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聊吧>书库>耽美>[红楼]且听一曲将军令 完结+番外> [红楼]且听一曲将军令 完结+番外_第352章

[红楼]且听一曲将军令 完结+番外_第352章

  两人没有理会一旁不明所以的李明珠,继续说下去,横竖是自家亲孙女(亲下属/好友?)总不会说出去的。
  「那皇上怎样说?」
  「皇上允许延年辞去司礼监的职务,但保留东厂厂公一位。至于我和延年去食邑调理身体一事,他觉得河南离京城甚远,没有首肯。而琏儿和长安公主的事,皇上虽未明言,但颇有意动。」天底下能够在太上皇面前大刺刺地自称我的,恐怕也就只有李敛了。
  第一百四十章 大肆封赏
  太上皇满意的点点头。
  如果皇上真的是准许冯子芝辞去司礼监首领太监和东厂厂公这两个位置的话, 毫无疑问就是要对冯子芝…和李敛下手了。
  司礼监首领太监, 也就是司礼监里的太监之首──掌印太监,这个位置可是位高权重。手下的秉笔太监用红笔批示折子的处理意见是否可以执行后,由掌印太监审核。如果掌印太监认为可以, 就盖上公章;如果认为不好, 有权打回去重新批红。盖上公章后的奏折才会送到养心殿的御案之上,供皇上批阅。
  因此,就连正一品的殿阁大学士看到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也得站定打招呼,生怕会被小心眼的太监记恨,把自己上奏的重要奏折故意压下或推迟给皇上批阅。
  可以说, 司礼监首领太监在看到正一品殿阁大学士, 心情好的时候, 称一声明公, 心情不好的时候, 完全可以当做没有看见对方,对方还不能表示不满。
  相反, 东厂厂公这个位置不同。
  这个位置掌握了太多的秘密,知道了太多的阴私, 得罪了太多的权贵。
  除了戴权这个跟着他一同退到幕后的特殊例子,太上皇还真的没有听过有哪任的东厂厂公在丢了厂公之位后,还能全须全尾的, 就连被发配去守皇陵的, 不是途中出了「意外」, 遇上强盗或染上时疫, 就是数月后无故「暴毙」了。
  既然皇上准许冯子芝依旧担任东厂厂公的位置,那看起来就并没有一并弄死李敛和冯子芝的意思。
  而且挽留李敛、冯子芝二人、下嫁长安公主,就更能显示出皇上对他二人依旧的信任和荣宠。
  太上皇点点头,很是满意。
  果然,老七就是个心胸广大,知人善任的好皇帝,都怪康禾泰那小人从前整天在老七耳边进谗言,挑拨离间,才会使老七胡思乱想。现在老七发现了那小人的险恶用心,总算是脑子清醒过来了。
  「听到了吗?以后打仗方面就靠你们了!你家统领我以后就要好好养伤。」李敛转头对李明珠说,一脸便宜你们了,以后出去浪的机会又多了。
  「被便宜」的李明珠恨不得吐一大口鲜血到李敛得瑟的脸上,好好「感谢」他。
  你妹的又是养伤这破理由!能不能有新意一点!再说,南边的倭寇已被打得不敢上岸,西边的夷人早已归顺。现在北方最强大的匈奴、突厥两族都被一顿踹了,柔然跟主动归附没分别,只余下鲜卑有些收尾的小工作。日后能打仗的机会根本就少之又少!你这故作大方的举动压根儿就是一句空话!还想要本将军感恩戴德!?呸!不要脸!!!
  而且李明珠不介意以最坏的恶意揣测李敛的目的──这家伙绝壁是为了有更多时间与冯子芝粘糊在一起!才懒得去打那些小仗!
