身上的袍子看起来很久没换,头发也满是油光。
  黎锦原本对他们没有过多关注,在旁边找游记看。
  他家小夫郎写了半年多,那本充满着想象和探索的游记第一册 正在收尾。黎锦便想自己提前了解一下京城出游记的册数和每一册的字数,以后也好跟掌柜的商量出书的事情。
  “那个黎锦不过是农家子,就凭着两本基础算经,在京城名气怎么就这么大?”
  黎锦手里的书才翻到一半,突然听到有人提起了自己的名字。
  这样的言论他刚来京城那会儿也听过不少,后来不过短短一旬时光,便销声匿迹。
  但新来的举人们不知道黎锦跟祝善的事情,只听说黎锦编撰的书满京城都能找到,一个个便十分不忿。
  “基础算经啊,具体算起来,咱们朝还是庄家汉多,他出的书里恰好就有农桑算经,这名气能不大么?”
  “真是个小人,投机取巧。”
  “可不是?”
  “他这样经营名气就很过分了,我们君卓才是真正的才子,琴棋诗画无一不通,甚至还是一省解元,这黎锦能比么?”
  那个被称为君卓的人咳了一声,算是默认了。
  书肆的伙计不认识黎锦,但听到这些外乡人如此讨论他,忍不住说道:“你们的消息真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听来的,这都一个多月前的消息了,还能一直挂在嘴边。”
  有人问:“怎么,难道那黎锦的假面孔被戳破了?这基础算经人人都会编,他投机取巧也不想点真正有内涵的东西。真是班门弄斧。”
  伙计哑口无言,感觉这些人听不出自己话里的嘲讽。
  其实那群举人们有人察觉出不对了,但敌不过同伴说话不动脑。
  伙计懒得解释,只说:“想买书,一册三百五十文,不买就去对面茶馆多听其他人说,小心祸从口出。”
  “此话怎讲?”
  伙计不想多说,他还记得掌柜给他说的,有些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只要与他理念不符就是错。
  “遇到这种事情,你不说话就行了,不然,解释多了就成了啰嗦。”
  正好,外面有位穿着工部都水清吏司官袍的人进来,“我记得你们这里《蒙学算经》印得多,给我来两套……”
  话还没说完,他就看到站在书架旁的黎锦,直接对他拱了拱手,“黎先生,您也在将军府书肆,您想印什么东西,直接去咱们工部书肆啊。”
  这话在将军府的地盘上说有点太得罪人,他赶紧禁了声。
  黎锦扬了扬手中的游记,道:“不是印刷,我在看游记。”
  “这咱们书肆也有……”
  他走近了,一身崭新的官服在一群衣衫都皱成干酸菜的举人面前很有压迫感。
  但他根本没注意这些举人们,说:“先生,您、您抽空去工部呗,想看什么,咱们都给您呈上,一边喝茶一边看,比站在这里舒服多了。”
  黎锦笑着拒绝了。
  那群举人们站在一边,一个个捧着书假装看,又想到伙计刚刚那句‘祸从口出’,不禁有些心慌。
  他们私底下随便议论哪个没官身的人,其他人管不着。
  但若是当着官员的面讨论,真被责问起来,说不定还得被打板子。
  他们想,最早进来看游记的这位没穿官服,甚至衣袍都比较朴素,看起来不像当官的啊。
  但刚来的这位明显是工部官员,他对这位衣袍朴素的少年如此恭敬……
  一群人都在默默祈祷这位少年与那黎锦无甚关系,不会为黎锦打抱不平。
  工部官员走后,黎锦果然没管他们,依然在看游记。
  他们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再也不敢忘加议论。就在这时,黎锦估摸着时间,见那几人还没走,自己只能放下手中的书,对伙计说:“我是黎锦,今日巳时与掌柜的有约,劳烦引荐。”
  他也不想场面变成现在这样,但他也不能不守时啊。
  这下,那群人再次呆若木鸡。
  伙计也被这样的场景的惊呆了,但黎锦手中信确实有书肆印章,他也顾及不到那群外乡人如何做想,赶紧把黎锦迎上楼去。
  黎锦原本以为接见自己的人就是书肆掌柜或者其他管事,上楼后才发现来人居然是莫二爷。
  莫二爷想起他爹看到黎锦的字后,那忍不住想要跟他切磋的模样,对待黎锦很是客气。
  莫二爷少年时在京城里横着来,狂妄之余遵循的只有一句话‘莫欺少年穷’。
  那会儿,他觉得自己会比他爹更厉害,拼命的想要证明自己。
  如今他三十好几,自然也不会因为黎锦年纪小而轻看了他。
  起初交流还有些尴尬,但说到算经、造船、远航,莫二爷就来了兴致,甚至还让黎锦给他画图纸。
  一边看一边拍手:“这个好!”
  两人说了一个多时辰,黎锦下楼的时候,那群举人已经不见了。黎锦给伙计点点头,就往家里走。
  与此同时,那群举人们缩在茶楼的包间里,一个个小声讨论。
  “这可怎么办,真的要祸从口出了……”
  “别、别慌,我们出来的时候小二不是还说幸好他们书肆隔音好,掌柜的在二楼听不见。正好黎先生也不跟我们计较么。”
  那个叫君卓的解元已经在茶馆听闻了黎锦最近的所作所为,内心只余下佩服。
  他沉思了一会儿,道:“黎先生不与我们计较,那是他大人大量。我们也得表现出诚意来。我们算是到京城比较早的考生,后面来的指不定还会犯这样的错误,我们得在他们说出这等言论前拦住他们。”
  君卓到底是他们一省举人的领头人,他这么一说,其他人纷纷附和:“君卓说的有道理。”
  下月初九春闱,只剩下短短三十天,黎锦停掉了书房的地龙,只留下一个火盆。
  他开始训练自己抗冻的能力。
  虽说一般情况下他洗的都是冷水澡,但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春闱不比以前的县试和院试,春闱得考整整九天,夜里没有被子,号房的门板若是透风,晚上绝对睡不好。
  指不定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发烧了。
  黎锦跟小夫郎说了,自己夜里留宿在书房,提前让身体进入这种状态,以免考试时候掉链子。
  他还记得自己之前喝多了酒,怕熏着他,晚上想分床睡,夜里小夫郎一个人委屈的捧着蜡烛来找他,所以得提前沟通。
  如今这种情况,秦慕文纵然心疼,也只能同意。
  黎锦则揉揉他的脑袋,只说了一个字:“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