  「皇上不是那种人,你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他不会卸磨杀驴的。」玩笑过后,李明珠正色的道。
  尽管太上皇和李敛没有把话说清楚,但拥有李家人天生政治敏感度的李明珠只需要把他们刚才交谈的内容和最近所发生的事情稍加联系,就能明白了。
  事情很简单,无非是李敛怕功高盖主,顺带想要有更多时间陪伴冯子芝(李明珠鄙视这对狗男男,并认为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向皇上以退为进,辞去他和冯子芝身上的要职。当中,说不定有皇爷爷的手笔在里面。
  虽然作为叛逆之女,李明珠身份尴尬,但她一向与皇上这位七皇叔关系不错。在她看起来,皇上是个难得的有道明君,说句大不敬的话,他的能力、胸襟,都比太上皇强上些许。只是皇上与太上皇如出一辙的护短、念旧也是公认的,要不是的话大学士康禾泰早就该被去官、谪黜到蛮荒之地,教化士民,倡导王化了!另一方面,皇上登位之后都没有多为难过她,反而处处关照。当年太上皇在位之时封了她作为大周首位女将军,群臣碍于她父亲的特殊身份,一时不敢反对,但在皇上登基后,朝堂上女子不应从军的言论甚嚣尘上,一天数百道折子飞进宫里,然而皇上少有的不听谏言,顶住莫大的压力,把所有折子一并驳回去。所以,李明珠对皇上一向很是忠心耿耿。
  李敛笑道:「我不下來,以后你们怎么办?」
  诚然,想要避免狡兔死,走狗烹是李敛主动请辞的主要原因。他太年轻了,不过是而立之年就已经立下不世之功,经过封赏后定必位极人臣,光耀满门。但之后呢?日后再立新功,却已经赏无可赏,届时又该如何?这不就是逼皇上和朝庭对自己下手吗?
  而自己急流勇退,好让牛继宗、李明珠等人上位也是李敛请辞的其中一个原因。有他在朝堂上一日,虽然可以保住军方的地位,但底下的老兄弟因为有他的光芒压着,终究是出不到头。
  所以,李敛和冯子芝商量过后,想出了一套说辞,既能让皇上心怀愧疚,又能保李敛平安,功成身退。正好,此时太上皇命人秘密提醒李敛朝中有「小人」作祟,想要谋害他,好让李敛警醒些。于是,李敛就把他们的打算写成密信,让来人交给太上皇。太上皇见状,不单止没有告知皇上,反而选择与李敛等人一起「瞒骗」皇上,帮忙完善李敛和冯子芝原本想好的说辞。
  「明威,我一直都知道,你不比任何人差。」李敛含笑道。
  他眼里全是赞赏的道:「天策府诸将之中,我最看重的就是你。你较继宗兄长沉稳、较友德灵活、较老冉多谋。你以女儿之身策马征战四方,一身豪气不曾输男儿郎半分。每战冲锋向前,矢石如雨,而面不改色,满府上下的将士都服气你。」
  「我退下来之后,府里的兄弟就要靠你多多费心了。」
  「呸!都是自家兄弟!难道就只有你李静涯一人记挂上心不行!?」李明珠抿嘴,心情复杂,但又忍不住唾了李敛一口。
  李敛也不在意,笑得一脸爽朗。
  「好吧!时辰不早了,该去庆功宴了。」太上皇拍拍手,戴权神出鬼没地从殿外走进来,笑容可掬的扶起太上皇。很明显,刚才只是给太上皇和李敛一个谈话的空间而已。
  在庆功宴开始之前,有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封赏有功之臣。这本应在早上的献俘大典上完成,但因为一些不能明言的原因,所以皇上推辞到在庆功宴上宣布。
  在殿下无数人期待之中,皇上昂首挺胸的缓缓开口了,「外族横行,滋扰华夏,边关泣血,百姓苦不堪言。朕不得已而兴义师,幸得天之助,祖宗庇佑,将士用命,于雁门大破匈奴、突厥、鲜卑三族联军,斩首百余万,攻破匈奴龙城,生擒匈奴大单于、左右贤王…缴获牛三百万头、羊四百万头、马二百万头……攻破别失八里,生擒突厥可汗…缴获牛二百万头、羊三百万头、马百万头……毕功于一役……大周立国以来,从未有如此大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